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浅谈紫砂陶艺鉴赏






[日期:2012-04-24]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宜兴紫砂陶艺术起源於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 完美、丰富,如何监别和欣赏这一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即对於紫砂陶 艺术应持怎样的审美观点,直接影响了制作者的创作构思。所以,有必要谈谈紫砂艺术的审? 美问题。

众所周知,宜兴紫砂具有它的独特性,如泥原料的蕴藏占尽地利;成型技法以泥片镶接 及拍打身筒为主要的成型技法,区别於其它陶瓷行业的各种成型法则。并联系到装饰上的文 化层次等等,这些都应该是宜兴紫砂工艺所己具备的审美因素。面对一件具体的作品如何来? 加以监赏呢?譬如茶壶这个砂艺最着名的品种形式,从传统的造型来分析,在每件器形的结 构中,根据造形艺术的理论和法则,都是由点、线、面组成的主体与附件如壶的嘴、把、囗、 底、足、盖的子等等的配置关系,各个方面的比例恰当与否,外轮廓线的结构上的缓冲过渡, 明暗面的技法(即制作手法)处理,空间与实体所形成的虚实对比等等。这些都可以做为无 穷的推敲,使对象(器皿或壶)蕴含着丰富的美感。

抽象地讲紫砂陶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成,即形式的美,是 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片面;神,即神韵,一样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 气;即气质,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 刚、柔、方、圆的各种座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但这 里又要区分“理”和“趣”的两个方面。若壶艺之爱好者偏於理,斤斤的较量於壶的容积的 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宜盎或平,壶身的是高或矮,侧重从沏茶茗饮的方便为出发 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壶嘴 是曲是直,盖子是盎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有趣才能产生感情,怡养性灵,百 玩不厌。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应该在领悟到美的本质以後才始加以评点。从这样的审美 态度作出发点,才能中肯地赢得普通爱好砂艺界的共呜。 当然,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品,它的适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使用上的舒适感可以愉悦 身心,引起和谐的兴致。因此,也就要依据饮茶的习惯,风俗,有选择地考虑壶身的容量, 壶嘴的出水流畅,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这些都是必须作为具体范围的内容来考虑的。

历史地看紫砂陶的工艺技术监赏,一向是区分着三个层只:一、高雅的陶艺层次。它必 须是合理有趣,形神兼备,制技精湛,引人入胜,雅俗共赏,使人爱不释手的佳器,方能算 得上乘;二、是指工技精致,形式完整,批量复制面向市场的高档次商品;三、是普通产品, 即按地方风俗生活习惯,规格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制技一般,广泛流行於民间的日用品。

在这里着重讨论的是艺术品。在一件器物的内容和形式上,它包含着多方面因素的内在 联系,形式的完美与制技的精湛固然是第一要素,其次是在完整器形上加以装饰,使作品有 锦上添花地丰富观感。首先要审视纹样的适合,其次是装饰的取材(一是指题材和内容;二 是指用何种材料),以及制作的手法,这些都是具体而细微维系到创作者的素养水平与监赏 者的着眼力。

简约地举一些例来阐明,譬如说:砂艺的传统装饰“陶刻”,首先思考反映铭题的内容, 必须是体现出切情切理的文学词藻,书法和绘画的美妙以及格调的高超,镌刻刀法、金石韵 味的精到,能使人对器物的欣赏玩味无穷。而且真正由名画家,绘画之茶壶,必须是一个画 面一个壶;若经过反拓,或批量印刻已失去意义,那要视乎经营者的信誉以及作者本身的艺 术素养。

诸如摹仿自然界形象性的雕塑制品,兼及装饰在几何形体上的浮雕、贴雕,图案的刻印 板,以及釉料彩绘,其它材质的镶嵌,抽象的陶艺构思。任何艺术形式,都应该是源於生活, 高於生活。这样居高临下地来看待品评砂艺和监赏砂艺,使作者与热衷砂艺的爱好者,相互 感触以便领悟制壶艺术的真谛。

近年来随着对砂艺热潮的兴起,传统的茶文化与陶文化的推广,热爱紫砂艺术的人士日 益众多。较高档次的佳作生产,究属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各界人士玩赏上的需求,尤其高 雅名作,更是稀少。因此出现社会上极少数缺乏艺术道德的工匠,串通一些肯不讲商业道德 的狡商市侩,不择手段地乘机猎取暴利,假冒名家印监,各种等级的劣质膺品,充斥市场, 蒙蔽众多热衷砂艺爱好者的眼睛。所以有必要讨论一下辨伪问题。识别砂壶的真假,一如监 定书画,首先从提高理性认识,理性即培养自已的学识素养,以资提高审美观感;第二是多 方交流,互相观赏某些名家的杰作,提高感性,探讨和了解某些名作家的风格形制,技巧手 法,艺技擅长,使用原料泥色的习惯性,印章的规格特徵,把握关键性的依据,逐渐累积经 验。明眼人自然而然地不难识别真假的。在任何一种艺术行当中,一个有所成就的佼佼者, 都一定会有他的独到一面的硬工夫,这是指艺术的和技巧的两个方面。这些内在的要领,就 是所谓个人的风格和韵致,也就是所谓灵感。作伪者是绝对不易得其要领的。倘若说一个存 心作伪的人,如果能够有超越的领悟,那麽他自身已是个了不起的大家了,又何必要假冒别 人而湮没自己呢?所以我敢大胆地说,真的,生来就是真的,假的永远也真不了。只有没出 息的作假货者。作假的这种行为是绝对可耻的。

另外尚须附带约略讨论砂艺历史上的仿古作伪问题(十九世纪中叶以後至二十世纪初期), 也曾出现过一阶段摹仿古代名家作品的热潮。有以名人传器摹仿复制的;有凭古玩商人根据 砂艺史籍记载的品名,通过艺匠地臆测构思设计制作,签署历代名家的名款或伪仿印监加戳 的。诸如此类的作品,在笔者从业数十年来的观感研究所得,总结如下数点:其一、凡是意 仿明代作家类型的壶,无论在技艺上、泥色都是远远超过历史原作。因为社会是不断地向前 发展的,事物是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更是长足地提高着。所以将摹制品与明代传器相比较, 都显平出後代摹仿作品的优越水平。至於清初延至中期的几位杰出的大家,如陈呜远、圣思、 邵大亨等的旷代佳作,尽管复制者技巧有多麽精工,终觉得在神韵上有所不逮,不免宥於玉 与燕石的差别。但是这类作品流传至今日,一旦偶为好事者所获得,当然还是很有赏玩珍藏 的价值的。它应当有别於现代的假冒的伪造的膺品,亦更异於近年出现的借图谱伪造再仿的 技低质劣产品的假中之假,用以自欺欺人。好事者诚然不可不千虑慎辨,以免受骗上当。否 则,将沦为“玩物丧志”。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