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丝织、刺绣在定窑装饰工艺中的发挥利用






[日期:2014-08-02] 来源:《定窑研究》  作者:陈文增 [字体: ]

 

    影响定窑装饰的另一方面是历史上的丝织艺术。丰富多彩的丝织工艺品,主要表现为作工细腻、精巧;纹饰刻意、严谨。隋唐的丝织工艺很发达。唐代,朝廷开始设立染织管理的专门机构,旨在对社会上官办染织业进行统筹指导。由于国家社会的重视和需求,在广大的民间,染织、丝麻织生产蜂拥而起,产量累年递增。著名的“唐锦”由此而誉。“唐锦”的品类繁多,常见装饰以龙、凤纹为主,兼有花卉纹等,题材甚是广泛。到了宋代,丝织更趋发达,工艺考究,用丝均经严格检选,丝织品质量更上一层楼。当时定州业已成为缂丝的主要产地,更利用丝织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名家、“名牌”辈出,誉满朝野,竞艳斗奇。“定窑印花纹饰取材于定州缂丝,把缂丝纹样局部移植于瓷器。因此,定窑印花装饰一开始就显得比较成熟,有很高艺术水平。”《鸡肋编》记载:“定州织刻丝(缂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至于木杼上,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以小梭织纬时,先留其处,方以杂色线缀于经纬之上,合以成文。”宋代的缂丝发达,促进了整个丝织业的繁荣。

 

    “唐锦”,包括“宋锦”丰富的装饰纹样,与铜镜影响定窑装饰一样,给定窑装饰丰富和形成以不小的启示,以至使定窑在北宋时期进入成熟发展阶段以来,在较短时间内以大踏步之势完成了独立的自成体系的装饰特色。因为,在唐末,不过是定窑运作初创时期,地处中原定州一带,战乱频繁,难以安定发展。从北镇(龙泉镇)通天河西畔所遗残片分析,唐、五代时期的定窑产品,已行将完成摸索阶段而进入成熟期。

 

    北宋早、中期定窑印花工艺的出现与形成,解决并丰富了装饰纹样在瓷器生产上具体的表现体裁。这种独特的刀法工艺,很大程度上同宋代刺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筠清轩秘录》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巧,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唼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定窑印花陶范的刻制,详察与此多有契处。首先用小鸿毛描稿拓图,随之用刀精镌。其花瓣如豆,筋叶似发,若使构图严谨不漏疏失,需心手表现精到人微。镌刻之际,并讲求陶范使用过程中的开合形势,需易于揭范,便于使用,此方为至道。刻刀如笔,刀线如色,任花鸟鱼龙层叠有序,遂使转刀法深浅俯仰亦自有别,其心运处不啻于陈兵布阵,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宋代刺绣盛行之际,定窑艺术家是否谙悉其用针的玄妙,抑或说定窑艺术家也即刺绣大家。历史实践证明,这种姊妹艺术间的相互拍合是社会诸多艺术品发展隆兴的基本手段。除此外,其它窑系,窑外工艺、瓷外艺术等等,凡是能接触到的肯定都对定窑的发展提供过借鉴和裨益。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