瓷器从唐代开始,都是以表面光滑无比的形式出现,很少上面有遮盖或者附带什么东西的。但当看到清代的包袱瓶时,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包袱瓶就像是在瓷器上“打”了一个大蝴蝶结,这样一来,器物反而显得更加生动活泼了。
包袱瓶又叫做布袋瓶,算是清朝人的首创,始烧于康熙年间,它的器型一般是在瓶身上装饰一凸雕的包袱带或者是束带。“包袱”和“包福”谐音,寓意幸福吉祥。因其器型独特,纹饰优美,又暗藏美好寓意,因此,价格一直不菲。
图中所示这件嘉庆年间的黄地粉彩包袱瓶,高约29.2厘米,撇口,粗颈,溜肩,鼓腹,腹至胫部渐收,圈足外撇。器内施松绿釉,口沿和圈足边饰金彩;外黄釉地上满绘粉彩,口沿外饰如意云头纹,胫部饰莲瓣纹,颈部和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蕃莲纹,颈部有蝙蝠衔“卍”字绶带,腹部凸雕一红色包袱巾。底部施松绿釉,有“大清嘉庆年制”篆书款字,当为嘉庆年间的御窑所制。整个瓶制作精美,线条流畅,色彩丰富绚丽,富丽堂皇,当为皇家御用之物,因为除非皇家,一般人家是不敢用黄色的。
清朝的瓷器就像是清朝的历史一样。明朝末年,天下大乱,造瓷业也日渐荒芜。清初,兵荒马乱,天下尚且不保,更没有闲暇顾及瓷业。到顺治年间,天下渐渐安定,造瓷业才慢慢恢复。不过,恢复之后,发现造瓷业劳民伤财,顺治皇帝体恤万民,恢复没几年之后,就停顿了。到康熙年间,国力渐渐强盛,造瓷业才开始完全恢复。加上康熙个人比较喜欢瓷器,造瓷业渐渐兴盛起来。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励精图治,清朝出现了盛世,造瓷业也十分发达,开始对瓷器进行再创造,继而是创新。彩绘纹也开始流行,这一时期,像“胭脂水”、“古月轩”,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盛极而衰,是历史的常理,清朝的国力到乾隆后期渐渐衰落,嘉庆便是清朝由盛转衰的起点,国家处于多事之秋,瓷器也渐渐呈现出衰微的气象。所以,嘉庆朝名瓷便不多了。嘉庆以后,更不待言。
粉彩是清朝彩瓷的重要品种之一,它柔和细腻,富于变化,和五彩强烈的光彩形成强烈的对比,因此也被称为“软彩”。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说:“软材又名粉彩,谓色彩深有均匀质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朗逸。”粉彩中掺入了铅粉,在绘制的时候使用分水法冲淡色调,使色彩具有粉润秀雅的艺术风格,比较善于表现所绘物体的质感,对枝枝叶叶、花朵羽毛的描绘更加精细,使图案具有错落有致、阴阳协调的艺术效果。粉彩的装饰图案极其丰富,不仅有山水花鸟,还有亭台楼阁,使瓷看起来比较明丽,更加漂亮。
现在,包袱瓶的价格一涨再涨,清朝官窑所制包袱瓶价格当在百万元之列,就连普通民间烧的包袱瓶也已经达到了六位数。故而,包袱瓶一直是拍卖会上的抢手货,藏家可细心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