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在继承与创新中疾行——汝瓷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韩琴的故事






[日期:2015-01-23] 来源:韩琴汝瓷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马年的秋冬,应该说是韩琴汝瓷探索与研究的又一丰收之年。首先是国家科技木项目合作申报答辩顺利实施,另一个是从32家参与者中获得荣宝斋(香港)年度个人艺术展候选纪念品,最让她兴奋的事情是她领导的汝州市荣华汝瓷开发有限公司被确立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三喜临门”是值得庆祝的喜讯,但其中与之二十余年不折不扣的研究传统,继承创新分不开。在她看来,每件作品,每道釉色,每窑烧造,都蕴藏了宇宙的无穷奥秘,包含了人生的几许涵义。

    恢复传统的汝瓷烧制应该说是韩琴做不完的梦。这个梦想,自她从景德镇专业陶瓷学院毕业开始,一直到父亲弥留时的教诲,尚未自立的弟妹以及年迈的母亲殷殷的目光中就从未间断过。

    韩琴真正意义上从事专业汝瓷传统开发研究是从新世纪初开始。汝瓷为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首,烧制始于唐而盛于北宋末年。它胎质细腻,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轻拂釉面,平滑如玉。器物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如晨星闪烁,被誉为“似玉非玉胜似玉”。为皇宫专用御品,堪称镇国镇宫之神器。汝瓷表面呈蝉翼纹细规则形小开片,亦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在无数次拜访,悉心求教下,故宫博物院的李辉柄、耿宝昌等老专家被这个来自中原腹地“烧汝瓷的女人”执拗劲感动了,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研究的理论和藏品都展示赠送给她,并将其他陶瓷工艺上的创新经验也与她分享,经过上百次的实验和烧造,她所在的研究所出产的汝瓷作品自有了一番气象。

    南宋人周煇在《清波杂志》中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为了从作品的源头把握,她花费了两年的时间,以古代瓷窑的分布为主线,从各个时期瓷窑遗址寻访,北起太行山麓鹤壁、焦作、南到伏牛山东麓的平顶山广大地区,从产瓷区带回近一吨的100余种原料标本,订制超微粉球磨机,自制小型专用试验窑,数千次调整拉坯配方和烧造工艺,终于在2003年10月13号烧制出令自己和专家满意的汝瓷精品,并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默守心志,超越自我”是每一个奋斗者的修为,更是一种值得褒扬的品质。古往今来,艺术家需要勇气,需要在民族文化传统的指引下坚持到底,并不断提升自己。在继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一路奔跑,韩琴的脚步是稳健扎实的、心情是轻快舒畅的。我们相信,率性而勤奋的她,只要坚持在传统与创新的道路走下去,路必将越走越宽阔,也将会拥有更加辉煌的艺术人生。 

    韩琴简历

    韩琴,女,1967年10月生于河南平顶山汝州市,中国农工党党员,高级工艺师,高级工程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1986年到汝州市工艺美术汝瓷厂从事汝瓷的研究工作,2000年创办汝州市荣华汝瓷开发有限公司和荣华汝瓷研究所,成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复仿制品研究开发基地,产品多次获得全国性大奖,被河南省定为知名文化产品,被外交部选为国礼。

    2010年成功烧制高1.5米的汝瓷荷叶口瓶,中国陶瓷界称之为“汝瓷巨无霸”。之前最大的汝瓷产品没有超过60厘米。

    2014年与中科院合作生产出环保茶具,能够显著提升茶水品质。参与并通过中科院重要项目合作课题答辩。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