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天府之路·四川遂宁龙泉青瓷归源展






[日期:2019-08-28]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6月19日上午,“天府之路·四川遂宁龙泉青瓷归源展”开幕仪式在龙泉青瓷博物馆举行。69件来自四川遂宁的宋代龙泉青瓷珍品穿越漫漫历史长河,重回故乡龙泉展出,让人们更好地领略龙泉青瓷的绝代风华。

      四川遂宁市金鱼村窖藏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处宋瓷窖藏。当中出土的龙泉窑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以其古拙浑厚,庄重凝练的造型,温润莹泽,如冰似玉的釉色真正达到了“至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如春”的理想境界,可谓登峰造极。

      四川宋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被称为中国瓷器三大国宝之一的“南宋龙泉窑青釉荷叶形带盖瓷罐”,很遗憾这次没有来,毕竟太贵重了,所以主办方放了一个二维码,可以360°欣赏。

南宋龙泉窑青釉荷叶形带盖瓷罐

      带盖通高31.3厘米 罐高22.8厘米 口径23.8厘米 腹围98.6厘米 腹径31.7厘米 足径16.8厘米

      瓷罐分为盖和罐体两部分,荷叶形盖,盖边沿起伏作荷叶卷曲状,给人以灵动的感觉。罐体胎质洁白细腻,胎骨厚重,除唇部和圈足外圈以外通体内外施梅子青釉,釉层肥厚,色泽莹润,釉面光洁平整。这件荷叶形盖罐是龙泉窑梅子青釉瓷器的代表作品,釉色柔和淡雅,洁净莹泽,碧绿如翡翠,温润如春水,真正达到了中国陶瓷学千百年来追求的“千峰翠色”、“如冰似玉”的理想境界。有学者认为荷叶形盖罐有贮酒的功用,也有人认为是用来储存茶叶。荷叶形盖罐多产于元代,宋代生产较少,故极为珍贵,而体积如此之大,釉色如此之美,保持如此之完好,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十分罕见。

南宋龙泉窑青釉龙耳簋式瓷炉

口径18.4厘米 腹径21.5厘米 最大径30.7厘米 足径15 高14.3厘米

      此炉的器形是仿造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簋,簋多用作礼器或者盛放食物。这一瓷炉,器形硕大,附夔龙形双耳一对,通体釉层肥厚,釉面光洁滋润,形体匀称,端庄秀美。1991年遂宁金鱼村村民王世伦老先生在地里劳作时,一锄头挖下去恰好将此炉的一耳凿掉,也由此发现了这一轰动全国的南宋瓷器窖藏。


南宋龙泉窑青釉琮式瓷瓶

高26.6厘米 口径7.6厘米 足径7.8厘米 腹径10.1厘米

      瓶体为长方形,四壁模印四组相同的凸条纹,每组均由8节长短线条相同的条纹组成。除圈足底部以外,通体内外施梅子青釉,釉色莹润。琮式瓶是仿玉琮造型制作的礼器,内圆外方的造型,象征了天圆地方,体现了古人借此沟通天地的朴素愿望。

南宋龙泉窑青釉五管瓷器

      管口略高于器口,外壁的双层莲瓣纹外层九瓣、内层八瓣,纹路不甚清晰。白色胎略泛灰。施青灰色釉,釉层较厚,釉面光洁滋润,釉面开片相杂分布。圈足足端无釉,呈较为鲜艳的橙红色。

南宋龙泉窑青釉撇口长颈扁鼓腹小瓷瓶

      此瓶为尖唇,口部外侈,长颈,扁鼓腹,圈足;胎体厚重,通体施粉青釉,釉色略带青黄,釉面光洁滋润。此瓶常作为书房、案头的装饰品,也可当做花瓶使用,十分精巧。

南宋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纹深腹带盖瓷碗

      圆唇或圆唇微尖,深弧腹,圈足,外壁均刻划双层仰莲纹,纹路或模糊或清晰,莲瓣中部有一道凸脊。圈足多加修整但不太规整,口沿和足端无釉。此类碗的造型、装饰都较为接近,差异主要在腹部的细微变化,可以分为直腹型、弧腹较圆型和弧腹型。

南宋龙泉窑青釉模印菱形瓜棱式瓷瓶

      从口部到器身、至足部为十二瓜棱式造型,在器身的两侧均可见明显的接片痕迹。侈口外撇,圆唇,束颈,长弧腹,菱形足略外撇,足底凹凸不平,口部有轻微的两道凹痕,对应器身和足部的两道凸棱,以及器底的一道凸棱。

南宋龙泉窑青釉盘口长颈圆鼓腹小瓷瓶

      窄盘口,尖唇,直颈较粗,鼓腹较圆,圈足。整器圆整,圈足不太规整,足端可见切削修整的痕迹,但不平整。足底略呈鸡心状突起。内底可见螺旋纹和轻微的鸡心状凸起。白色胎略泛灰、胎体厚重。通体施梅子青釉,釉面光洁莹润,遍布较为细密的开片,釉层肥厚。足端未施釉,呈较为鲜艳的橙红色。主要用于盛放香具中的香押和香筷,常被称作匙箸瓶,也会用作花器。

南宋龙泉窑青釉盘口鼓腹竹节形瓷瓶

      均作盘口、长颈、扁鼓腹、圈足的造型,长颈上部小下部大,颈部饰两道等距的凸弦纹,装饰呈竹节状。颈肩部有一周带状的凸棱,上腹部饰四道凸弦纹。皆胎骨厚重,可见胎色的器物均为白色胎略泛灰。有的器物颈部略有偏斜。造型的差异主要在瓶口,依据口部的变化可分为直口和敞口两型。

南宋龙泉窑青釉直口长颈扁鼓腹小瓷瓶

      圆唇、外壁口沿下有一周扁带状的突起,长直颈,颈中部略内束扁鼓腹,圈足,足圈上有两个长方形孔,位于相对称的部位,足端可见修整痕迹,无釉。

南宋龙泉窑青釉三足鬲式瓷炉

      斜盘口,圆唇或尖嘴,短直径,扁鼓腹,三足。肩部有一周浅凸棱,腹部与三足相对处各有一道截面呈三角形的凸棱,从肩部延伸到足部。唇部以及每件器物的腹径与口径的比例略有差别。均通过施釉,仅足端无釉,故大多不见胎色,凸棱和器体者棱处釉色均较为浅淡。

南宋龙泉窑缠枝花卉纹三足炉

      此炉仿汉代铜樽造型,敛口,内折沿,圆唇,筒形器身,下承三兽足;灰白胎,施粉青釉,腹部贴塑缠枝花卉纹,枝叶卷曲蔓延,小瓣花点缀枝头,线条素朴简洁,清晰流畅,使布满青釉的外壁产生了“留白”的艺术效果。整体纹饰与釉色相得益彰,辉映成趣。

南宋龙泉窑青釉八卦纹盘口筒形腹兽足瓷炉

      此炉为盘口,圆唇,口沿上附一对方形立耳,筒形直腹,下腹呈圆弧形,口径大于腹径,下腹附三兽足,平底,腹部刻划一周八卦纹。内底可见模糊的螺旋纹。兽足为模印成型后,粘接而成。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光洁莹润,积釉处颜色青翠。这只香炉小巧雅致,韵味非凡,既可以供奉庙宇神坛,也可置于书斋琴房,是一件精美的陈设用具。

南宋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纹深腹瓷碗

      圆唇,内底圈有一圈凹痕,内底略凸起,外壁的刻划花莲瓣纹较清晰,莲瓣中部的凸脊一般比较轻微。敞口,灰白色胎,内壁釉色多略深于外壁。


南宋龙泉窑青釉素面敞口斜直腹圆瓷洗

      此洗为圆唇,敞口,斜直腹,圈足,足端较窄,通体施青釉,釉质温雅,尤其是口沿一圈,积釉如玉。遂宁窖藏出土了较多此类洗,根据形体大小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这类洗以梅子青釉较多,釉面光洁莹润,釉色柔和,线条明快,给人以文静优雅的美感。


南宋龙泉窑青釉素面斜直腹瓷斗笠碗

      此碗敞口,斜直腹,小圈足,因形似斗笠而得名,斗笠瓷器碗为饮茶、饮酒用具,其最大的特点是有比较薄的胎,看似上重下轻,给人以容易倾覆的感觉,其实其胎体从下往上越来越薄,重心也随之下移,保证了器物的稳定。搭配漆器或瓷器盏托共同使用,既美观又安全稳定。圈足刮釉露胎,显出火石红色。


南宋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敛口斜腹瓷净水碗

      此碗又常被称为净水碗。敛口,斜腹略弧,圈足。外壁装饰刻划双层莲花纹,刻划莲瓣的中部有较为明显的凸脊。尖唇,内底平,圈足不太规整,足底有轻微的鸡心突起,白色胎。施梅子青釉,釉色青翠莹润,釉层较为均匀,唇部略呈浅色,圈足足端无釉,成酱色。

      此次展览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35件,三级文物29件,以天府遗珍、寓情于物、瓷海明珠三个主题单元来分别展示。展出器物保存良好,器类丰富,制作精良,集中展示了宋代龙泉制瓷工艺的非凡艺术成就,体现了宋代龙泉青瓷渗入文人生活方方面面,成为文人的风雅点缀。

南宋龙泉窑青釉葫芦形注子 四川南宋博物馆藏

南宋龙泉窑青釉兽耳衔环直口深弧腹鼎式瓷炉

      直口,方唇略圆,口沿上附一对方形立耳,深直腹,下腹圆弧,平底,三兽足。上腹堆贴一对兽耳衔环。内底有一轻微的鸡心状突起。胎骨略显厚重,白胎略泛灰,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光洁莹润,遍布较大的褐色开片和细小的开片纹。足底圆整光滑,未施釉,呈较为鲜艳的火石红色。此炉作鼎式,取型于商周铜鼎,造型典雅,制作精细,具有浓厚的古韵,为焚香用具。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