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徐秀棠大师谈紫砂陶塑作品的创作






[日期:2016-08-23] 来源:长乐弘紫砂  作者:徐秀棠 [字体: ]

      宜兴紫砂,历史以来,一直是以紫砂茶壶为主流,我有幸开创了宜兴紫砂陶塑这个生产门类与工种。
      1954年,我拜任淦庭先生为师学习陶刻,累积了书法、国画及传统文化的基础。1958年,我有幸参加了,轻工部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的,“民间雕塑研究班”;结业后,又转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泥人张”(张景祜)工作室学习彩塑。这些经历,给我以后的紫砂陶塑艺术发展,打下了坚实根基。在紫砂行业的长期劳作中,我也潜心客串于砂壶的创新制作,并形成了鲜明的“以塑入壶”的个人风格。在我的陶塑创作实践中,主要抓住紫砂材质的特点,追求自身风格面貌的表达。

徐秀棠大师紫砂陶塑作品【有朝一日】

      传统题材的民间雕塑,一定要注入当代人的表达理念,也就是我常的:“传统也要跟着时代走。”要做发展中的真正传统承传者,我的经验是,作者一定要潜心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中汲取养分。比如,我做济公就要了解有关济公方面的众多传说;创作钟馗塑像,要读钟馗全传等与钟馗有关资料。历史上,人们是以“钟馗”来辟邪降魔,这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很多画家、雕塑家表现的形象大多是捉鬼、杀鬼的。我在创作钟馗像时干脆跨进一大步,因为天下太平、无鬼可捉才是人们更大的愿望,就来个钟馗下岗“遛鸟”,取名为“有朝一日”。

徐秀棠大师紫砂陶塑作品【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塑像”也是我的代表作品之一,我在罗汉个性安排上,赋予了他们更广泛的自由度。十八人共分三层,以假山,用长臂、长腿,穿插组合在一个框架里,上层读经中,有远视眼、近视眼,静悟着的瘦骨伶仃的罗汉,好似风一吹他就会腾空了一般,不安心者,被下层讲经者吸引,俯身向下探望;在右边的,因长腿之脚被神兽舔咬之痒的丰富表情,让观者一乐;中间一层,一位讲经者讲得绘声绘色,四尊罗汉听经时不同的表情及动态;下层中间是个胖罗汉,胖到自己看不见脚趾,一组品茶的,一组赏画的,里面有高寿的、小沙弥,有长眉、长须、长发,人物衣纹处理有简有繁。整组陶塑巧妙的利用空间,塑造出生活化的十八罗汉,且各层主要人物之间都有互动,会引领着你去深入欣赏,这就是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在。
      紫砂陶塑的创作,从内容到形式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过程。1976年以前是“破四旧”的大环境,自1975年后才有所开放。我的创作一直是随着政策禁锢、宽松渐行的。开放初期我先是创作了“萧翼赚兰亭”,“煮酒论英雄”,“雪舟学画”,“鉴真东渡“”等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题材。这些作品在广交会上均获好评,这就树立了我的创作积极性,也确立了我当时的写实风格,是达到了政治上能通过,专家们认可,又能引得收藏者的厚爱。只有这样,紫砂陶塑才能生存并发展。

徐秀棠大师紫砂陶塑作品【规矩】

徐秀棠大师紫砂陶塑作品【尊珠】

徐秀棠大师紫砂陶塑作品【丈天】

徐秀棠大师紫砂陶塑作品【探地】

徐秀棠大师紫砂陶塑作品【调心】

徐秀棠大师紫砂陶塑作品【怡情】

徐秀棠大师紫砂陶塑作品【养性】

徐秀棠大师紫砂陶塑作品【自拔】

      1982年我创作了“坐八怪”,其造型变化受到外来艺术风格的影响:不注重具体内容,而是在形式造型上求变化,每尊陶塑,都包含有生活哲理在里面,耐人寻味。坐着的八个怪人,“规矩”方的造型:头方、耳、鼻、眼全方;“尊珠”圆形:头圆、耳、鼻、眼全圆。动的极限为“丈天”,向地探听为“探地”。静者有“调心”、“怡情”、“养性”,其中一个是以抛线物为造型的,“自拔”怪人或称罗汉,实际上是不能自拔:自己坐在压着的长衣上,怎么能够拔得出来呢?这件造型特别有意义,对很多人可作自我借鉴——凡事不能钻牛角尖。这组雕塑的创作,实际上是我在抽象形式上,作出的大胆尝试。当时做好八尊时,刚巧赶上参加全国陶瓷创新评比,就定名“坐八怪”。在评比中,分数名列前茅。

徐秀棠大师紫砂陶塑作品【究竟】

徐秀棠大师紫砂陶塑作品【蓬莱】

      接下来,我又创作了一尊“究竟”:即葫芦里头究竟卖的什么药;一尊“蓬莱”:“清风生两腋,我欲至蓬莱”。蓬莱的设计上小下大,形制特别,很多人都喜欢。这两件作品是“意想之外,情理之中”带有哲理的,比较经典的作品。

徐秀棠大师紫砂陶塑作品【龙生九子】

徐秀棠大师紫砂陶塑作品【丙寅大吉】

      群体成套也是我创作的一大特色:除前面介绍的“坐八怪”、“十八罗汉”外,还有“龙生九子(十八件)”、“丙寅大吉(二十四件)”、“禅系列(三件)”、“春夏秋冬(八人)”、“流行系列(七件)”、“四大书画家(四件)”、“尊者系列(四件)”.......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贺知章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左相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崔宗之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苏晋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张旭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焦遂

      “饮中八仙”创意于杜甫的诗《饮中八仙歌》。戏剧的展现,可通过肢体语言的表演,使观者理解;绘画也可以依附画面的背景,让观者了解作者表达的内容。而雕塑必须是以一个场景的展示,来取得观者的理解。因此我依照杜甫《饮中八仙歌》的场景描述,对八个醉仙进行人物塑造,可使观者更能理解创作者的用心。八个酒仙所着唐代服饰,我是查阅了大量的唐代服饰以后,才开始为他们着装的,只是表达传统题材上,注入传统文化的着力之处。形象塑造上,我没有参考别人形象的描画,而是深入理解这八个酒仙的状态,寻找有关的文献资料。如:张旭,有文描述他是豹头蟹眼,书写时每嗜酒大醉,呼叫狂走,脱帽露顶,下笔愈奇。在处理八个醉态中的雕塑时,使之具有独到的表达。成套创作,只是表达出我的创作欲望,完全脱离了利益追求的趋向,只是反映出当时自己创作状态。
      我认为凡艺术作品,作者只能介绍、解释他的构思及创作理念。最终它在欣赏者眼里的认可度,应该由其作品本身来说话,由观者自行评判。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