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曾经参演千手观音 如今景泰蓝新生代 ——33岁聋哑姑娘袁婷






[日期:2016-03-10]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佚名 [字体: ]

 



在北京市珐琅厂景泰蓝的制作车间里,33岁的青岛姑娘袁婷,虽然学习制作景泰蓝的时间只有四年多,却被这门技艺深深地吸引着。与其他技师不同的是,她是一位聋哑人,曾经参演过《千手观音》。这双特别的手,曾经带来的成绩斐然,国人无不知晓。如今,这双手做的是国粹景泰蓝。这其中,袁婷又收获了哪些故事?

说实话,这次采访袁婷,我们着实费了一番劲——在沟通每个采访问题时,彼此都是将字打在手机上来进行。虽然采访无声,可是袁婷的几句话还是禁不住让人回味。她写道,她的人生并不完美,这辈子会错过太多的精彩,但希望景泰蓝能永留心中。跳舞要走心,做景泰蓝亦如此。

曾参演“千手观音”

袁婷从小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7岁之前,她一直和外公生活在青岛。大学毕业后,袁婷在印刷厂做过会计,也在歌舞剧院当过演员,她一直在通过努力证明自己。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要招演员,为残奥会准备节目。袁婷知道这个消息后想报名参加,她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都很支持,经过选拔她成功入围。入选后紧接着就是马不停蹄地学习和排练。

那段时间,她参加排练了两个节目,《永不停跳的舞步》和《千手观音》。由于没有舞蹈功底,身体比较僵硬,她练起来自然要比别人多吃不少苦。不过这些付出袁婷觉得很值得。也是在这一年,她收获了自己的爱情。此时景泰蓝,也悄无声息地走进她的生活。

与景泰蓝结缘

2011年,袁婷嫁到了北京。有一次,一则帮助残疾人就业的广告引起她的注意。广告上的主人公恰巧是爱人的同学,她当时正在从事的就是景泰蓝制作。袁婷觉得这份工作很适合自己,和家里商量之后,她报名来到了北京珐琅厂。

景泰蓝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从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环环相扣,每一道工序都无比精细。比如,制作一件最普通的景泰蓝都需要7至8个人轮流完成;如果要制作重器,那就需要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更严苛的是,每一道工序不能出现一点瑕疵,否则整个流程将功亏一篑。景泰蓝考验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制作水平,更是整个团队的配合和默契。

如此精致的工艺一下子让袁婷着了迷,可学艺的过程也让她吃尽了苦头。当时在制作车间里,掐丝这门工序最缺人,袁婷进厂后,跟着师傅们学掐丝。袁婷的师傅叫闫坤,在珐琅厂里干了一辈子的掐丝工艺,是这门技艺的顶尖大师。对景泰蓝,闫坤也经常向袁婷传授自己的理解——这是一门静心加耐心的活儿,既能体会其中的文化精髓,又能磨炼自己的心志。尤其是掐丝这门工序,铜丝细短,构图复杂多样,需要一点点把它粘在胎瓶上,眼睛时刻要高度凝聚,稍微有些干扰可能就会走神粘错,这也是景泰蓝的精髓所在,毫厘不差。

由于无法用语言和师傅沟通,学艺初期,对于师傅讲的,她只能通过唇语和书面表达来理解,很多技巧她都要再消化。师傅对她也更加的耐心,一点一滴地教授她全部的技巧。虽然自己是个残疾人,但是袁婷相信,一件用心的作品,是会“说话”的。

希望将来自己也带徒弟

去年1月份,世界上最大的景泰蓝大瓶在北京市珐琅厂院内完成了“合体”。这件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家伙”,是匠人们历时一年精心创作完成的巨作,袁婷也是这个制作团队中的重要一员。

据她回忆,因为这件“大家伙”体形大,当时的制作车间都是临时搭建的,环境也不好,夏天棚子里又热又燥,蚊子还多,她们掐丝组围着这件“大家伙”,架子上下都是人。瓶子的纹样是缠枝百花造型,其中穿插多姿的百鸟,要保证两个瓶子上的花纹完全一致,因此制作极为复杂,所有人都放弃了周末休息的时间,最后通力完成了这件巨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高超的手工艺水平。“过程虽然很漫长很辛苦,但是看到成品后大家都很自豪。据说这件‘大家伙’准备挑战世界吉尼斯纪录,我们都很期盼。”

现在,袁婷可以独立去完成掐丝的工序。她的想法很简单,在现在正当年的时候,好好学习景泰蓝制作技艺,总有一天,她也能像师傅那样,可以有自己的徒弟,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景泰蓝,可以让这门技艺一直延续下去。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