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交流与传承中的个性保持






[日期:2018-11-24] 来源:《上手》  作者:都一兵 [字体: ]

 


    一

      接触龙泉青瓷,是因为我的工作。当时我在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龙泉青瓷在我省工艺美术中是非常重要的品种。2003年退休以后,我受聘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龙泉青瓷是我们报送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送审的还有越窑、官窑、篆刻、剪纸等。龙泉青瓷后来还成功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名录,而且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唯一的瓷器品种。我想这样的结果应是源于龙泉青瓷的重要地位,虽然越窑是最早的青瓷,国际影响力也大,但是整体发展和传承比不上龙泉窑。另外就是龙泉青瓷四浙江省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而其它的例如篆刻、剪纸等工艺其它地方也有。
      我在《<红楼梦>中的工艺品》一书中提到过许多青色陶器,南北方都有,如北方的耀州窑、汝窑,南方的越窑、官窑、婺州窑、龙泉窑等等。除了不同时期时代特征不同以外,南北方的青瓷总体看来区别还是十分明显的。
      北方的青瓷系列,可以使用的瓷土资源比较少,瓷土质量也比较差。而南方的瓷土资源较为丰富,瓷土的质量也很好,比如景德镇的高岭土、龙泉的瓷土等。另外,北方比较封闭,对外交流比较少,南方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外界交流密切,材料技术方面都有吸收外来思想,并加以改进。还有,南北方人的生活习惯和性格都不同,北方人粗犷大气,南方人精致细腻,这些都会反映在他们做的瓷器上面。
      但是在审美或者定义方面还是有些争议的,比如越窑的秘色窑,临安墓葬和西安法门寺地宫均有出土秘色瓷,颜色感觉很不一样,也有一些争议,我理解的秘色瓷便是代表当时最高水准工艺的青瓷,不一定是某一种色釉。
     南方地区的青瓷也是各有不同,杭州的官窑当时是集合了各地所有的青瓷高手,无形之中融合了五大名窑的工艺,又是给内务府制造使用,自然是技改一筹的。金华的婺州窑,颜色方面偏黄。越窑颜色偏灰,有沉着感。最后是龙泉窑,它的釉色是最漂亮的,如玉的感觉,同时它的开片是青瓷系列中最美的,婺州窑、越窑也都有开片,但是龙泉窑的开片变化更多,水准较高。
      总体来说,我认为,龙群青瓷之所以在历史上被推崇,是因为其“青”满足了中国文人的喜好。中国瓷器自古北方尚白,南方尚青,浙江是青瓷的故乡。对于青的追求,展现了古人对玉的追求,自古“君子比德于玉”,类冰似玉的青瓷体现了君子温润的性格。
      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喜爱龙泉青瓷主要有这样几点原因:
      其一,它的造型十分讲究。其它类型的瓷器可以通过釉上釉下进行装饰,惟有青瓷是原生态的,只有青一种颜色,这便导致它要在造型上花费更多功夫。
      其二,它的烧制工艺十分严格,比如其它瓷器烧出来有黑点或者气孔,可以通过装饰来遮盖,但是青瓷不行,万一有瑕疵,就是废品。
      其三,开片技术含量高,通过加入草木灰等让釉有开片,但又不影响整个瓷器的牢固性,同时开片还要有美感,比如呈现出“金丝铁线”等效果,所以开片的成品率很低,技术难度十分大。
      其四,青瓷的釉色,追求一种“如冰似玉”的美。对于青瓷而言,釉色以外的其它装饰都处于很次要的地位,比如青色之中加入一点黑色斑点,我们叫它“美人痣”,但不会显得花哨,整体的感觉还是朴素自然的美;另外还有一点是,青瓷的变化不是繁复的工艺变化,而是一些细节的微妙处理,比如有的薄胎厚釉、有的上薄下厚,有开片的更是精彩,每种开片都不一致,需要你慢慢体会它的味道。
      二
      在古代,青瓷,甚至可以说所有的瓷器几乎都是以生活实用为主的。比如香薰、酒具、文房、瓶、碗、罐等。相较而言,现在龙群青瓷的造型较为凌乱,许多生活器被做成了艺术装饰品,一些艺术大师一位追求欣赏,忽视看实用性,这样的发展方向是值得探讨的。
      以黄阳木雕和东阳木雕为例,两者地位相当,工艺水平也差不多,但是结合建筑装饰、以实用性为主的东阳木雕一年产值能达到三四百个亿,而以观赏性为主的黄阳木雕每年则只有两三亿产值。龙泉青瓷未来的发展也应是如此,发展日用瓷,同时也要注意日用瓷艺术化。纯粹用于观赏的瓷器,其市场十分有限,而实用器在市场产值上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比如龙泉青瓷酒瓶一年产值有几个亿,占到了整个龙泉青瓷产值的三分之一。所以我们注重观赏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实用性。要学会两条腿走路,实用性和艺术性两手都要抓。让带有艺术性的东西成为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这样市场就大了。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靠国家保护政策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立足当下,密切关注老百姓的生活,在实用方面多做一些尝试和努力。浙江的五大青瓷系列,应该说恢复发展得都十分好,也涌现出了一批工艺大师,国家给予一定的鼓励支持,促进了这个行业的发展。窑口之间的交流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技艺的进步。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里面的许多问题,主要有这样三点:
      一是。共性靠拢,个性缺失。因为龙泉青瓷的地位和影响力比较大,越窑、婺州窑、瓯窑等都在向龙泉窑靠拢,没有保持自己的特色。
      二是,瓷器加工行业分工不细。致使窑口之间相似度高。比如泥料方面,耀州窑、婺州窑、官窑等几乎所有青瓷窑口都向同一个泥料加工方购买,各个青瓷窑的材质十分像似,这样烧制出来的瓷器相似度很高,辨识度不大。
      三是,煤气窑代替柴窑,瓷器标准统一,缺乏个性美。以往柴窑烧制,炉内温度不同,往往瓷器受热不均,烧出来会有很对变化,现在煤气窑烧制几乎都可控制,成品率很高但是丧失了火中变化的美。
      总体来看,窑口之间的学习,首先应该立足自身的技艺,保持自己的特色。
      三
      近来,工匠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我认为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专心致志研究技艺。同时人品端正,不应为了追求名利去剽窃他人的作品。近几年的大师热,有点违背了传统工艺对大师的定义。以往的工艺大师多是民间口碑形成的,他们的手艺是老百姓认可的,但是现在的大师评选太多,各级大师重叠,太过泛滥,已经走向了庸俗化。所以我们应该倡导传统工艺精神品格的回归,不管是改革开放前的“名艺人”,还是现在提倡的“工匠精神”,从事工艺的人应该要做到静下心来和器物对话交流。

      对于本次徐朝兴大师从艺六十周年作品展,我认为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首先,展览代表了徐朝兴大师极其弟子们精湛的龙泉青瓷工艺,作为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果,是十分值得3期待的。另外这次展览会进一步弘扬青瓷文化,为更多的人认识青瓷提供一个窗口。海上丝绸之路也是陶瓷之路,青瓷的工艺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这次的展览应该能够进一步提高青瓷的地位,让有些青瓷逐步摆脱地摊化的经营,走向工艺美术馆、艺术馆等。而且,这场展览让手工艺的作品登上大雅之堂,也会鼓舞民间艺人——不仅是青瓷行业的手工艺人,各界的手工艺人都会从中得到鼓励。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