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中国人崇尚的吉祥之色——红釉瓷






[日期:2016-10-06] 来源:观复博物馆   作者:佚名 [字体: ]

      “中国人尚红,红色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吉祥之色,生命之色。烧造红釉是非常难的事情,唐代的时候偶然在长沙窑烧造出近似红色的颜色。宋代也是偶然出现了红色的瓷器,而且数量非常少。元代以后才能烧造出真正意义的红釉,明清两朝就烧得游刃有余。红釉要求的烧造条件宽容度极低,要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中才可以呈现红色。”——马未都《醉文明叁》

窑变红釉龙王坐像 清雍正 观复博物馆藏 现展出于【相看两不厌——历代萌宠展】

窑变红釉侈口尊 清乾隆 观复博物馆藏

      窑变红釉是清雍正时期模仿宋钧窑玫瑰紫彩釉斑繁衍出的新品种。瓷器在窑内烧成时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釉面呈现出各种金属氧化物的呈色。然而窑变主要是氧化铜的呈色,出窑后釉面色彩斑斓,呈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自古称之为“窑变”。

釉里红玉壶春瓶 元代 观复博物馆藏 现展出于【相看两不厌——历代萌宠展】

釉里红玉壶春瓶 元代 大英博物馆藏

      釉里红创烧于元代景德镇,在瓷胎上进行绘画,然后施透明釉,还原气氛一次烧成。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明洪武 观复博物馆

釉里红执壶 明洪武 大英博物馆藏

      元末明初釉里红往往因为发色不好而呈黑色和灰色,烧制成功者不多。

郎窑红釉长颈瓶 清康熙 观复博物馆藏

      郎窑红是一种高温铜红釉,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督造瓷器时创烧而得名,釉色浓重艳丽。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指釉料在高温下流动性强,致使口沿边上漏出自然胎色,称为“脱口”,足部则釉厚色浓乃至积釉成堆。由于施郎窑红釉的器物在底足处理上都有刀削外足跟的做法,所以釉层不会流到足部或与垫饼粘连,俗称“郎不流”。

珊瑚红地五彩棒槌瓶 清康熙 观复博物馆藏

      五彩在康熙朝大放异彩,画面给人以艳丽、硬朗之感,又称“硬彩”。康雍两朝用珊瑚红作地加以彩绘的瓷器品种较少。


胭脂紫釉粉彩莱菔纹小盘 清雍正 观复博物馆藏

胭脂釉胆瓶(大清乾隆年制款)清乾隆 观复博物馆藏

      胭脂红釉创烧于清代康熙时期,雍正朝产量最大 ,质量最精。因在釉中配入微量金元素,从而得宛若女子妆容的胭脂色,故称胭脂红。发色较深的称胭脂紫,发色较浅的称为胭脂水。胭脂釉器物以小件为主,多见杯、碗、水盂之类。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