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唐、五代定窑造型






[日期:2014-08-04] 来源:《定窑研究》  作者:陈文增 [字体: ]

    从遗世真品及一些残片看,唐、五代定窑形制大体上承袭汉、晋陶瓷的某些特点,并在制法上借鉴融进了邢窑白瓷器物的气质。谈到陶瓷形制,无不与当时文风相关联,以逐步形成那个时代的形制观、艺术观和审美观。至于创新,只能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所呈现的一种循序渐进的、起初并不含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局部行为。一旦创新形制为社会认可,传统逐渐为新意识替代,这时,一个时代的形制风范便产生了,继之又影响着未来的一代。定窑艺术正是在这种无休止的劳动创造中繁衍和得到发展的。



唐代席纹黄釉执壶(曲阳县文物保管所藏)
 

    定窑在唐代属于初创时期,不可能具有自己的家法,而是把主要精力和着眼点放在陶瓷业生存及发展中,这时的形制造型多为拿来我用。试看唐代定窑执壶(见图),其釉呈黄褐色,下部至底无釉,器壁厚重,质地粗糙,釉色欠明润,形制与邢窑白瓷执壶十分相近,甚至其精美程度远没有邢窑成熟。实际上,定窑刚问世,处于幼婴时期,不可能跳跃,也不可能超越邢窑。五代早期,质地较唐有了发展,泥料制备开始规范化,化妆土普遍使用。釉色出现洁而白润的迹象,而形制依然不能脱胎换骨,仍然以厚重坚壮标榜着自己的时尚。五代晚期,定窑工艺渐至改良,笨拙的瓷胎开始出现秀致的趋向,底足由早期玉壁底趋向圈足,唇口圆滑,器身浅而有态,通体满釉。这种情况在唐代定窑中是没有的,并为北宋定窑秀劲形制埋下了坚实的伏笔。由唐至五代,定窑形制以较快的步伐进入规范程序。盘、碗如此,执壶、瓶、罐类也随之升华。自唐末至五代后期不足80年,定窑在几经磨难中依然形成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并以此获得和奠定了宋定窑的发展基础,定窑自家形制雏形由此推出。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