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收藏大家米向军谈:西夏文化与西夏瓷






[日期:2016-02-03] 来源: 银川圈层  作者:王瑞 [字体: ]

    且让你美丽的釉色带路——寻回西夏文化的无上尊荣

    米向军,字计厚,大专学历。1968年11月出生,银川人,祖籍山西省河津市。专注古陶瓷研究20余年,系西夏瓷专项收藏家。

    西夏古国——历史溯回

    西夏国虽然只存在了189年,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却构成了宁夏地域文化中最神秘、最有追索价值的一面。它短暂的古老与不可一世的气质,令后人神往。这样一个虽然短命的王朝,却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西夏文,可谓世界文字史上的一朵奇葩;与此同时,代表西夏人审美取向、艺术趣味的各种瓷器也在那个时代灿烂一时。西夏瓷承载着对西夏文化的阐释与发扬的深厚神韵。它不是简单的古器,是西夏国荣辱兴衰的历史线索。

    1227年,蒙古军队占领西夏国之后,四处烧杀掠夺,屠城毁物,斩草除根。清代吴广成《西夏书事》有记:“(夏民)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其惨烈程度可见一斑。元朝建立后,元史官也未给西夏国历史应有的篇章,使得西夏这段历史,成了中国历史的一段被人为抹去的空白。并且,我国古史《二十四史》中唯独没有西夏史。中国陶瓷史也忽略了西夏瓷的存在以及它辉煌的往昔。

西夏象棋、蒺藜(世界上最早的地雷)

    寻回西夏不灭的——荣耀

    至此,本应流芳于世的西夏瓷器文化变得有物无史,残缺孤零,乃至于湮灭在战乱四起的历史烟尘里。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银川人,米向军专注西夏瓷的研究与收藏20余年。最根本的缘由便是他敏锐地察觉到了西夏瓷文化的独特性与重要性,这不仅仅因为西夏瓷存世稀少,更重要的是,与其他朝代的瓷器相比,西夏瓷器型精美,形制朴素。米向军自小就爱好瓷器收藏,出于对古西夏文化的敬仰与钟情,加之他本就生活在西夏国曾经的建都之城。米向军觉得自己应该为神秘的西夏文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调整了收藏视野,把心思、精力主要集中在西夏瓷器的收藏上。

朴素·深郁——西夏瓷

    2015年12月20日,“宁夏民间十大珍宝”评选结果出炉。米向军持有的西夏灵武窑剔刻花四系瓶、西夏雕版印刷佛经残页、民国三十八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习仲勋等人签发的布告,三项收藏从500多件藏品中脱颖而出,夺得了“十大珍宝”的三个席位。除此之外,在这次珍宝评选中,他收藏的西夏金饰等文物斩获了优秀奖。

    目前,米向军藏有各类西夏文物百余件,其中以西夏瓷器居多,究其品种、数量、文物价值等居全国首位。个别西夏瓷孤品在国家博物馆也难以见到,如褐釉剔刻牡丹纹三开光六系大罐、黑釉牡丹纹两开光大罐、褐釉剔刻缠枝牡丹纹六系大罐均属孤品,系国家级文物。在重心持恒在西夏瓷的同时,米向军还收藏了体现宁夏游牧文化、草原文化、边塞文化的扁壶系列,达1000余件,是全国此类收藏的大项。此系列不乏精美绝伦的西夏瓷扁壶,当下,米向军正在为即将出版的《扁壶大观》一书做准备。

骆驼、围棋、扁壶 (西夏)

    西夏,我敬仰着你的无上尊荣!

    米向军有两大箱古瓷碎片,数次搬家却不曾遗落其中一片。在他眼里,它们都是宝贝。他曾无数次深情地凝视它们,轻抚它们,将指腹的温度与瓷面契合,来感知它们的光泽、花纹背后的历史。这对常人来说似乎显得矫情,如果你曾真切地热爱过一种事物,便能理解这种物我互近、物我轻触的感触。我曾看到书法家把笔墨放在枕边入睡;曾看到过诗人深夜于无人之境沉思,手中的烟烧到手指也没有察觉;也曾看到画家雨中伞下作画,雨水浸透衣襟、潮湿的手指冷得颤抖也没有停笔。因为他们沉浸其中,那里有独属于他们的乐趣。

    我仔细观察过,米向军看西夏瓷的神态就像看着自己心仪的女人。那是深情细致、喜悦满足的目光。为了让更多的人亲眼目睹西夏瓷的真容,感受西夏瓷穿越九百多年时光的神韵,同时也为了以藏养藏,他将品相奇佳的西夏瓷多数有偿捐赠给各大博物馆。用米向军的话来说:“捐给博物馆的西夏瓷都是极其珍贵的孤品,有偿捐赠给博物馆,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也是为了让我可以持续地、不间断地收集到更多的西夏瓷。”

    米向军说:“我对西夏瓷的感情很深,捐赠出去的每一件西夏瓷器,我都记忆犹新,每一次都是舍弃,每舍弃一次,我心里就空荡荡好几天。但是,想一想西夏瓷背后西夏文化的厚重与丰饶,我不能一个人去体会,也就释然了。如果我像一个守财奴一样把收来的西夏瓷藏不示人,这样就太小气了,太保守了,也不利于西夏文化的传播。其实,看到的人越多,知道的人越多,才能让西夏瓷真正地走出宁夏,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他看着这些瓷器,就像注视着心爱的女人。

    西夏,是神秘的西夏。面对历史,我们不能看到西夏古国的汉子高唱着酒歌,饮一杯烈酒。我们也看不到,身着毡衣的少女手持白釉剔刻花瓷瓶走过安静的长廊。不应抱有遗憾,我只知我可以借着米向军的手与眼,借着米向军读过的万卷图书,穿越茫茫的历史莽原,向着西夏古国腹地纵深而往。

釉色玉壶春

    深情与绵软的釉,饮一口吧!

    米向军觉得西夏瓷最好的归宿,他将它们安顿于此。米向军一直相信瓷器与人类一样,具有灵魂和记忆。他甚至开玩笑地说:“我捐出去的瓷器,哪一件都认得我。”曾经有一次,在他捐赠的西夏瓷入库时,他请求博物馆工作人员允许他和瓷器再单独待一会。就是在这独处的片刻,米向军的眼睛潮湿了。因为他知道瓷器入库之后,他再也不可能抚摸它们了,他也不再是这些西夏瓷的主人。等再见到它们,他只能以一个普通的参观者的身份,隔着厚厚玻璃展柜看看它们。

    如同画家将毕生钟爱的画作赠予他人,这种割舍用切肤之痛形容不足为过。米向军谈及这段经历的时候,眼睛里潮湿极了。这个年逾四十的汉子居然让我看见了他含着的泪。我丝毫不觉得尴尬与不妥,倒有被触动的感觉。看此情景,我想象不出他有多热爱西夏文化与西夏瓷,这种热爱已然达到了“不占有,放开它”的境界。我想收藏的最高境界也不过如此——基于文化、保护文化、与世人共享。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