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当代定窑工艺研究——手控魔壶(双腔壶)的设计、功能及其制作要点






[日期:2014-06-24] 来源:《定窑研究》  作者:陈文增 [字体: ]

   


   
    手控魔壶为本人专利产品,产品专利号为00207126.6,曾于1994年由国家科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获金奖,成为后来畅销不衰而集使用与收藏于一身的瓷中佳品。本手控魔壶的设计制作,本源于一个传说故事。在当年宋辽双龙会上,杨令公长子杨延平扮宋王赴会,被辽主以鸳鸯壶(一名八宝转心壶)中药酒所毒杀。这是一段历史故事,从此鸳鸯壶的名字到处传闻。

    鸳鸯壶或称手控魔壶、八卦壶和双色酒具,专利名为双腔壶。因按国家批复专利产品文件要求,一应专利产品取名不允许冠以以及等。此件双腔壶(手控魔壶)的设计及其基本功能为一体内(外观)盛两种液体,从一个口(嘴)中倒出,而相互不混合,并使各部位功能效果达到至佳。

    双腔壶功能设计成功的主要标志,是完善而巧妙发挥产品的内在功能优势,以达到设计目的。凡带有这种奇特功用的特殊产品,按要求首先解决的应当是功能效果问题。如果忽视和轻视这个问题,属于没有抓住问题的主题和要点。应该说离开这种效果功能发挥的任何设计和前期制作都将是失败的。

    尊重内部结构的合理装置,以此为主,外部装饰及造型为辅。即造型装饰必须为整个功能结构的完美服务。在符合与做到这个设计制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充分发挥装饰与造型手段去标新立异,赋予产品统一协调的神韵表达。

    陶瓷设计,我们把它称为精密设计,是说它所表现的造型美、结构美以及装饰美方面的要求都非常严格。然而它又不像金属件,从机床上下来后,其误差仅为±0.Olmm。陶瓷往往做不到这一点。这是由于陶瓷材料所制约,工艺成型的限制,烧成艺术的不足。同一件陶瓷制品,在内部结构及外观质量均符合设计要求情况下,去测量它们之间的规格则出现明显的差别,有的误差高达±0.5cm,大件产品甚至为±lcm。这里面问题很复杂,误差的形成并非出在前期设计,而主要出现在烧成艺术上,其次是成型操作上。窑炉不好使或烧成火不均匀,使窑炉内形成上下温差太大,使产品受火不匀。火大导致产品收缩大,火小导致产品收缩小。而成型操作,包括拉坯产品和注浆产品,由于掌握器壁薄厚不匀,同样给烧成造成收缩差异,最后表现在产品规格上。

    双腔壶整个设计,都是在兼顾了这些综合问题后形成的设计思路及选择制作方式。设计与陶瓷材料的发挥上往往受到制约,往往难以表达其事物的全面和表现事物的精微之处。所谓仅得皮毛未得精髓,抑或说,陶瓷设计不过是一种预想的平面表达,待拿到实践中形成产品,则必然遇到一些预料之外的问题,再有经验的设计专家也是这样。这种问题不外乎功能与外观两方面,都有必要进行再修正,再改进。如此,从反复和失败中得到的结论才能称为正确的、真理的。内部结构的制作要点,凡产品都有关键部位,即表现器物精神和表现产品效果的部分,我们把它称为制作要点。要点能掌握好,是抓住了问题的主要矛盾。

    手控魔壶的要点表现在出水口及与壶体粘接处的分水部位,出口与分水处这一段操作处理为关键部位,其次就是把手下面的两个小孔,即控制区。分水部位延伸到离出水口1.5cm为分离带,至出水口便合二为一。要点是从分水口倒出的每一种液体都必须顺畅地通过分离带而进入出口溢出,其整个通道务必做到无障碍、无滞阳.备必使分水口洞达、出口细微。洞达水容量足,足则冲击力猛,口细则聚其势,势聚则水合。这样便形成了出水口顺畅,达到了最初的设计目的。关于出水问题,曾作为一个老大难困扰了很久。起初,由于设计没有把这一段列为重点,只作为一般性技术进行处理,结果左右两边倒出的酒水形成左向右歪,右向左斜,而且倒不成一条直线,并时有打旋或打散花的现象。往往一杯酒水,倒到外边就有一半多。面对这个实际问题,我们采取如上的处理,并获得了理论上的收获。

    关于把手下部的控制区的两小孔,它直接关系到出水的功能效果。此二小孔,设计太大则易露,小则易塞。露则被人看破,失去神秘感和魔字意义。堵塞是指施釉时浸入釉水,孔一塞则气不通,气不通则出水口就不会出水,造成报废。因此这个控制区也很关键。

    手控部位及把手、流、盖、底均为单独部件,分别注浆,然后粘接。把手下部控制区位置要高于壶体水面,以避免酒水外溢。壶嘴(流)要求巧而细,因此容易造成注实,或者一边孔大,一边孔小,形成一边出水畅,一边出水慢。这需要用一特制工具按壶嘴形式进行处理,以使顺畅。壶嘴粘接部位不宜过高,一般掌握在壶嘴同壶口平行位置上。以上为魔壶制作基本要点。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