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平和古窑遗址已濒临消失






[日期:2015-02-14] 来源:网络  作者:林顺才、 陈华俐、 王陈灵、 汤清 [字体: ]

    最近,广东 南澳1号的古沉船出水众多瓷器,其中相当部分是平和窑青花瓷,再次印证了平和窑青花瓷当时大量畅销海外、享誉盛名的境况。对此,中央电视台专门做了多期专题报道,使平和窑的克拉克瓷迅速蜚名中外。然而,记者近日在平和采访时发现,古窑址由于长年受到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现已濒临消失的境地。因此,抢救和保护古窑遗址已迫在眉睫。

    据介绍,平和青花瓷古窑址是400多年前(明末清初时期)烧制克拉克瓷的主要产地,现已发现南胜的花仔楼窑、田坑窑,五寨的大垅窑、二垅窑等十多个古民窑址,号称十里长窑。这些窑址的发现,对研究明清福建(漳州)对外经济贸易和制瓷业的发展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然而,不可复制的古窑遗址正遭受严重破坏,现已濒临消失的境地。近年来,当地政府虽然采取一定保护措施,但因资金短缺,技术贫乏,收效甚微。县文管干部介绍说,2002年政府也曾在洞口陂沟窑旁修建了一个临时保护棚,可是经过几次台风的袭击,保护棚的木棉瓦被吹塌了,围墙也残损不全。近年来,有关部门也派专门人员看护,旧窑址仍旧很难避免前来开山种柚的村民有意无意的破坏。 

    五寨乡寨河村村委会主任庄春生说:尤其是南澳1号古沉船打捞出水通过央视直播后,一些收藏爱好者前来陂沟窑址寻找碎片瓷器的人络绎不绝。同时也不排除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盗挖古窑,使保护窑址的任务更为艰巨。 

    对此,市政协委员、平和县政协主席蔡福民建议:各级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从长远发展目标着眼,组成古窑址调查小组,对现存的古窑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将古遗址纳入重点文物保护范畴,从城市规划入手,采取有力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保护和开发。二是积极向国家文物局争取保护专项资金和考古技术力量的支持。从而尽快对回填的古窑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和保护,为已发掘的沟窑建立永久性保护棚,最大限度将古窑址恢复原貌。三是合理开发利用,打造优秀旅游品牌。由于平和古窑址数量较多,规模较大、交通较为便捷,可以在保护文物的大前提下,以古窑址为依托,从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出发,组织有关专家开展评估、策划等工作,发展旅游项目,充分展示漳州市的瓷器文化,振兴传统制瓷业。争取逐步把它打造成为一个在全国乃至世界级的文化旅游景点。四是加强专业指导,培养文物工作人才。目前平和县文物专业人才匮乏,专业知识相对薄弱,不利于对古窑址的研究和保护工作的长期开展。因此,各级文物部门要授之以渔,可通过当地在职人员的培训、帮助招聘人才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当地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稀缺难题,以利于长期做好古窑址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五是要加大对损毁和盗掘古窑址行为的打击力度,做到发现一起、打击一起、警示一片,形成震慑氛围。同时,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建立防范网络,共同保护好国家文物的安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