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嵇锡贵大师谈G20杭州峰会“国宴瓷”的设计






[日期:2016-09-18] 来源:湖州日报  作者:王福田 [字体: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嵇锡贵讲述设计“G20国宴瓷”的过程

      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如期在杭州成功举行。许多人都难忘9月4日晚在杭州西子宾馆举行的宴会,更对宴会上美轮美奂的瓷器餐具感到惊艳。其实,这些瓷器餐具的花面总设计师是湖州人嵇锡贵。 近日,嵇锡贵大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自己设计“G20国宴瓷”的过程以及童年在湖州的生活场景等。

G20杭州峰会“国宴瓷”《西湖韵》

G20杭州峰会“国宴瓷”《国色天香》

G20杭州峰会“国宴瓷”《繁华盛世》

      “接手设计任务时,怕给陶瓷艺术界丢人”
      回想起这次接手G20杭州峰会的国宴用瓷设计任务,嵇锡贵大师感慨万分。“压力太大了,怕设计不好给杭州人丢人,给陶瓷艺术界丢人。”她说,早在去年5月,就已经开始酝酿设计G20杭州峰会国宴用瓷的花面。按照“浙江特色、西湖元素、江南韵味、大国风范和世界大同”的理念,设计了“西湖韵”“繁华盛世”“国色天香”三个系列,“西湖韵”图案取自西湖全景,采用淡彩国画手法表现,将西湖的“山色空蒙雨亦奇”“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美感。“繁华盛世”采用百花齐放的图案,以青花斗珐琅釉下彩的独特技术展现,寓意世界各国千姿百态,如百花齐放般繁盛的景象。“国色天香”以传统青花展现牡丹的富贵平和,彰显中国的大气,弘扬中华美德。其图案设计取自西湖实景,希望各国领导人在品尝美味时,也似漫步西子湖畔。餐具造型也融入了桥的元素,与此次会标图案一脉相承。


G20杭州峰会“国宴瓷”瓷面设计手稿

      “为了赶制国宴瓷的设计稿,我从今年5月开始动笔,中间经历了多番修改,最忙的时候,我早晨4点起床画画,要忙到晚上12点才休息。老伴已经过世,我一个人独居,赶设计稿的事,怕女儿知道我辛苦阻挠,就一直瞒着她。那段时间,我每天蓬头垢面,一日三餐就啃个面包喝点水,终于完成了三场国宴用瓷的设计制作任务。”嵇锡贵大师说。
      让嵇锡贵大师感到欣慰的是,国家领导人、外交部领导以及外宾对三套G20杭州峰会国宴用瓷给予了很高评价。外交部部长王毅在看到“国色天香”时,称赞其“清晰明朗,朴素大方”。
      “我姓嵇,这个姓是属于湖州的! ”
      嵇锡贵大师说:为了满足游客近距离欣赏“G20国宴瓷”的需求,自己正在筹备全套展览活动。得知笔者来自湖州,她欣喜地握着笔者的双手说:“我是湖州人,我姓嵇,这个姓是属于湖州的!”
      “我1941年1月出生在湖州(过去的吴兴)方家塘。 6岁的光景,每天都要步行长长的路,经过长桥、骆驼桥等地段,到当时的贵泾完全小学(现在的湖州东风小学)读书。” 75岁的嵇锡贵谈起童年的生活历历在目,仿佛就是昨天的故事。
      浙北的湖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是一个山清水秀、美丽富饶的好地方。嵇锡贵饱含深情地说:我的母校于1909年创办,名称是湖州东区公立典业初等小学堂。 1913年改称关帝庙小学; 1949年更名贵泾完全小学。这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我曾经参加了2009年举办的百年校庆活动。
      1951年,从事税务工作的父亲被调到江西景德镇。“离开湖州的小船老是被一些菱角和藤蔓使劲地缠住,我那时对家乡有着诸多不舍:后门的河埠头、郊外的桑树林、还有慈祥的外婆”。七旬老人讲起往事,眼角也不禁渗出点滴泪水。而当小船缓缓驶过昌江,全家坐船快到景德镇的时候,她的注意力被河床上的渣饼(陶瓷烧制时的窑具)吸引。手指轻轻拂过那些又白又圆的渣饼,好奇的嵇锡贵不知道,她这一生会与陶瓷紧密相伴。
      “想念家乡,终于回到浙江”
      童年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嵇锡贵却因父亲被扣上了“右倾”的帽子、母亲没有收入,走着艰辛的道路。 1957年初中毕业成绩出类拔萃又喜欢画画的她,坚定地考入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因为那里免学费、有饭吃,绘画工具也是现成的。陶瓷学校3年的课程,嵇锡贵学了一年半就破格毕业,走上学校的教师岗位。“当学生初次叫我嵇老师时,我吓得从凳子上弹了起来,学生都和我差不多大,好多男孩子还高我一个头呢。” 1961年,工作近两年的嵇锡贵不甘就此度日,“读书,读书”占据她的脑袋,景德镇陶瓷学院魔力般吸引着她。为了读书,她冒着校长提示的风险“考不上大学也别回来教书”;为了读书,她周末与同学上山砍柴,砍1斤柴换来2分7厘5,一天能挣一两块钱;为了读书,她的青春年华就用一罐酱油一罐盐拌白饭果腹。作为班长的她,把甲、乙、丙三等奖学金让给同学,自己只拿最少的丁等奖学金。
      生活是艰辛的,但嵇锡贵却用自己燃起的火温暖岁月。连年三好学生、学生会学习部长、团支部文体委员,歌声总与她相伴。

       1965年毕业时,“右倾”子女的嵇锡贵得到全班最好的分配,进入位于景德镇的轻工部陶瓷研究所,与许多名艺人比肩工作,汲取青花、粉彩、斗彩、釉里红、墨彩、釉上彩、釉下彩等传统陶瓷技艺的养分。 1986年,浙江省推出人才引进计划。“我想念家乡,同时为了照顾独居于杭州的婆婆,便与丈夫郭琳山离开了景德镇,终于回到‘人间天堂’浙江杭州。”嵇锡贵开始了在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比翼双飞搞创作,直到2000年退休。 2012年在杭州西溪湿地北门河渚街创办贵山窑陶瓷艺术馆,自任馆长。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嵇锡贵

      “家乡在湖州,骄傲湖州人”
      在嵇锡贵大师讲述人生的两个小时中,她谈起自己的作品总是津津有味。她说:其实这不是第一次参与国家级别的餐具设计了。早在1975年,嵇锡贵就参与工程代号为“7501”瓷的设计并担任组长。“7501”是1975年1月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根据中央办公厅文件指示,秘密研制一批供毛主席专用的生活用瓷。 40多年过去了,这批“神秘”瓷器的价值也由当初的几十元翻了数万倍。 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嵇锡贵几番波折,找到了与当年彩料效果别无二致的新颜料,找到了新的高品质瓷土,堪比真品的“毛主席生活用瓷”才得以重现。
      1977年,嵇锡贵承担设计制作了上海锦江宾馆外国元首专用釉下彩餐具《麦浪滚滚》。 2000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东方之子”专题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嵇锡贵》。
      采访的最后,嵇锡贵拿出自己的名片,上面有很多头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太手工艺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等。她说:这些都是给外人看的。其实,埋在心底里最值得炫耀的是湖州,“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家乡在湖州,骄傲湖州人。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