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揭秘瓷器做旧工艺及方法






[日期:2016-08-10] 来源:元青花文化圈  作者:佚名 [字体: ]

      瓷器做旧是指将新烧制好的瓷器或者是近代烧制的瓷器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处理,使之形成如同传世多年或者是出土瓷器一样的外观的产品。

      做旧工艺

      以下介绍的是原始的做旧方法

      1.磨损:用细砂轮磨平毛糙的地方,主要是胎底,同时将瓷器放在地上来回滚动,用硬器轻轻敲打出崩口,如有需要,还可用玻璃裁刀在瓶内外划出鸡爪纹。

      2.剥釉:剥釉最好是在沿口上,用什锦锉刀的尖端先撬出一个缺口,然后继续延伸。

      3.戳破气泡:用利器将釉面的大气泡戳破。器物的底部一般来说釉层较厚,比较好操作。

      4.去火光:将氢氟酸兑水各半,用刷子均匀涂刷器物的表面,由下往上刷,釉层厚的地方涂刷时间可长些,薄处可相对短些,一般涂刷半分至一分钟左右后,即马上用水冲洗干净,以免时间过长,釉层表面腐蚀得太厉害会毫无光泽。如果觉得太亮,表面涂点色拉油,会使它温润如玉。

      5.做色:其目的是给人一种已用旧、若脏东西都跑到瓷器缝里去了的感觉。用高锰酸钾溶液,掺入少许红糖,涂遍器身,底部足圈重点,约48小时后用干布擦拭。所有露胎处、开片处几乎都呈不同程度的紫褐色。如果觉得底足颜色太深,可用洗衣粉擦洗,用细砂纸打磨,使胎微露白色,似糯米胎,视觉上给人以误差。

      6.做土锈:在缩釉处、露胎处以及想做土锈的地方涂少量502胶水,拍上黄泥,黄泥最好是墓土,其中带有少量老石灰。也可以在器物的某个部位放上几枚铁钉,撒点盐。一个星期以后,瓷面上的铁锈用刀刮不掉,盐酸也难以洗去。

      7.陈旧感:器物的底部扔点甜食碎渣,吸引虫子,结上蜘蛛网,撒上蟑螂屎,蒙上灰尘。

      掌握了如何作旧,识别也就容易些了。

      1.用水将器物冲洗干净。过多使用高锰酸钾的,水会呈紫色。有时用手指醮点水一摸,手指也会染成紫褐色。

      2.顺着太阳光线,用十倍以上的放大镜探视瓷器表面釉层,老瓷表面的磨损纵横交错,粗细深浅不一,新瓷器则无这一现象。有的作伪者用砂纸擦,线条、方向和力度几乎都一样。

      3.老瓷自然剥釉是由于胎釉结合不好或时间造成的,剥釉的周围还可以再剥。新瓷剥釉则是打出来的,剥釉的周围胎釉结合处还是紧密的。

      4.用大头针撬缩釉处或破裂的气泡,用放大镜观察其氧化程度。

     5.凡用氢氟酸处理过的瓷器,高倍放大镜下可显现出无数个被酸腐蚀过的小孔。

      6.清中期以前的瓷器,由于瓷土的关系,非常掂手(即重量大)。清中期以后包括现在的新瓷,胎质疏松,有的胎虽然厚,拿在手上却轻飘飘的。

      瓷器做旧二

      以下介绍的是的近几年最先先进的瓷器做旧方法。

      目前的高仿瓷器,在釉面,胎质仿的烧的都很到位,唯独釉面的老化状态是多年来一直难以攻破的技术,高科技做旧材料,“包浆丝绒”的问世,给中国的瓷器鉴定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挑战,其发明者单国泰老师说:

      所谓的高深做旧技术,理解透了其实很简单,老瓷器的“表面”特征不外乎两种现象:

      第一:老瓷器表面没有火光,没有强烈的亮光。

      第二:老瓷器表面光泽柔和,触摸温润柔滑。

      包浆丝绒

      第三:老瓷器表面,务必有划伤纹,就是细碎的牛毛纹痕迹。

  大家仔细观察想想,在生活中最简单易懂的新老变化之分有哪些例子来,大家发现没,新手机的屏幕为什么使用一个月后就会变的模糊,没以前清晰,没以前新,没以前铮明瓦亮,这是什么缘故来,很简单,手机经过使用磨损,仔细一看,手机屏幕表面形成了密密麻麻的细碎划痕,使其变的不光亮如新,陈旧了,这就是退去火光的原因。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自然磨损,使其退去了火光,,一件老瓷器也是一样,历经数百年,表面能不磨损吗?磨损旧了,釉面能不退去火光吗?老瓷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在这些磨损的细碎划痕里,逐渐渗透上油渍和灰尘,在生活中经过频繁的触摸,自然就变的特别光滑,这就是所谓的包浆,所以只要藏友细心观察,所谓的传世老瓷器划痕牛毛纹与包浆就是这个原理和现象,自然的划痕与油渍的渗透,自然形成牛毛纹与包浆。

      像常见的做旧,茶叶水煮,酸腐蚀釉面,使其釉面失光,这是拙劣的,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老化现象,很容易辨认。

      关于釉面自然划痕牛毛纹痕迹的区别,老瓷器往往是杂乱无章的,拙劣做旧,牛毛纹往往是规律有序,近似平行绕圈划纹。

      目前最先进的瓷器表面做旧材料是,单国泰老师发明的“包浆丝绒“材料,彻底代替了几十年来最传统的老牛皮夹砂子磨釉面,使瓷器退火光,的古拙工艺,水晶研磨棉擦其釉面,产生的划痕都是自然规律的,这项做旧技术的发明与研究,给瓷器做旧技术形成一道新的里程碑,给藏界鉴定带来一大挑战。

      做旧故事

      国外的藏家是用什么方式让出土瓷器尽快的穿上了传世瓷器的外衣,揭秘国外瓷器行业的高仿技术——怎样把藏品经过处理——点石成金。

  首先介绍下:

  出土的瓷器与传世的瓷器主要的区别就是:所谓的传世瓷器,就是专家常说的流传有序的瓷器,就是把瓷器当传家宝世代相传,或在民间存放遗留下来的老瓷器。

      大家应该在电视里看到,大户人家有专门的佣人,打扫院子的,有整理屋子的,佣人也分档次三六九等,只有手巧心细的才能在屋里干活,佣人每天必须把家里的陈设 家具瓷器,地板,用抹布擦一遍,也就是传世的瓷器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的“陈设使用”或“把玩”,在瓷器表面留下了千丝万缕的摩擦痕迹与氧化层包浆,给瓷器的釉面留下了抹不去的岁月沧桑,行里把这种千丝万缕的摩擦痕迹称为牛毛纹,也是老器的一大重要特征。

      其次传世的瓷器由于长期的氧化,与长年累月抹布的擦拭,瓷器表面形成了一种滑润的包浆,成为传世老器的另一特征,出土的瓷器就很少看到使用的痕迹与岁月形成的包浆。

      出土的瓷器与传世瓷器的价值差异:

      同样的一对完整器官窑赏瓶,传世的一只一般价格能保守定在30万以上,在行里,传世的藏品价格高买家还乐意要,但如果是出土的,第一;有些买家忌讳,第二:出土的东西就是出点力气挖出来的,力气不值钱,没啥成本,所以行里一般也就是给个万儿八千的。

      民间出土瓷器拍卖不受欢迎:上拍,拍卖机构还怕出土的藏品来源有问题,成交后,万一委托人出事,涉及到赃物追查把拍卖机构牵扯进去。所以这是出土的瓷器一直不被受重视的缘故,其次出土的瓷器光泽也不自然,或带沁色,都是影响他价值因素所在。

      那怎么办?玩出土老玉的有盘玉的法道,玩瓷器的也该尽快研究掌握盘瓷器的高招,以下介绍“雾里看花式”在国外历经近十年,经久不衰的,瓷器保养与制假方式:(本技术来自土耳其民间瓷坊)

      第一:出土的瓷器圈足上一般有芒刺,不光滑,拉手,藏家们通常用纱纸、砂轮去打磨磨光,由于砂纸的材质均以金刚砂为主,打磨出来痕迹太明显,不自然不说,甚至不小心造成釉面划伤。

      在国外打磨圈足的材料并不是难找的什么奇异材料,而是我们在收藏中常见的劣质玉石,玛瑙,以及雨花石之类,然后根据瓷器胎质的硬度,选择最佳的打磨材料,所谓最佳的打磨材料,通常指的是打磨材料的硬度要比瓷器胎质的硬度稍偏低的材料,在打磨的过程中,让胎质磨得玉石面上起白沫为佳,这样研磨出来的圈足,会呈现自然的一种磨损痕迹,看不出人为快速打磨过的疑惑,有些藏友疑问,石料的硬度比圈足胎质的硬度低,还能打磨圈足,能打磨下去吗?举例:就好比岩质的抛光磨刀石,刀能砍入磨刀石,但磨刀石能把刀刃磨出来。这是老外苦心研究的。干活的苦力朋友透露的,实践出真知,就不再解释了,试试就知道。

      明清瓷器一般根据胎质的硬度,选择玉粉压铸的玉器来打磨;有些圈足刷了封胎釉的,要使用比玉粉件硬点的玛瑙来打磨;高古瓷器胎质比较软的,最好选择岫玉来打磨,或印章石料来打磨。

      注意:打磨的材料硬度一定要比胎质硬度低一成为佳,就是根据瓷胎的硬度细心选择比瓷胎硬度稍低点的磨光材料,打磨时要有耐心,务必花半小时以上的功夫,甚至更长的时间磨光圈足,这种方法,叫研磨,这样磨出的圈足才会老到自然,顶尖高手也会认为是出土后起码至少是从清代把玩过来的!若用砂纸 、砂片来磨光,打磨瓷器的圈足,砂纸里的金刚砂硬度太高,无论你怎么操作,打磨出来的都是明显的,人为的,有顺序的痕迹,适得其反。以上介绍的是修整、打磨,出土瓷器圈足上的芒刺的方法,接下来介绍关于“盘瓷器”。呵呵 行里有盘玉的说法,盘瓷器是国外传来的新词,大家谅解,盘瓷器,也就是给出土瓷器釉面上仿制包浆,与仿制牛毛纹,让出土瓷器尽快的穿上传世瓷器的外衣,使其价值上升,藏品也得到了科学养护与重视,说到这里,有些藏家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我在这里根据国外专家即从业人员阐述,简单的透露一下,国外研究瓷器仿品技术及瓷器表面处理的“思路来源”,在利益的驱使下,国外专家是用心良苦的,有据可遁寻的。

      首先老外根据中国过去大户人家的雇佣佣人打扫卫生入手,佣人每天早上用抹布擦一遍瓷器表面上的灰尘,从擦拭灰尘抹布上切入研究,佣人使用的抹布,淘洗抹布的水多数是用于井水,过去大户人家都有自家的水源,井水。用物理微量元素来描述,叫硬质水,矿物水,这种井水里含有很多细微的矿石粒分子,淘洗抹布的过程中吸附到抹布上,然后用抹布擦拭瓷器釉面,这个抹布就等于是一个超细微的砂粒布。

      然后在长年累月的擦拭摩擦中,给瓷器表面划出一道道细微的划痕,强光照上去,会显现千丝万缕的摩擦纹理----就是行里梦寐以求的牛毛纹。

      老外根据这一特点,从国内一百口水井里取水样,根据井水中矿石分子的综合平均硬度,找到了硬度数据接近97%矿物质——硅矿石,把硅矿石研磨成1800目的细砂,注:1800目概念,指的是物质颗粒的粗细程度,也就好比我们房间里窗户上的纱窗,纱窗的密度也就是45目左右,目数越小,网眼越大,蚊子进来的越多,1800目指的是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有1800个网眼,也就是指硅砂的细微程度。

      老外然后把1800目的硅砂利用高科技合成在雪纺麻布里,制作成瓷器专用抹布,用来擦高仿瓷器与出土瓷器,给这个专用抹布取名,(点石成金)这个谐音的灵魂 意思就是用这个抹布,把高仿的瓷器可以擦出老瓷器的效果,把走私出境与侵略出去的出土瓷器可以擦拭出传世瓷器的效果,一件几千元的瓷器经过处理竟然价格能火箭腾空般的飞涨,能不点石成金吗?——不是幽默而是得意忘形的描述,和对中国鉴定技术的挑战。

      中国的制假着也曾把硅砂撒在棉纱里用来擦牛毛纹,但与来自国外的“点石成金”硅砂布相比较,一个是小推车 一个是轿车的概念。

      老外潜心研究出抹布后,又根据传世瓷器的包浆特点研制出了包浆液。

      也就是一件出土的瓷器和高仿器,附加上高端技术含量科学的造假处理操作,会在半年内仿制出上百年的自然岁月沧桑。仿真度达到92%。

      然而一件出土瓷器若不盘擦,就是在家置放60年,靠空气氧化基本看不出什么变化,更不会出现摩擦痕迹----牛毛纹,传世的瓷器都是大户人家雇佣佣人每天打扫屋子,擦灰尘擦拭出来的,或在手里经过百年,数百年相继把玩,玩出来的。

      出土的瓷器若放在家里原封不动,放一百年基本还是老样,但一件出土的官窑盘子,若在日常生活中当做厨房里的菜盘子天天使用,30年后自然就会渗透上岁月的沧桑,但30年使用中谁能保证不会残损,有些传世瓷器都是几百年流传下来的,在保护上更是难上加难。这就是传世瓷器比出土瓷器的珍贵所在其一。

      真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在国外瓷器仿制行业里成长近了十年,不知吸食了中国多少赤心爱国儒商的血汗,要不大批回流瓷器,受到部分资深藏家的质疑,又找不出根由。

      这也怨不了现在的老专家,老专家大部分是个初中或是认识汉字的文化水平,能有几个懂外语或高学历的,再说出国考察,哪有那么多经费,但老外瞄准瓷器造假商机后,就会把它当个金矿来研究开发,要不在电视剧“雾里看花里”介绍演绎的古董仿品技术与交易多猖獗。

      大凡参观南京博物馆的,仔细看过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的藏友,大有感触,哪件梅瓶尽管是出土的,但釉面的包浆,岁月的划痕,不亚于传世瓷的温润,充分说明一件瓷器上看不到使用痕迹,牛毛纹,就很难界定他的新老,特别是单老师使用的一种“包浆丝绒”做旧材料,做出来的传世牛毛纹,跟传世真品的特点真假难辨,如果加上耐心的把玩,绝对是天衣无缝。

      这几年传世品一直倍受市场的追捧,好多职业藏家,利用先进的高仿手段把真东西留给自己,卖出去的不少都是仿品。作为年新一代的藏家,大家着实任重道远。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