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嵇锡贵艺术成就评述——经典佳作评述






[日期:2015-12-21] 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嵇锡贵卷》  作者:王文章 郭艺 [字体: ]

 

1980年作品影青刻花盘《双凤戏牡》

    陶瓷刻花工艺是中国陶瓷装饰中较早使用的一种手法,尤其在唐宋时期的青瓷装饰中,运用最为广泛。从唐人刻花纹样的丰满到宋人折枝花的飘逸,都呈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装饰趣味。在单一釉色的莹润中存有丰富多样的刻花形式,釉色因刻花而灵动,刻花使釉色更美妙,这种独特的装饰代代相承。嵇锡贵的刻花作品是从影青入手,影青釉色的恬静适合刻花装饰。影青釉盛行于北宋景德镇,其釉质具有玉感的透润,常常表现折枝花鸟,清丽雅致是宋影青的艺术特色。20世纪80年代左右,嵇锡贵创作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影青刻花陶瓷作品,一方面吸收宋代影青刻花工艺,另一方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探索新的艺术风格,创作了极为典雅的影青刻花瓷。影青刻花盘《双凤戏牡》是其中代表性的作品,纹饰采用中国传统的民间元素,图案结构精细优雅,饱满而具有韵律,富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工艺采用刻花与挖地皮相结合的形式,吸收了北宋定窑印花纹样元素,体现装饰构造的主次。细部运用了半刀泥的刻法,块面与线条的组合使画面层次丰富,以优美的曲线表现适合图案的动感,让作品具有节奏的韵律。嵇锡贵擅长运用刀法,其娴熟的刀韵在影青釉中得到充分体现。该件作品刻花图案与影青釉色融合于一体,不仅体现了纹样的层次,而且显现出含蓄的美感,因此,影青刻花的典雅因纹样的设计与工艺的精湛而彰显出来。

1986年作品青花斗彩瓶《国色天香》

    青花斗彩瓶《国色天香》是嵇锡贵于1986年创作的作品,这个时期她的青花彩绘技艺已经极为娴熟。该件青花斗彩作品运用传统青花彩绘技艺,在青花绘制上采用工笔勾绘,用传统分水技艺表现大面积的青花色彩,工艺难度极高。作品因传统分水技艺的运用,充分体现了青花色彩的层次,料色青翠透亮。画面以牡丹为题材,吸收中国传统写实的表现手法,刻画植物鲜活的姿态。青花斗彩需要二次烧造,釉下彩是运用青花的绘制方式表现植物的叶脉根茎,绘制完成后上釉,经过1300℃左右高温烧造;成瓷后采用釉上彩绘描绘绚烂的花卉,再经800℃的低温烧成。传统陶瓷彩绘中所谓的“斗”,即是把两种彩绘结合在一起。嵇锡贵的这件作品,没有运用过多的色彩,以青花的蓝色和古彩中的矾红为主基调,低调的蓝与火热的红,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这种大块的色彩对比,属于中国传统绘画色彩的表现形式,符合中国民族的审美意趣。此件作品布局精心,通体采用图案装饰,尤其在瓶颈部位,做了强化,在细密的图案中采用开光的手法,呈现中国传统画中疏密布局的关系。作品的图案描绘细腻规整,足见深厚的彩绘功力。图案的细密与主体画面的空灵,表现出她对于作品的整体把握,使作品精致而灵动。釉上彩牡丹花的姿态生动优雅,矾红洗染细腻,层次丰富,作品雍容华贵、精美瑰丽。整件作品在画面绘制与烧造工艺上几乎完美无瑕,是一件具有传统工艺特色的精美作品。

1985年作品釉下彩盘《鸳鸯戏莲》

    釉下彩绘为嵇锡贵擅长的彩绘技艺。她喜爱泥坯的质感,素雅无瑕的坯体如同一张白纸,激发她创作的欲望。嵇锡贵在先后参加“7501”主席用瓷以及上海锦江饭店“麦浪滚滚”外国元首用瓷的设计制作之后,积累了丰富的釉下彩绘经验。另外,当时研究所因这些重大瓷器的烧制,技术人员对釉下坯体、釉下彩颜料等工艺进行了改进,为釉下彩的烧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嵇锡贵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了一段时期的釉下彩创作。1985年的釉下彩盘《鸳鸯戏莲》是这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整件作品均采用油墨勾线,通过传统分水的技艺进行釉下彩绘的填色,油性线条排斥水性颜料,因此烧制后勾勒的线条呈现一条白色的细线。作品具有典型传统釉下彩绘的特征,其技艺手法传统细腻,色彩均匀,色泽古雅,底色深沉,更突显了线形的流畅与优美。线与面相互融合,互为衬托,充分体现了嵇锡贵装饰创作和彩绘技艺的精湛功力。

1988年作品铁骨泥刻花瓶《山果》

    铁骨泥在传统的陶瓷装饰中一直作为点缀或是陪衬的材质颜料,其色泽深厚古朴,颇有金属般冷峻的质感。嵇锡贵认为该材质非常有特点,于是她把铁骨泥作为主要装饰颜料来运用。铁骨泥的料色比较粗糙,因此需要一层层不断堆叠,在这个过程中既不能损伤坯体,又要保证上色的均匀。由于铁骨泥装饰不施釉色,成瓷后为厚重的亚光黑褐色,与露出瓷胎的白色纹样形成黑白对比的视觉效果。嵇锡贵从泥坯和铁骨泥的色彩对比中得到启发,采用类似版画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她在铁骨泥装饰创作中,刻画纹样一气呵成,线条流畅,手法大气。在传统装饰中从未出现铁骨泥刻花的形式,这是嵇锡贵在实践创作中探索出的一种新的创作手法,因此,铁骨泥刻花被同行认为是陶瓷装饰技艺中的又一创新。她1988年创作的铁骨泥刻花瓶《山果》运用了刻花的刀法,画面以点、线、面的结构组成,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叶片的装饰线条各不相同,植物的叶片与果实构成具有节奏感的画面,飞动的小鸟融入植物纹样的空间里又颇具动感。这是一件以黑白视觉对比进行艺术创作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代设计感。

1992年青花瓶《民间青花》

    嵇锡贵热爱民间艺术鲜活质朴的风格,这激发了她创作的激情。她1992年创作的青花瓶《民间青花》引起人们的关注,作品有悖于官窑青花拘谨平板的风格,具有极强的艺术张力。那寥寥数笔的意趣,那写意凝练的笔韵,那洋洋洒洒的画面,似乎都在尽情地抒发嵇锡贵的心绪,而这份情趣就存在于生活之中,于是,它让现代人感动。20世纪80年代,民间青花形式被陶瓷艺术创作者们推崇,出现大批带有民间风格的青花瓷作品,或许,这不能说青花瓷在新时期形成了另类的风格,但是说明了现代的艺术创作空间是自由、宽舒、清新的,在毫不吝啬地抒发个性的同时,传统赋予陶瓷艺术新的生命力。

1993年作品粉彩薄胎碗《秋菊》

    1993年粉彩薄胎碗《秋菊》是嵇锡贵到浙江不久后创作的一件作品。这段时期嵇锡贵潜心创作颇见功力的釉上彩作品,精工细作,瑰丽华美。所有的彩绘细节都由她独自完成,包括器皿边角的图案装饰,这是极具功力的手艺活。尽管她采用了传统的绘制技法,但还是希望有所突破,在传统的手法中呈现出现代感。《秋菊》作品为薄胎海棠碗传统器型,嵇锡贵却在这个器型空间里装点出新意。她摒弃在器皿口沿部绘制边角图案的装饰传统,而是在整件器皿上装饰细密的图案纹饰,在没有底稿的状态下绘制她最擅长的缠枝形态纹样,随手拈来,没有约束。因此仔细观察该作品的图案,其纹饰表现出的是从容、自如与洒脱,与呆板的图案装饰不同,所展现的是图案赋予的张力,由此也彰显了嵇锡贵对于图案把握的娴熟。她把图案与器型,图案与主题,图案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和谐。海棠碗造型有六个凸出的形态,嵇锡贵把六处凸出的面设计为开光,每处开光的空间里均采用粉彩的工艺,描绘六幅形态各异的菊花图,渲染细致,与外围的图案装饰浑然一体,同时别致雅趣。碗足一处的狭小空间采用边角图案装饰,来约束通体游动的图案,使作品图案装饰收放有序,从而让作品更为精致完整。该件作品以精湛的工艺形式、灵动的图案装饰为特点,是一件精美雅致的佳作。

1995年作品粉彩薄胎瓶《寒山泉韵》

    嵇锡贵1995年创作的粉彩薄胎瓶《寒山泉韵》是一件绘画性比较强的作品。在传统陶瓷彩绘中,雪景属于专门的一种彩绘形式,这与清代末年专业画家进入陶瓷彩绘行业有关。如清末安徽画家程门创作瓷画时,采用了绘画中浅绛山水的技法,创立了陶瓷彩绘“浅绛粉彩”的画法。嵇锡贵在创作雪景时,同样吸收了中国绘画的技法,在注重陶瓷工艺表现的同时,更关注绘画之中的人文色彩。她在雪景的绘制中,大多不会运用边角图案来进行装饰,而是采用自然色彩肌理来烘托主题绘画的境界与品位。同时,付诸细腻的绘画功夫,采用诸如皴、染、描等手法,依靠色彩的明暗以及景致远近的对比关系,完善处理画面的结构。一件作品的绘制往往要耗费极大的工时,然而完成后的作品,并没有显露出精工的匠气,而是充满淡淡的情怀,让人忽略了绘制的技艺,反而被作品中泛出的意境和趣味所震撼。嵇锡贵的雪景不同于传统的粉彩雪景,在她的雪景作品中,可以体会到的是从艺术角度解读出的画意和充满个性化的表现。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嵇锡贵的釉上彩绘风格出现了另一种特质,精细的绘画笼罩在淡泊而静谧的调子中,渗出点点禅意。也许是年龄渐长的缘故,个人的感悟逐渐在作品中呈现出来。当她一旦沉浸在陶瓷彩绘中,这个世界便是她的,心绪与感怀宣泄在笔下的作品中,为此,她花费了自己全部的心力与情感。所有的付出已不是用来体现物的精美,而是表达她人生经验的体悟,似乎与宋人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有着某种契合。宋人借景抒情,抒发一种悠远的怅然,而在嵇锡贵的作品中,也能感受到这样的情怀。“梨花小鸟”“水仙花”便是这个时期代表性的题材。1999年绘制的釉上粉彩瓶《梨花小鸟溶溶月》,其画面主题是梨花、小鸟。梨花的繁茂与小鸟的灵动,在画面里交相辉映,意趣盎然。小鸟与梨花均采用线描表现,然而线条的绘制却各有讲究,表现手法各不相同。小鸟的线条硬朗浓重,梨花的线条则柔美清淡。用料笔绘制小鸟毛绒绒的细毛,根根细线体现立体而蓬松的感觉。绘制鸟的层层细毛时,每根线条都要描绘有序,叠加的细毛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而花卉的表现同样要求细致,先用玻璃白打底,然后再渲染一片一片的花瓣,体现花卉的体量感,每朵花的姿态与色彩均有不同的变化。嵇锡贵创作是慢工出细活,她娴熟的技艺通过写实的手法表现出来,不在意细密的画工,而是在此中体现作品的意境。

2002年作品粉彩扁瓶《凌波仙影》

    她2002年绘制的粉彩扁瓶《凌波仙影》仿若笼罩在春天的气息中,不时泛出清丽的气质。对于水仙花的绘制缘于嵇锡贵的个人喜好,每年她都要培育几盆姿态优雅的水仙花,而这些美丽的植物,成为嵇锡贵用心写生的对象。在她的画本里,有各种姿态的花朵,形态丰富的叶脉、写实的花株在她的意象表现里更为完美。陶瓷彩绘中她把中国工笔画的手法运用进来,采用水性艳黑颜料绘制水仙茎叶的底色,体现各种姿态的前后疏密关系,从而使画面丰富生动;花朵表现的手法更为细腻,轻薄的粉彩呈现花瓣透明的质感,葱绿的枝叶簇拥着花团,花枝摇曳,如清风拂过,留下一缕幽香。美妙之境只有在想象的空间里才会恒久,现实与虚无之间的隔阂,让人更为渴望期待中的景与物,嵇锡贵绘制的作品便是她心中的景物,她把人世的感受通过精湛的技艺逐一呈现。

2002年作品釉上彩扁瓶《鸟归林》

    釉上彩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由于不受烧造工艺的限制,表现更为自由。民国以后,西方的陶瓷颜料与工艺技术传入中国,从而使彩绘工艺更为丰富。釉上彩扁瓶《鸟归林》是嵇锡贵于2002年创作的一件作品。该作品风格清新、色彩明快,与传统陶瓷彩绘不同,赋予了现代的动感与活力。这是嵇锡贵较为率性的一件作品,由于她对于釉色、颜料以及工艺的熟悉,在诸多技艺条件都已成熟的状态下,自如与洒脱的画风自然而然地呈现在她的作品中,不用刻意表现,而是作者本身所具备的气质,在激情所引导的状态中喷薄而出。作品表现的是写意的画面、心中的美景,因此,不同的心境有着不一样的解读。看似随意的画面,满是嵇锡贵用意极深的匠心,树枝的形态与随意流淌的肌理结合在一起,若隐若现的树林隐匿在浓烈的色彩之中,俨然是一幅夕阳下的黄昏美景,一群白鸽打破了这种静谧,呈现了无法停滞的动态,这是怎样的画面,当人们面对这件作品时,每个人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感悟与理解。

2008年作品越窑青瓷刻花盘《花开富贵》

    越窑青瓷是浙江著名的陶瓷品种,嵇锡贵到浙江后,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研究恢复越窑青瓷的装饰,经过多年的研发,越窑胎质与釉色基本稳定。嵇锡贵创作的越窑青瓷刻花盘《花开富贵》就是在研究传统越窑青瓷刻花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刻花装饰创作。该作品采用传统“半刀泥”刻法,即用平刀在泥坯上斜刻,一边刀角着力,另一边刀角稍提起,刻出具有斜面刀韵的线条,这种技法在传统越窑青瓷中运用比较多,适合越窑釉色清透的特点。作品以饱满的牡丹纹样作为主体纹饰,其刀法娴熟,线条流畅。嵇锡贵按照个人的习惯,创作该作品时不做底稿,一气呵成,因此整件作品因刀法的流动而具动感。作品釉色莹润,色泽厚重,刻花纹样与釉色之间相互融合,具有传统越窑青瓷古朴典雅的气韵。

2012年作品越窑青瓷刻花瓶《荷塘月色》

    越窑青瓷刻花瓶《荷塘月色》是嵇锡贵2012年在越窑青瓷装饰上的新创作,她结合刻、划、画等多种手法,表现越窑青瓷的质感。《荷塘月色》瓶以器皿为荷塘空间,在荷塘之中有着盛开的荷花和繁茂的荷叶,纹饰均采用刻花的手法,突出植物的姿态与结构,从而体现夜色之中荷塘静谧、淡泊的意境。为了丰富青瓷刻花的工艺手法,她不仅在表现技法上加以改进,而且对于工具也进行了加工。《荷塘月色》瓶采用了自制工具——刻画荷叶的工具是细钢条圈成半圆形的刮泥刀。该作品的荷叶不刻出叶脉,只需用刮泥刀刮出凹面,凹面与凹面之间形成自然的肌理纹脉。纹样细部则采用尖细的工具在泥坯上划出细线条,块面与线条的组合,丰富了画面的装饰性,形成了具有设计感的肌理,在烧造的过程中由于釉色流动,使画面中的高低凹凸形成色彩丰富的层次。图案之外的空间则采用褐彩,无数的褐点形成一个褐色的底子,成瓷后主题纹样突出,刻花纹样肌理自然,在褐彩的衬托下,青釉更为古朴雅致,有着神秘的色彩效果。嵇锡贵对于越窑青瓷的理解,使她能够把握材质的特性,更好地挖掘装饰的技法。《荷塘月色》瓶就采用了越窑青瓷的新装饰,无疑是越窑青瓷艺术上的创新,在继承传统中拓展了创作形式。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