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李建东|民间藏鹤壁钧窑款铭初识






[日期:2018-06-07] 来源: 河南鹤壁 李 建 东  作者: 河南鹤壁 李 建 东 [字体: ]

2016年12期总第330期《收藏》杂志,刊登了鄙人撰写的《元鹤壁窑天蓝釉红彩'张字'盘真伪辨》一文。引起了大家对鹤壁窑钧瓷的热情关注,也提升了鹤壁瓷的知名度。由于篇幅所限,未能尽其全意。今再续,一考款铭之事。瓷器款铭其主要功能是为了纪年、标记、参数、 装饰,主要形式有姓氏名记、家堂庙号、窑主造记、吉祥语句、烧造窑具款等等。归其类,目前发现的鹤壁钧窑有四种类型的款铭:

  一、彩釉款铭

  在我国钧窑史上,彩釉款铭至今尚未有文献记载,鹤壁民间收藏首次发现了彩釉款铭

   1、元代天蓝釉红彩“张”字款铭盘。

(图1)(现为河南私人收藏)

   此盘内用红釉书写“张”字款铭(图1),其字红紫交融,字边缘所呈现出的紫蓝莹润散晕的现象,这说明元代鹤壁窑匠已经能掌握使用铜红釉的技艺,在钧釉瓷上,人们可随心所欲,任意挥洒,表达自己所期盼的心愿。此盘非一般人所为,见其盘,观其字,知其书,此“张”字应为文人(因穷困潦倒而落魄的文人)所书写,从对字体的造型和书写而呈现的字态,可以感悟书写者的驾驭字形的能力。其款铭在土与火的艺术中,生化出钧釉的自然之美,也折射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阴阳、虚实、疏密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内涵。笔者认为“张”字款铭,其字布局饱满,占据整个盘心,应为家堂庙号或者是窑主造记器,其口径16厘米,高4.2厘米, 足径6.2厘米,该标本出自鹤壁市龙卧窑 。

(图2)(原为鹤壁私人收藏)

 2、元代天青釉蓝紫色斑纹王文字款铭盘。

 此盘釉面深沉厚重,大部分残缺,留存圈足,足径6.5厘米,底足无釉,周围露胎呈月牙状,釉面开片有棕眼。盘心用红彩书写“王文”,由于窑中含有各种色元素,经还原气氛作用下,而呈现出蓝紫色斑纹。笔者仔细辨识认为有“王女、王火”之意,如上面加有两点那就像“姜”、"美”之字,由于笔画和釉色模糊,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图2),此标本出自鹤壁市窦马庄窑 。该铭文书写盘心位比较适中,应归为姓氏名记之列。在民间民俗文化中,村庄举办红白喜事,一家之具难以酬谢众乡亲,借用各家各户所用碗筷,归还之时,容易出现一些张冠李戴的问题,标记姓氏名记是解决归还的最佳办法。至今,在广大的乡村,还存留标记碗盘的风俗现象。

(图3)(现为鹤壁私人收藏)

 3、元代天青釉紫红色斑纹“王”字款铬碗。

  此红彩铭文字是在一个残器荷叶筋碗心中剔出来的,由于覆烧碗中使用垫圈,在烧造过程中,上器釉色流动出现了窑沾现象,而被废弃。碗中其字“王”,从字口釉色的断层分析,如果上面紫蓝釉橫道成立的话,其字应为“王”字,如不成立或者为“工、土”字而已(图3)。其胎质为深灰色(俗称香灰胎),足径8厘米。按“王”字款来分析判断,该字也应视为姓氏名记范畴,此类产品都是客户专门定烧所制,其标本出自鹤壁市高家窑 。

 

(图4)(现为河南私人收藏)

 4、元代天青釉褐色斑纹“长生不老”字款铭盘。

 

  此盘大部残缺。口沿呈淡黄色釉,逐渐过渡至盘心为天青釉。盘外壁釉不至底,圈足露胎,呈灰白色,足圈内留有微微的旋突。盘中留存一个完整的楷书“不”字。但“长”字,虽缺失下半部分,还可清晰判断出是一个“长”字。从“老”字留存来看,再比较上下句意,应为“长生不老”吉祥语句(图4)。再从“长”字上部残留蓝斑、铁锈斑和褐色斑纹来分析,其四字书写时所蘸的红彩的多少,在窑温的作用下,产生的铁结晶釉,使得其他字呈现出蓝斑、铁锈斑与褐色斑纹。吉祥语句在钧瓷上书写是首先发现,这是在借鉴金代鹤壁窑白地黑花装饰文字纹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

  (图5)

彩釉款铭是鹤壁钧窑瓷器中的重大发现,是非常弥足珍贵的,它不仅填补了我国钧窑史上的空白,也改写了钧瓷上无彩釉文字纹的历史,堪称钧釉瓷中的瑰宝。在元代鹤壁窑匠已掌握了如何使用红彩与蓝彩的独门绝技,从其烧造出的笔致来看(图5),最具创新意识的鹤壁窑匠们,已攀登上了钧窑制瓷业的时代巅峰,把钧釉瓷的技艺推向了极致,为中国陶瓷史添上了鹤壁窑那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6) (现为鹤壁私人收藏)

  二、模印款铭

   在一件元代青绿釉香炉残片之上,发现其炉竖耳有模具印制字样,而残留有一个类似“杳”字模样,经辨识其字上端部残缺,而少了一撇,其字应为“香”字款铭(图6),这在鹤壁窑钧瓷器物上是首次发现模印字款铭。从残存的“香”字来分析,另一个竖耳之上应该对应有模印字体,笔者猜测应该为一个“炉”字款铭。这件元代青绿釉贴塑双耳三足香炉如完整无损,虽釉色一般,其模印有“香炉”款铭两字,可为鹤壁窑钧瓷香炉的代表器物。这件虽“残”犹荣的“香”字款铭香炉残片,是一件研究鹤壁窑非常难得的标本。


 

 (盘底图7-1,盘正面图7-2)(现为鹤壁私人收藏)

 

   三、刻字款铭

 

    从现有我国钧窑瓷器史上,发现的传世带款铭不多,存有款铭的主要是器底刻有“一”至“十”的数目字款,还有刻宫殿名称的已被视为清代后刻上的,现有禹州神苗家钧窑展室陈列着一件,在磨街乡尚沟村发现的钧窑残器底部刻有“钧州西吴镇周家至元七年”的款铭。在《中国古陶瓷图典》一书中,分类第六章“款识”元代纪年款一文中,记载:“元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盘上落有'大德八年'款”(此纪年款为后刻款),还有“内蒙古呼和浩特出土的钧窑双耳兽足炉上落有'己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款”(此款铭为烧前刻款)。这是现有书籍明确记载钧窑发现的款铭,其内容、字体、工艺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为研究和鉴定一件器物,提供了珍贵的参考依据和实物佐证。鹤壁窑所发现金元时期的镌刻款铭有:

 

  1、元代 “郑”字款铭盘。

 

  “郑”盘底部镌刻的字口发现,其字是烧造前所刻之上(盘底图7-1,盘正面图7-2)。此盘大部残缺,外壁施釉近足圈,圈足部分呈棕紫色胎,足径10厘米,其残片盘标本出自鹤壁市淇县前嘴村窑 。其字应视为姓氏名记款识或者为窑主造记号,这是烧造前专门让窑匠在盘底之上划刻的标记

 (图8(现为鹤壁私人收藏)

   2、元代裴大十款铭碗。

  “裴大十”是在碗足圏旁无釉处镌刻的,从字笔划分析是烧造后所刻划其上的(图8)。特别是“大”字一撇划,钝刀子刻划成一溜顿顿点点,非常有情趣。此碗口径19厘米,高8.5厘米,足径6.5厘米。所刻其字应归为姓氏名记与自制器物之列,这是客家买入后所为,自己或者让他人用刻刀镌刻碗底部分,以作为主人自己的物品的记号之用。或者作为明器,他人为墓主人刻的名记,应为一种丧葬风俗。

(图9)

3、元代“张”字款铭墨斗。

 

  墨斗是木匠必备之工具。鹤壁窑钧瓷品种之中,有许多生活实用产品,除了碗碟盘盆之外,还烧造有筷子笼、汤壶、油漏子、蒜臼子、蜡烛台等等器皿。其字刻在墨斗的底部,应为姓“张”的木匠标记。古时木工做活,有大工与小工之分。或者是以师傅带徒弟式的帮伙,所用工具生怕弄错和丢失,标记既是记号也有自我工具的属性,其墨斗出自鹤壁市盘石头窑 。

(图10)

(背面图11-1,正面图11-2) 

(背面图12-1,正面图12-2)

 4、火照上的款铭。

  笔者在收集考察鹤壁窑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形制大小各异的火照,有碗形的,有片状的,还有铃铛形等等属于烧造窑具之列(图9 。这些试片背、底部留有窑匠刻划的竖道“一”至“十”数目标记(图10 ,有的刻写“一”至“十”数目字体标记(背面11-1,正面图11-2 ,还有在数目前加正字标记为“正一”至“正十”等等符号记数的(背面12-1,正面图12-2)。这些火照都是窑工们测定窑温,观察釉色变化的试验参数标记(不属于商品),可以从中窥见出鹤壁窑工不断探索烧造钧釉瓷的技艺之道。

 (图13)

 

(图14)

(图15)

 四、墨书款铭

 

    墨书是在钧釉瓷碗盘底部和足圈旁无釉处,使用毛笔蘸墨汁书写其上的,是烧造后临时动议所为。这类墨书款铭的瓷器,大部分由于出土后,收藏者洗涤时不谨慎,把墨迹冲洗的模糊不清,使得铭文难易辨识。所以存留清晰字体的款铭,也是非常难得的。

 

  1、元代天青釉“西郭”字款铭盘。

 

  “西郭”两字是在盘或者碗的足圈内无釉处书写的,字体有楷书(其盘的口径16.6厘米,足径9厘米,高4厘米,图13),行书款铭(其碗的口径19厘米,足径6.8厘米,高9厘米,图14),还有草书款铭(其盘口径16.7厘米,足径10.3厘米,高4.5厘米,图15)该盘碗标本出自鹤壁市王马庄窑 。在百家姓中,有“东郭、南郭、北郭”复姓氏,是否有“西郭”姓氏呢?查阅历史文献“西郭” 还真有其复姓的。它是以居住地为姓,古时内有城,外有郭,人们所居住的方位,成为姓氏的来源。文学中更有趣的故事有“东郭先生与狼”、“南郭先生吹竽”、“北郭先生不仕”,都发人深省。还没有发现有关西郭的故事,此“西郭”也应归于姓氏名记和自制器物款铭之列。

 

(图16)(现为河南私人收藏)

 2、元代月白釉“刘引章”字款铭盘。

 

  书写在圈足里的“刘引章”字款铭(图16)。其“刘”字为简体字,应为那个时代民间流行的俗体字,官方正规的刘字应为从金,从刀、丣声,繁体刘字应为“劉”这样的写法。“刘引章”之字铭盘,其盘口径19.7厘米,足径9.5厘米,高5厘米,与“西郭”碗盘出自一个窑址。其人应为一名窑匠或者窑工,该盘属于自己的物品,标记姓名符号,是为了防止工友拿错,或者更好地为了让自己容易辨识,此盘应归列为姓氏名记和自制器物款铭之物品。

 

(图17)(现为河南私人收藏)

 3、金元时期天青釉“吴”字款铭盘。 

  此字有点模糊不清,笔者暂识为“吴”字款铭(图17)。该盘施釉近足处,有明显的金代晚期、元代早期的时代特征,口径17.9厘米,足径6.6厘米,盘铭出自鹤壁集窑九矿附近。其墨书是客户购买盘后书写之上的,也是作为主人自我标记符号特意为之的,是属于姓氏名记与自制器物款的范畴。

 (图18)(现为河南私人收藏)

4、金元时期天青釉花押款铭碗。

 

  此字笔者认定为花押款铭(图18)。该碗釉色纯正、典雅,外施釉近足圈处,圈足呈棕紫色,有元代早期的风格。花押是元代特有的一种符号,是蒙古族人用八思巴文或者根据自己对汉字文化的理解独创的信用押记。其墨书花押符号,是客户购买碗后书写之上的,也是作为主人自我标记符号特意为之的,是属于姓氏名记与自制器物款铭范畴的,该碗铭出自鹤壁集窑九矿附近。

综上所述,笔者对近几年来,鹤壁钧窑瓷器上所发现的款铭,进行梳理与分析,也是对钧瓷款识一次大胆的总结。鹤壁金元时期的钧窑瓷器,种类繁多,器型多样,其款铭也是独具特色的,随着考古的发掘整理与民间收藏的蓬勃兴盛,将会不断发现、补充款铭的内容和样式,其中所蕴含着文化内涵、审美情趣以及民间风俗现象,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和认知。

 

       作者:李建东

             单位:河南省鹤壁市文联

         地址: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大道213号,市政府第三办公楼二楼西,鹤壁市文联

 

         邮箱:hwssrs@126.com

         手机:13033890223

 

   (《收藏》杂志社2017年第12期刊发,46-51页)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