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字画艺术”造假故事知多少






[日期:2016-03-22] 来源:华夏第一收藏  作者:佚名 [字体: ]

 

每年拍卖季的来临总会伴随着一起又一起艺术品打假事件。今年率先登场的是傅蕾蕾微博“打假”事件,紧接着就是在互联网上被骂得火热的“米芾2亿国宝”……事实上,在艺术品收藏兴旺的今天,却由于艺术品鉴定体系的不完善以及拍卖法律存在的拍假漏洞,致使造假情况越来越严重,且出现造假规模化和批量化的情况。

“书画艺术‘造假’由来已久,是中国书画市场一种特有的现象。”广州市艺术品行业商会会长石金柱举例说明:“宋徽宗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头号‘造假者’,他不仅开设画院供养画家,还建制设学,主张临摹教学。再有的就是乾隆皇帝,他的很多字帖都是张照代写的,而且由于他对董其昌书法的钟情,也临摹了许多董其昌的作品。

如果说宋徽宗、乾隆皇帝是艺术品造假的始作俑者,那么张大千就是近代史上最成功的造假代表人物。”广东书画收藏家孔繁乐介绍,出于市场经济的考虑,张大千不仅自己造假,他甚至成立了一个庞大的造假集团,他请来许多名家,从小培养学生的临摹技术,并成功制造了大批历朝历代的“书画名作”,然后带到印度、日本、巴西、欧美等地换钱。“毫无疑问,张大千是成功的,造假不但为他赢得了富裕的生活,还令他名声大振。由于他画艺超群,即使是他临摹的伪作,也被海内外收藏人士‘哄抢’。再加上他极具个性的艺术造型,使他一举夺得‘全球十大最昂贵艺术家’冠军宝座。

我曾见一位世伯家的客厅挂一幅张大千的泼墨山水,色彩悦目,气势磅礴。世伯告诉我,这幅作品是他照张大千风格仿画的。我仔细看了半天,啧啧称奇,说你竟然连张大千的字和印章都仿得这么真,真的不容易。世伯说,这画是我画的,字却是张大千的真迹。

原来他画了这幅画之后,十分得意,托人将画带给张大千看。张大千看了之后,并不生气,也说画得好,提笔在画上题了词,盖了章,这一幅假画,便弄假成真了。

北京潘家园古董市场里有一个以仿启功书法而出名的书法家。他靠自己的字混不到饭吃,一家三口从外地到北京生计无落,便开始仿启功的字,十块钱一张批发给字画店。

由于他书法底子好,别人仿字,要先用宣纸盖在真迹上,拿铅笔勾,但他不用,一挥即成,写得神形俱似。这事给启功知道之后,邀他相见,做了朋友。后来他出书,启功还替他写序,一时传为佳话,他也从此成名。现在,光是卖自己的字,生活也过得很好了。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的经典,但真迹给唐太宗私人收藏并带进坟墓,现在我们看得如痴如醉的,其实都是摹本。历代书法高手都摹过《兰亭集序》,在绍兴兰亭,有一块“爷孙碑”,爷是康熙,孙是乾隆,两人各仿一篇《兰亭集序》,将名作发扬光大。

实际上,艺术界的造假现象是与艺术界的收藏共生的。从某种意义讲,有艺术收藏就有造假,造假实际上也是艺术收藏的一部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讲师吴杨波并不反对假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假画对真画的销售造成了挤压,因此大家都在声讨。但可能作者本人并不介意这些,被造假的画家甚至是造假的受益者,因为假画越多说明他的名气越大。假画的存在无形中提升了作者的名气,从而提高了他的作品市场价值。

造假是一种比拼高下的市场游戏”,或者说假画的存在是市场的必然。组成产业链的有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是画家,即提供原产品的人;

第二个是收藏家,即购买藏品的人;

第三个是造假者,造假者参与了产业链的流通,活跃了产业链的流通;

还有一个就是鉴定家,有造假必然就有鉴定,造假者养活了一大批鉴定者。所以,他们都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市场形成的必然因素。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