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孟树锋 ▏耀州青瓷一以贯之的传承情结






[日期:2019-09-19] 来源:陶瓷大师联盟  作者:孟鸣 [字体: ]

“青泥巧做似范金,精刻细雕琢彩云。

窑火赤焰成佳器,千峰翠色乐无垠。”

    陶的目的是塑型,塑造的艺术家自己的型,技艺的型,人格的型,道德的型。瓷煅烧的是艺术家自己的灵魂,信仰的灵魂,文化的灵魂,希望的灵魂,品质的灵魂。作为西北、西南16个省区唯一的传统陶瓷全套工艺都熟练掌握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孟树锋大师,一生都在用心塑造自己的型,煅烧自己灵魂,树立自己的品质道德。

“沉云绵雨花萎然,老骨先觉贵意寒;

且待来日龙霜降,再赏西岺千山岚。”

    这是三十多年前孟树锋大师年青时,对未来的憧憬而作。孟树锋生长于陶瓷世家,有物证可考,在明代他的家族便开始做陶,并拥有自家的窑场,陶瓷世家的后代,故乡的传统信仰和艺术基因从不曾断,他六十多岁的人生,如一枚青瓷优雅中沉淀了火的热烈和俯仰波折的过往。世间事,多因爱而生。孟树锋对陶瓷的深情,必将同青瓷被铭记。

“双伍端阳不回还,冀豫古窑步盘迁;待到片片堆成岳,明辉长风渡人缘。”

    这是1984年端午孟树锋怀揣梦想奔波于河南郏县窑址考察学习而作的一首诗。那时他接受了陕西省外事办和日本亚细亚文化交流中心要在日本东京举办“耀州窑孟树锋陶瓷作品展”的任务,到北京向恩师李国桢、梁任生及师祖张仃先生汇报,求得赐教后调查了大半个中国的古窑址与正在生产或研究复制的名瓷,重点落在恩师家乡休整总结。与其说是对古今陶瓷的考察学习,倒不如说是对恩师家乡——钧窑、汝窑、郏县窑、神前、神垕这片人杰地灵的山水,为何能出李国桢这样伟大的陶瓷科学家的谜团探索。如今看来,这次游学,以及后来数十年外出每到一地必探索古窑址,向专家、同行和标本请教学习的积累,正是他以耀州窑为重点而与全国的古窑古瓷皆通,以日用陶瓷设计、艺术陶瓷创作为基本,向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工业陶瓷等联通,以陶瓷艺术研究创作为正,向陶瓷材料工艺、窑炉结构的热工及烧成技术、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融通,铸就崇高品德与专业功力的秘诀所在。

    耀州青瓷橄榄绿中闪着一点黄,玻璃质釉下的刻花优雅浮现,是温文尔雅,高贵沉着的艺术。有着千年文化的耀州窑是宋代唯一能与“ 官、汝、哥、定、钧 ” 五大名窑比肩的青瓷窑场。耀州瓷曾畅销于古丝绸之路。始于唐,成于五代,盛于宋,没落于元,是北方的一个官窑,存活1400年炉火不熄,是中国古陶瓷史上重要的符号。入宋以后,刻花青瓷达到鼎盛时期,因其“巧如范金,精如琢玉”的工艺而畅销,沿着丝绸之路走出国门,再至阿曼、埃及、坦桑尼亚、东到朝鲜半岛、日本,南及越南、斯里兰卡。宋时耀州瓷在近100年的时间里为朝廷烧制贡瓷,形成“  十里陶场的盛景;其前面的五代和后面的金朝,都是皇室专制的官窑贡品。耀州瓷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陶土资源,瓷质细腻 ,色泽青翠晶莹,线条明快流畅 ,造型端庄厚朴。可惜在元代兵火中消亡殆尽,虽然说陶瓷制造依然沿续,但是高峰转向了铁锈花瓷,其它的皆是初创时期的黑釉、白釉及特别稀少的黑白釉剔花瓷,青瓷则没有丁点声息。1974年,中国当代最有成就与贡献的陶瓷科学家——李国桢先生背负着陕西省的科研任务,带领着陕西省轻工业研究所硅酸盐室的冯祖娣、魏青梅、何新民等专业团队,来到了孟树锋的家乡和他工作的铜川市陈炉陶瓷厂,开始了耀州青瓷的研究恢复工作。领导安排孟树锋照顾李先生的工作与生活,使这一对如今陶瓷行业里情深名馨的师徒结定了善缘。多少次早出晚归的查找资料、调整配方、成型刻花的琢磨、小“马蹄窑”和方形倒焰窑交替的锻烧,于1977年终于使失传八百年的耀州青瓷技艺重放异彩。

 上世纪耀州青瓷及陕西民间瓷研究恢复时,孟树锋与恩师李国桢先生在铜川市陈炉陶瓷厂。

      而今过去了四十多年,当年的人、物、事大都消亡散失,对于这项中国名窑名瓷研究恢复耗时最长的科研项目,仅存的魏青梅和孟树锋都已退休,“赫兮喧兮”地不善言及此事,反倒是有些对该项目不沾边的旁逸斜出作瓦釜雷鸣。2006年5月20日,《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孟树锋上世纪八十年代主政铜川市陈炉陶瓷厂,独立研究恢复人亡艺绝的陕西民间瓷, 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开拓了陕西陶瓷的出口渠道和研究领域,失去恩师李国桢先生六年以后,在当时工作环境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一力申办、调查采访、搜集整理、研究传承的又一巨大贡献。

孟树锋独立研究恢复的陕西民间瓷

      因此,孟树锋也被国家文化部报请国务院批准为“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影响力的传承人”

2007年孟树锋荣获「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呼

      同时在铜川市陶瓷研究所完全“依旧建旧”地建起了耀州窑陶瓷传统工序流程的设施,并逐一对各项设施进行复原实验,作了田野采访四种形式同步进行的如实记录;连同他亲自作的几十位老艺人口述采访及实物资料征集,形成了耀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创造。殊不知在这个项目和这项殊荣未到的七年前,中国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时候的”非遗”叫作“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于2004年由文化部社文图司民文处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部门搜集整理,在全国各类民族文化遗产36个初步项目之上,最终确定了18个“国家试点”项目,并于2004年10月15号在北京签署了三方项目研究合同,《耀州窑陶瓷传统工艺》是全国陶瓷行业的唯一——那是孟树锋独立研究了将近五年、没有经过市、省政府主管部门审核盖章的情况,直接由国家行业协会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推荐申报成功的。当时为此项目研究的重点资料,由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先生主编、国家中心原副主任王海霞老师执行、众多项目主持人和工作人员共同合作的、号称“中国非遗第一部口述史”的——《世代陶人》于2008年正式出版发行。

    孟树锋情定耀州青瓷,跟随恩师学习研究,弘扬着恩师的道德品质,接续着恩师的科学思想的同时,他还创造了“ 红底玉缕耀瓷技术” “茶叶末釉技术”,成为中国传统陶瓷首位两个国家发明专利。

孟树锋研究创造的「红底玉缕耀瓷技术」取得国家发明专利

    他的这些骄人成绩的获得,如果您看了他奔走多年于李国桢先生的家乡——河南郏县安良镇建立的李国桢先生纪念馆、修缮曹沟李先生的故居、将平顶山学院的陶瓷专业开设成李国桢陶瓷学院、 再版了李先生的巨著——《中国名瓷工艺基础》、用《中国陶瓷》杂志集刊了李先生一辈子陶瓷科学研究的论文、召开了三届每两年一次的李国桢陶瓷学术思想研究会……

孟树锋努力促成的「李国桢陶瓷学院」

    其情结恩师有多深、多长,弘扬恩师科学精神的路有多远、担子有多重。再看看光这两个年头他完成了国家文物局指示、浙江大学和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等单位联合的「陕西富平银沟遗址陶瓷科学考古研究」任务,设计创作的数十种陶瓷文创产品及《五蕴皆空》、《瓷道合一》、《大学》、《中国吉祥》等作品;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浙江大学、云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吉林艺术学院、河北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及江苏、上海、安徽、河南、福建、四川、山西、浙江等省作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非遗授课与指导,并给全国各地五十多位入门徒弟做的单项传艺。

孟树锋正在向徒弟们传授技艺

    带领中国陶艺大师和专家教授们在台湾、联合国、希腊、土耳其、法国、沙特、阿联酋等地区和国家作的陶瓷文化展示研讨与推介......大约能明白他的忠实担当和持之以恒,所以收获才这么地丰硕。

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在总统府接见孟树锋带领的中国陶瓷专家一行

    孟树锋说陶瓷就是他的生命,而他在用生命作瓷。只要能动,就一直做下去,直至不能动……

      六月十日,一年一度的国家文化遗产日快要到了,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宝藏,又到了一个集中弘扬宣传、承续发展的时候。世界和国家的事情很多,哪一方面不一定都能顾及得到;能设立这个文化遗产日,足已说明国家和全民的重视了。但对于每一种行业、手艺而言,则需要从自身一刻一点、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即孔圣人所说的“一以贯之”吧?是能否这样?怕也是对一个专业工作者道德品质、手艺技巧、创造水平的衡量——从我们对孟树锋事陶的六十年生涯以及研究专著和论文、设计与创作的作品、对恩师先辈及同行们的尊重学习等言行来看,他应该是一位做到了“一以贯之”的人。

      孟树锋大师代表作品:

《红底玉缕耀瓷刻花松竹万年青纹中国吉祥》 尺寸:总高700毫米,中间腹部最大直径280毫米

红底玉缕耀瓷刻花牡丹纹金顶大梅瓶(国家元首礼品瓷) 尺寸:总高448毫米,瓶嘴直径68毫米,肩腹直径205毫米,底足直径125毫米

红底玉缕耀瓷刻花飞龙宝塔尊 (国家元首礼品瓷) 尺寸:高320毫米,口沿直径60毫米,底径120毫米,腹径140毫米

蓝花莲荷牡丹纹铭字特大高把老碗(国家博物馆收藏) 尺寸:高170毫米,口径320毫米,底径106毫米

定、汝、钧、官、耀瓷五蕴皆空  尺寸:总高420毫米,身径350至200毫米

茶叶末釉九九归一(国家博物馆收藏) 尺寸:总高350毫米,肩径136毫米,底径166毫米,顶柄高75毫米,柄顶直径30毫米

黑釉剔花牡丹纹大梅瓶 尺寸:高460毫米,腹径250毫米

耀瓷刻花牡丹纹方肩梅瓶 尺寸:高320毫米,底径120毫米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