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宋元白舍窑略谈






[日期:2017-09-2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白舍窑是宋元时期“江西五大名窑”(景德镇窑、吉州窑、洪州窑、赣州七里镇窑、白舍窑)之一。起始于晚唐五代,兴盛于北宋中期,至元代初期趋于衰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古时就有“先有白舍窑,后有景德镇”记载。


      白舍窑位于南丰县白舍镇南部的白舍村西南侧红土山岗上,距离南丰县城约27公里。南丰蜜桔广为人知,白舍窑遗址就处于一片桔园之中。据南丰县文广新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古窑遗址现存大小窑包32处,较完整的窑包堆积遗存近20座,分布在南北约2公里、东西约1.5公里的范围内。

      窑址散布于瓦子山、符家山、对门排等处。据《南丰县志》记载:“白舍,宋时置官监造瓷窑,窑数处,望之如山。”经考证,这些古窑遗址主要经历了宋元两代。文物专家普遍认为白舍窑起始于北宋初期,兴盛于北宋中期,至元代初期趋于衰落,曾一度代表着江西制瓷业的最高水平。

 

      相传,白舍窑鼎盛时期,有一个叫甘百万的财主,财大气粗,建有窑口99座之多,场面异常壮阔。有一天,窑中烧制出了一只通透明亮的瓷枕,冬暖夏凉。甘百万得此瓷枕后心花怒放,为其取名“如意枕”,并将其献给了皇上。皇上得瓷枕后,下令白舍窑1个月内再烧制1个“如意枕”进行配对。甘百万领旨后强令瓷工烧制,众瓷工被逼无奈,不得不封窑并远走他乡。


      故事传说并不一定真实,但元代以后,白舍窑确实日渐式微,仅在古籍上留下了“先有白舍窑,后有景德镇”的记载。元代蒋祁在《陶纪略》一书中清楚地写道:“谓与景德镇竞争者有白舍窑也。”印证了当时白舍窑制瓷工艺水平之高、产销之旺。据介绍,南丰白舍窑的兴起一度影响到景德镇瓷器在市场上的地位,其规模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据了解,白舍窑以烧制白瓷、青白瓷而著称。白舍窑烧制的白瓷胎色洁白细腻,胎体较薄,质密而坚。在古代,白舍窑所产瓷器不仅销往东南亚地区,还远销欧洲市场。



      白舍窑的青白瓷虽然外观朴实无华,但在制作工艺上也得经历从淘泥、制坯、梳篦划花到最后烧制完成这一系列繁杂的程序。



      民用瓷是白舍窑主要的产品,以碗、壶、瓶、盘、杯、碟、灯台等为主。据南丰县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显示,其胎色洁白细腻,如玉如琢,釉色白中泛青,晶莹润泽,被誉为“瓷中之玉”。器物以盘碗为主,还有注壶、盏托等,壶为瓜棱形或八方形,保留有金属器物造型的遗风;器物均为平底或圈足,装饰以刻花居多,莲瓣纹多见,还有剔刻月梅纹。




      虽然白舍窑所产的多为民用瓷,但其中也不乏精致高档瓷器,如莲花瓣温酒壶及弧形葵口划花碟、茶盏等,还有青釉台灯、粉盒、瓷枕、堆塑瓷俑、佛像、祭祀供器、墓葬器等。其中,带托六瓣茶盏、带托瓜棱温酒壶、褐釉刻画梅月盏、褐边笔洗等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
      南丰白舍窑的形成和快速壮大,除了与当时制瓷技术发展有关外,白舍镇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瓷窑的发展,原材料和运输条件十分关键。据了解,在白舍镇地下,蕴含着较为丰富的陶瓷土矿藏。而白舍镇附近丘岭绵延,低山丘陵地区生长着大量杂木丛树,丰富的柴草资源同样是烧窑所必须的。



      从白舍镇古窑遗址的分布可以看出,古窑大多临近旴江排列。旴江源于广昌,经南丰县后注入抚河,由鄱阳湖抵达长江。在陆路交通十分不便的古代,这种良好的天然航道为白舍窑瓷器的运输提供了重要通道。



      南丰所在地位于古代江西重要的官道上,交通非常便利。满载着白舍窑瓷器的船舶自南丰县出发,不仅可通达省内许多县市,还可以远走长江流域。据考古专家考证,在白舍镇南侧江边还有一处古桥基埠头,是古代白舍窑瓷器的集散地。



      那么,曾经盛极一时的白舍古窑出于什么原因,未能和景德镇窑一样繁盛至今呢?有专家认为,工艺落后和矿藏枯竭是重要原因。在南宋时期,景德镇窑、吉州窑等都已经更新了制瓷工艺,使得产量上升、成本下降。而从出土的白舍窑瓷器标本来看,当时白舍窑虽然对工艺稍有改良,但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不仅如此,表层易开采的瓷土资源枯竭也是导致白舍窑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长期采伐柴草树木,使得当地植被资源快速减少。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南丰白舍窑渐渐失去了与在元代已成为世界瓷业中心的景德镇竞争的筹码。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