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怀化中方县窑窿坡明代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






[日期:2024-01-29]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奚培坤汇报了怀化市中方县窑窿坡明代官窑遗址2021年考古发掘。窑窿坡窑址已揭露砖窑54座,均为地穴式馒头窑,多数窑址利用所在丘陵山体四周建设,各窑紧密相连。各窑址均由清灰沟、窑门、火膛、火道、窑床、烟囱组成,以及制砖洗泥、晒坯等作坊区域,基本囊括了古代城砖生产链的各个方面。已出土城砖950余块,一般长40、宽20、厚12厘米,重约18、21公斤不等,烧成温度约在1000℃。城砖有两种,一种是素面砖,主要用做砖窑窑床上的铺底砖。一种为铭文砖,其上刻有监造各级官吏、烧造人员(总甲、小甲、造砖人户、窑匠)等姓名。窑址的年代为明洪武时期。

窑窿坡窑址发掘区局部航拍

 Y14

Y14局部细节

“窑匠潘受柒”砖铭

根据出土城砖的铭文资料,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的认识:第一,目前可确定窑窿坡窑址烧造的城砖被用于荆州明代城墙;第二,本次发现的城砖铭文以考古材料证明了文献记载中明初沅州府“去府为州”并入辰州府的历史过程;第三,明代五溪地区的管理与其他地区有很大区别,反映出当时五溪地区社会管理与组织方式可能相对从简;第四,窑匠中的“潘受七”、“潘万陆”来自附近荆坪村的潘氏,族谱中记载其生前为“掌窑师”,死后葬于“窑坡”,属于就地征发民力;第五,窑址日常生产中,监造官员一般不在现场,窑址的日常工作主要由各个总甲主持,小甲负责具体的生产活动,窑匠属于专职技术工作,未发现兼职其他角色;第六,关于城砖的运输管理与路线,应该是水路经舞水入沅江送至常德津市,转陆路送至公安,最终到达荆州,贡砖可能是采用就地征发运粮等各类民用船只。

中方窑窿坡窑址发现很重要,尤其是把墓砖的文字记载和家族族谱紧密联系起来。窑工的传统,契合当下讲大国工匠精神。明帝国时期,如此多的工匠制作如此大量的城砖,他们的社会组织形式、工艺传承都值得深入研究。各窑址的烧制时间是否都是明代早期,是否有早晚关系,值得进一步关注。此外,地方政府将来需做窑址的保护规划。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