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陈扬龙醴陵釉下五彩瓷国博展”展期延长






[日期:2017-10-21] 来源:中国瓷网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中国瓷网讯)“薄施淡染——陈扬龙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艺传承展”自2017年9月2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以来,以其富含文化底蕴且极具时代气息的陶瓷艺术作品,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并得到一致好评。为让更多的人了解醴陵釉下五彩瓷,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中国国家博物馆现将原本计划10月22日结束的“薄施淡染——陈扬龙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艺传承展”,延长至11月25日结束,以满足广大观众参观的需求。

      陈扬龙先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41年出生于醴陵陶瓷世家,是湖南陶瓷研究所的第一批“十艺徒”之一,师从吴寿祺、宋成仁和林家湖等老艺人,是新中国醴陵高温釉下五彩瓷复兴的实践者和带头人。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他一直从事原料配制和工艺革新的研究和试验。他主持轻工部色标试验项目,用五年时间熟悉掌握色料在不同釉质和窑型中的聚结力、发色力、乳浊性、稳定性和相生相克原理;多年作为技术指导下厂,钻研成型技术和烧制工艺。


      陈扬龙先生经过四十余年的研究和试验,于90年代创造性地发展了“薄施淡染”这一独特的高温釉下彩绘新技艺,使醴陵瓷艺成为我国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薄施淡染”是在传统“单线平填”“接色”“罩色”“点水”等技法上创造性的发展,其层次更为丰富,色彩更为水润,厚重而又通透。陈扬龙先生对每一个器形的胎釉的选料配比和成型工艺都反复试验,将传统的“三烧法”改进为“四烧法”,不断追求极白、极薄、极透和极润的“类玉”质感,最终达到清新隽雅、空灵幽静、平淡天真、意态高远的境界。“薄施淡染”是陈扬龙先生通过工艺研究、原料试验和艺术探索总结出来的,他科研和实践并重,科学与艺术同行,充分掌握了醴陵瓷技艺规律,他继承醴陵釉下五彩的文脉,用他的坚守和勤奋为醴陵瓷艺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提携后辈,成就后人,毫无保留的授艺于数百学生,使“薄施淡染”技法在醴陵产区大面积推广,成为当代醴陵釉下五彩的主流风格。


      几十年来,陈扬龙先生不断从生活中获取灵感,他认为这样作品才有情感和生命力。他研究植物的生长结构和姿态,观察总结植物在不同阶段、不同天气和不同时间的情态和神韵,以“格物”精神来写生,用“移情”的方法专注于表现“物”与“我”的关系。并由折枝花发展出通景花卉,总结出“装饰性构图,写实性表现”的风格。晚年又成功通过提炼对象精髓,创新出图案化装饰化的变体风格,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语言和境界。
      陈扬龙大师生前创建工作室,长女陈利是得力助手,幼子陈志峰负责成型工艺,儿媳申彬传承其技艺。在他去世后,三个子女带领十几位徒弟,在困难的境况下仍然坚持传承陈扬龙大师技艺和精神,坚守费时费力、不计成本的高品质艺术瓷的道路,发展醴陵这个重要窑口的艺术特色。

      “薄施淡染——陈扬龙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艺传承展”的举办,便是希望通过此展鼓励和扶持“薄施淡染”的传承人继续坚持陈扬龙大师“在传统中学,在工艺中练,沉下去;在自然中悟,在时代中学,走出来”的研创精神。希望通过国家博物馆这个最高文化艺术展示平台,影响当代的陶瓷艺术家,坚持陶瓷本身的艺术语言,继承各窑口的优秀传统,创作出经得起历史沉淀的优秀作品。诚望广大观众能够欣赏到陈扬龙大师及其传承人“符合这个民族的审美标准,符合大自然的根本规律,打动人,感染人”的艺术,并从中感受到陈扬龙先生“生于斯,死于斯,奉献于斯”的大国工匠精神。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