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收藏紫砂壶莫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日期:2011-02-27]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作者: [字体: ]

误区一:老壶一定比新壶有价值

    茶文化的兴盛,使紫砂茶具收藏也随之升温。但同时不少人在收藏上存在认识误区,如认为紫砂壶越老越好。虽然说,一把老壶,特别是明中期或清早期的一些壶,确实难得一见,但它也会因年代久远,工艺粗糙等问题,收藏价值不大。而且现留存的老壶很多都是一些大路货、粗货,出自名家之手的很少。其实像当今一些大师的作品,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都很高。收藏老壶一定要是当今被收藏界认可的名家名人壶。

误区二:全手工壶一定比半手工壶好

    所谓全手工壶,就是使用工具而不是使用模具来制作的,难度较大,时间和精力花费较多。半手工壶含有手工成分,通常是一部分使用模具,另一部分手工完成。手工壶难做,它对艺师的水平要求较高,现在通常都是采用传统手法打出身筒后,为了使壶型标准,再借助模具成型。一把壶的价值不在于到底是否借用了工具,而在于这把壶的精气神韵是否充足饱满,壶型是否做的规整、比例是否协调、泥料是否好、做工是否好。

误区三:花壶比光壶艺术价值高

    紫砂壶从造型可分为光壶、花壶、筋囊壶。光壶有圆器和方器两种,主要是指壶体表面为素面的壶;花壶则是以自然界的瓜果花木、鸟兽虫鱼为表现内容;筋囊壶是通过线与线的交织给人美感。

    有些藏友认为花壶形态仿生,工艺复杂,制作繁琐,比光壶更有价值,其实不然。光壶虽然制作简单,不需要太多的临摹和描写,但正因为这样,才对制作者的水平要求较高,要求表达准确,线条到位,意境悠长。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花壶的收藏价值比光壶高。

误区四:只要是紫砂壶就具有收藏价值

    只要是紫砂壶,就一定具有收藏价值,壶友中有这种看法的不在少数。其实按照传统习惯,紫砂壶分为粗货、细货和特种工艺品。

    粗货是指面向群众的大路货产品,价格低廉,制作简单,造型简练、大方,只讲不讲。而细货是指经济实用的工艺美术品,有一定的工艺水平,但不是精心创作。特种工艺品,则是出自名艺人的手制品,不仅讲究造型的完整而且讲究制作过程中的工艺质量。

    粗货由于流通量大,制作工艺和水平相对较低,不具有收藏价值。只有达到细货,特别是达到特种工艺品水准的紫砂壶,才是收藏者渴求的对象。

误区五:挑壶只关注名人效应

    在经济实力条件允许下,投资者应该首选名人名家之作。但是也不能过分看重名家效应。因为名人壶价格相对较高,且并非件件精品;有的名家壶其实也只是工手壶;成长性较快的工艺师制作的壶通常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先看壶再看人,看人再看职称,这样倒着挑,倒着看,一般不容易走眼。收藏紫砂壶,需要根据工艺特点、艺术价值、名人效应和流行趋势等进行综合考虑。

误区六:宜兴产的壶都是紫砂壶

    很多藏友认为,到原产地宜兴去购买紫砂壶应该不会有假,其实也不尽然,宜兴地区拥有丰富的陶土资源,紫砂矿料就是其中一种,但紫砂矿料减少以及替代品出现,不少无良商家开始在劣质陶土中添加化工色素,调配出接近紫砂颜色的伪紫砂。藏友在宜兴购买时,要加倍小心这种伪紫砂。宜兴紫砂共有四大类泥料:紫泥、绿泥、团泥和红泥。其中紫泥制品烧成后一般呈紫色,绿泥烧成后呈米黄色,团泥烧成后呈金黄、古铜等色,而红泥烧成后则呈红色。

    同时,真正的紫砂由于具有一种特殊的双气孔结构,制作的茶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泡茶容易发挥茶叶的色香味,并且壶体有出汗并被吸收的现象,而添加化工元素的伪紫砂制品,泡出来的茶往往带有异味。    (木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       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