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華雨農谈南宋官窯青瓷






[日期:2018-11-25] 来源:智得拍卖  作者:佚名 [字体: ]

 

      華雨農,浙江省收藏協會副會長,南宋修內司官窯、明代處州龍泉官窯窯址發現者,撰寫發表了《南宋修內司官窯初論》、《南宋官窯之我見》、《傳世哥窯疏正》等論文,出版了《發現:大明處州龍泉官窯》一書(與人合作),在浙江圖書館、浙江藝術職業學院主講南宋官窯青瓷鑒賞。

      南宋官窯的發展歷史

      北宋靖康元年,欽宗趙桓被虜,後宋室南渡,高宗趙構定都臨安,史稱南宋,為了滿足宮廷飲食、祭祀和陳設等方面的需要,因而設置官窯,專門生產宮廷用瓷,通常稱“南宋官窯”。

南宋 官窯 青瓷盏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一是南宋修內司官窯。南宋修內司官窯大家都知道,這十多年來報紙報導很多。宋代人寫的《坦齋筆衡》與《負喧雜錄》有大同小異的記載。這麼一段文字,現在搞陶瓷研究的人,特別是研究宋瓷的人,不得不經常使用。這是關於宋瓷跟官窯唯一的具體文字記載。我前幾年翻了一些宋人筆記,但找不到關於燒窯的記錄。這裡面關於官窯,有一段記載:“中興渡江,有邵成章提舉後苑,號邵局,襲故京遺制,置窯于修內司,造青器,名內窯,澄泥為範,極其精緻,油色瑩徹,為世所珍。後郊壇下別立新窯,比舊窯大不侔也。”我手裡的瓷片是在修內司官窯窯址上發現的標本。杭州市文物考古所經過考古發掘之後,到現在已經修復了4000多件殘器。所以這批瓷器對杭州來說價值非常大,因為在修內司官窯發現之前,南宋官窯博物館裡陳列的標本很少很少,我記得有一個只有一小片的瓷片修復的簋式爐,後來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給它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現在已修復4000多件,至今還在修復。今年上半年,在杭州歷史博物館展出了一些,總共展出200多件,這個就是當初展出的時候拍下來的圖片。大家如果有時間有興趣,可以到南宋官窯博物館與杭州歷史博物館參觀,館中展出了部分修內司官窯的作品。

南宋 官窯 青瓷弦紋樽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1996年,我與陳方曉一道發現了南宋修內司官窯窯址。這個窯從民國時期以來大家就在尋找,但一直沒有找到。如果在上面找窯址的話非常困難,找不到燒窯的遺跡。我們在南宋皇宮遺址附近這一帶,山上、溝裡跑了很多地方。當初我們去的時候上面全是墳地,一般人都不敢進去,墳地上面也看不到燒窯的特徵,最多找到一些瓷片,墊餅、支釘之類的東西看不到。有一次我們跑到溪溝裡面(下雨時那個地方有積水,不下雨時是乾枯的),我們在溝裡面從下邊向上面走,走到中間的時候,眼前一亮,怎麼會有支釘呢?還有一些匣缽……這個窯址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現的。後來考古部門不高興,這個窯址被我們發現了他們感到臉上無光,所以在報導的時候說因山洪沖刷發現了南宋官窯。發現官窯這麼簡單,山洪一沖刷就可以發現了,實在有點可笑。當初有很多媒體進行了報導,1996年11月8日上海的《文匯報》對這一發現第一個作了報導,隨後《錢江晚報》、新華社、美國《僑報》、香港《文匯報》等海內外媒體大都作了報導。1997年1月12日《中國文物報》發表了我和陳方曉撰寫的《南宋修內司官窯初論》論文,在考古、學術、收藏界引起了強烈反響。直到2001年,南宋修內司官窯才被評為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南宋-元 官窯 青瓷琮式瓶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文物部門把這個窯址叫做了老虎洞窯址,我覺得非常可惜,應該恢復南宋修內司官窯這個名稱。在宋代的文獻當中提到了修內司官窯和郊壇下官窯,儘管這個官窯有可能主要是因為當初建在修內司營旁邊,所以叫修內司官窯,就像郊壇下官窯在郊壇下的旁邊叫郊壇下官窯一樣。我認為用過去稱謂比較好,對這個窯的名望會更大一些。後來他們定名為老虎洞窯,我覺得不倫不類,為什麼呢?如果這個窯當初發現在錢江大橋旁邊,是不是該叫錢江大橋窯?如果發現在解放路上,是不是該叫解放路窯?所以現在這種稱謂我覺得不妥,要符合歷史的稱謂。

南宋 官窯 青瓷蔗段式洗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南宋修內司官窯在我們發現之前,我們杭州有一個書法家叫沙孟海先生,他對考古也非常感興趣,曾經寫過兩篇文章:一篇叫做《南宋官窯修內司窯址問題的商榷》,後來又寫了一篇《南宋官窯窯址和有關資料》。沙老根據他對文獻與南宋人員的考證,得出一個結論,南宋修內司官窯是不存在的。由於沙老的學術地位很高,影響名望大,所以浙江搞考古的專家,也跟著他的觀點認為修內司官窯是不存在的。當初我們發現窯址之後,有很多專家說不可能,有的通過記者採訪的形式發表文章,說不可能有這麼個窯址,像《浙江經濟報》(現已改為《現代金報》)1991年11月16日就發表了一篇《一頭霧水的“修內司官窯”》,旁邊還輯錄了一些文物的法律法規,用心險惡。1996年的時候,省文物部門還給我們單位發了一封函,說我們發現這個窯址違反了什麼什麼,但好在有北京、上海、景德鎮的專家學者,他們都支持我們的發現,支持我們的研究工作。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耿寶昌先生、李輝柄先生,上海博物館的汪慶正先生,還有景德鎮的劉新園先生,都給我們來信,對我們的新發現與研究工作表示大力支持與肯定。

南宋 官窯 青瓷尊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二是再講講南宋郊壇下官窯。這個窯址在20世紀30年代已經發現,當時杭州有一個律師叫朱鴻達,他也是窯址發現的貢獻者,當時就編寫了一本書,書名好象叫《南宋修內司官窯》,實際上當時發現的應是郊壇下官窯,張冠李戴了。1984年到1986年的時候,中國社科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園林文物局聯合組成考古隊對郊壇下官窯進行了考古發掘,後來在郊壇下官窯的遺址上建了南宋官窯博物館,這對杭州來說是很重要的展示,特別是南宋的文化能夠展示出來。1996年出版了考古報告《南宋官窯》一書。

南宋 官窯 青瓷簋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當初30年代發現的時候,在窯址上面有很多的瓷片流到了古玩市場。耿寶昌先生給我們來信時說到,上個世紀30年代、40年代的時候,在上海的古玩市場看到了很多官窯瓷片,他說現在已經不知去向。這些東西有的可能是一些收藏家收起來了,大多數流傳到了日本、美國、英國等一些大的研究機構、博物館,現在還好好的保存在那兒。

南宋 官窯 青瓷龍紋盤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現在南宋官窯的仿製品全國各地大江南北古玩市場裡很多,已經氾濫成災,境外也有很多仿製品流出去了。現在有不少拍賣行上了一些仿製的拍品,特別比較明顯的是北京一家拍賣公司,宋代五大名窯的拍品每一次上十幾件幾十件,沒有一件是真的。還有些公司也上了一些仿製品,記得北京有一家拍賣行到杭州來搞展示,在《杭州日報》刊登了一張照片,一位老先生拿了一個鼎式爐,說這是一件南宋官窯國寶,還說是從韓國回流來的。這是編故事,據我後來瞭解,這件東西送拍的人就是一個杭州人。我專門趕去上手看了這件東西,明顯是一件仿製品。所以我們不僅在民間收藏的時候,還是在拍賣行購買的時候,都不要輕易去買這些東西,否則就要花冤枉錢。我們要千萬小心啊。

      在瓷器收藏中,我們要追求“真、善、美”。真就是真品,善就是全品,美就是美品。真的,完整的,漂亮的,要追求這樣的收藏標準。還要揚棄“新、加、坡(新的,假的,破的)”。一般來說,南宋官窯完整器很難找,實際上南宋官窯等五大名窯稍微有些殘次,價值也是挺高的,並不一定要完完整整,但是不要把破的修補過的用完整的價格買回來,這個價格相差還是比較大的。

南宋 官窯 青瓷葵口盤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對南宋官窯的鑒定與欣賞,我們要從18個具體方面下功夫:

      1.一是窯口。窯口一定要弄清楚,是不是狹義的南宋官窯還是廣義的南宋官窯,是修內司官窯,還是郊壇下官窯,或者是龍泉窯燒的,這個我們一定要分清楚。如果是龍泉窯燒的東西同南宋修內司、郊壇下官窯燒的價格相差很大。特別是一些龍泉溪口窯與大窯也有燒黑胎的,很像南宋官窯,所以窯口一定要弄清楚,不要把其他窯口當成杭州燒制的南宋官窯的東西。當然龍泉窯燒的有的也很珍貴,但價值還是不一樣的。

      2.再是器形。南宋官窯的器形,很多都是按照青銅禮器燒制的,另外是按照唐宋代的金銀器燒制的,主要是按這兩種器形來燒制的,另外還有一些不常見的器形,因為用途的需要也燒制一些,但不多。按照青銅禮器燒制的東西,整個器形的造型,上下結構比例在宋代的時候有一個標準的樣式,所以器形的比例還不能失調。我們現在看到很多仿製品, 由於仿製者拉胚時間不長,很難拉成。古代的窯工他可能一輩子都在拉胚,非常嫺熟,可以拉得很薄,拉得很堅挺,拉得很規整,拉的比例符合宮廷設計的樣式。而現在很多仿製品,拉胚拉不好,下面特別重,上面特別輕,或者上面太大,或者下面太大,或者上面太高了,或者下面這部分太長了,整個比例失調。所以器形我們要非常注意,具有豐富鑒定經驗的人一看不符合標準的器形就知道是仿製品。

南宋 官窯 青瓷弦紋瓶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3.三是釉色。南宋官窯是以粉青為主,也有一些灰青的,黃胎黃釉的,還有月白的……每一件官窯器如果放在一起仔細比較,它的顏色總有一點細微的差別,沒有全部一模一樣的,同一件器物上下內外都會產生不同的變化。所以,釉色方面還是要靠自己去看真正的實物,不要光看圖片。我們要看實物,可以到古玩市場,可以到博物館去,到古玩市場可以去買幾塊瓷片,放在口袋裡,放在家裡面,放在辦公桌上經常看看,你慢慢就會知道這個顏色是怎麼樣的,這個胎土是怎麼樣的。

      4.四是釉光。因為南宋官窯已有800年上下,這麼長時間,哪怕它從家裡傳下來,從宮廷裡傳下來,傳到現在也會產生光的變化,其光比較柔和,會產生酥光、亞光,當然它也有比較亮的,但是它的亮跟新出窯的亮不一樣,所以要注意它的釉光。

      5.五是開片。有的是大開片,有的是小開片,有的是魚鱗片(像一條魚的鱗一樣),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就像魚鱗片,一片一片、密密麻麻、層層疊疊的在釉面。魚鱗片現在龍泉、河南等地也能仿出來,但特別密,魚鱗片疊在一起,跟這個不一樣,這個比較自然,比較稀疏一些。注意魚鱗片也能看出新舊。

      6.六是胎色。南宋官窯在古代文獻當中記載的特徵是“紫口鐵足”。黑的胎是比較多的,但並不是全部都是黑的。以前找官窯,一定要找是不是紫口,是不是鐵足,這個是片面的,實際上從窯址上的瓷片中發現,有很多是黃色、灰白、紫紅色的胎,還有一種我們叫磚紅胎。所以胎色也要注意的。如果判斷一件完整器,你從哪裡判斷這個胎色呢?有的從支釘上面看到胎的顏色,有的從圈足上看到胎的顏色,或者是小殘破的地方露出一些胎的顏色。

      7.七是重量。因為古代的時候,手工製作瓷器,拉胎比較均勻,重量比較適中,現在仿製品往往要麼偏重,要麼偏輕,手拉胚拉不好或者修胚修不好,或者是用模子灌漿的,所以要注意它的重量。在反復比較當中,真的東西拿了,然後拿到假的東西,哪個偏重偏輕就有數了。現在跟大家講沒有概念,標準是多少重?是否可以稱稱斤數?這是沒辦法稱的,靠自己慢慢去體會去領悟。

南宋 官窯 青瓷圓洗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南宋 官窯 青瓷印花龍紋洗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8.八是支釘。從我目前發現的情況看,支釘有3個支釘、4個支釘、5個支釘、6個支釘的,也有7個支釘、8個支釘、9個支釘的,還有12個支釘、13個支釘的。還發現兩圈支釘的也有,裡面一圈支釘少幾個,外面一圈支釘多幾個,如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些瓷器有這樣的現象,裡圈有6個支釘,外圈有8個支釘。

      9.九是圈足。南宋官窯早期有裹足支燒,什麼叫裹足支燒呢?這個瓷片叫做裹足支燒,這是一個圈足,足上都有釉,然後支釘支在圈足裡面。後期是圈足露出來,再加支釘支燒的情況比較多一些。

      10.十是口沿。我們要關注一下南宋官窯的口沿,有的是紫口,有的沒有紫口,像這種厚釉的紫口是沒有的,所以不一定說有紫口的就是南宋官窯,沒有紫口的就不是南宋官窯。因為以前的鑒定書講南宋官窯都有紫口,但這也不一定,所以我們要注意。但是有一個現象我們要知道,口沿上很白很白,這個要千萬注意,因為紫金土燒成的口沿呈色一般都是黃的,黑的,紅的,如果是很白很白,看上去與其他地方要特別白一些,我們要注意這件東西是不是後來景德鎮仿的。另外官窯裡面有一部分口沿包金口或包銀口,有的是葵口都要注意。剛才我們講有五葵口、六葵口,但六葵口比較多。我們可以注意一下,宋代的瓷器跟五代的東西不一樣,五代的瓷器五葵口比較多一些,但是到了宋代的時候很多都是六葵口。

南宋 官窯 青瓷花插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11.十一是工藝。南宋官窯一般都是手工拉胚,中間有介面,要觀察。有些是墨彩之類的東西,我們要注意。我今天帶了一片瓷片,當初是1997年杭州捲煙廠工地出土的,這個官窯瓷片非常珍貴,為什麼珍貴?到目前為止還只發現了這麼一件帶墨彩的雙耳獸足爐。器形做好之後,胎上塗大塊的墨彩,外面再施青釉。這樣的工藝過去沒有發現。當初我從一個收瓷片的人手裡買了這片東西,花了1500元人民幣。

      12.十二是氣泡。南宋官窯的氣泡我們要注意一下,老的瓷器往往有一些爛氣泡,我們用放大鏡可以觀察一下,有的氣泡已經爛了、破了,這個爛氣泡的口沿一圈是黑的,自然的黑。如果後仿的,用化學藥水浸出來的,浸進去的東西不自然,它不是很規則。大家要注意這些細節,這是鑒定古瓷的好辦法。

      13.十三是縮釉。南宋官窯有縮釉現象,因為是乳濁釉,流動性比較差一些,龍泉窯玻璃釉比較多,流動性強一些。南宋官窯底部圈足內往往有些縮釉點。

      14.十四是浸蝕。就是土浸,南宋官窯如果是墓葬出來的,或者工地出來的,往往土浸的現象比較嚴重,這種自然的土浸是鑒別新舊的最可靠的方法。

      15.十五是聲音。南宋官窯胎土特別疏鬆,所以發悶的聲音比較多一些,有些瓷化程度高的也比較清脆,但沒有像龍泉窯、景德鎮窯燒的聲音很脆很響。

南宋 官窯 青瓷葵花式套盒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16.十六是文字。臺灣故宮博物館兩件東西,一件有“殿”字,上面是燒好之後工匠刻的,另一件釉下用黑彩寫的字,是“寶用”兩字。這兩件都在臺灣故宮博物院。而這些圖片是乾隆禦題詩,命宮廷裡的工匠刻上去的。我們要注意一下,如果有乾隆禦題詩的東西,這些東西至少是乾隆之前的,我們可以推斷出來。這幾年杭州工地上出了不少官窯瓷片,上面有工匠刻的款,比如說“後苑下酒”、“皇后閣”、“壽成皇后”、“德壽宮”等。我這裡有一塊瓷片,是釉下用褐彩寫的“外”字。臺灣海基會前會長辜振甫先生收藏的一件官窯弦紋瓶,也有一個“外”字。早幾年我曾經在一個藏家手裡看到一個官窯方形水盂,上面模印了八個字:“筆硯勤拈,早攀仙桂。”這個很有意思,可能是宮廷裡勉勵皇子皇孫好好讀書吧。2009年8月29日,我在杭州收藏品市場收到了一塊南宋官窯釉下黑彩書“寶用”款的殘片,非常稀有,目前只知道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兩隻盤子的底部書有這樣的款。

      17.十七是紋飾。我們要注意一下紋飾,有龍紋,有蓮瓣紋,有弦紋,或者是鏤空套瓶這些東西。

      18.十八是質感。南宋官窯的質感特別舒服,跟龍泉窯的質感不一樣,龍泉窯質感比較透一些,南宋官窯感覺比較肥厚一些,所以質感很重要,有的人一看質感就可以把龍泉窯與南宋官窯區分開來。

      南宋 官窯 青瓷葫蘆瓶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南宋官窯出土物還是有的,有些收藏家手中也是可能有的,像杭州有些人就有一些完整器,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好運氣的,不是隨時隨地都能碰見南宋官窯器的。我們千萬不要上當受騙,現在假的很多,有的把仿製的東西放到建築工地上去,埋在爛泥裡,行內叫“埋地雷”。他說是剛挖出來的,如果不懂的人看見這些官窯器,花幾千塊錢買回來,實際上是一件仿製品。所以我們千萬要小心,大家不要輕易上當受騙啊。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