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贻谟






[日期:2010-11-22] 来源:  作者: [字体: ]

  陈贻谟(1933.9~)男,汉族,博山区山头镇万松山村人,中共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自幼跟随父亲、著名陶艺家陈怀慈学艺,后就职于淄博市硅酸盐研究所,曾任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副总工艺美术师兼美术设计室主任,1993年9月退休。

  陈贻谟是全国陶瓷工艺美术界十大评委之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设计家协会常务理事。1958年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从事陶瓷工艺美术研究和设计近60年。创作作品500余件(套),获部、省级及国际精品大奖69项。多次参与中南海国家用瓷、国家礼品瓷、首都高级饭店用瓷设计工作。有9件套作品被选为国家礼品瓷。1999年采用高石英质瓷创作研制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宫廷气派的“中华龙”系列餐茶具,被选为国庆50周年国宴专用瓷。12件作品被省博物馆收藏,60多件作品图片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100多件作品在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他曾先后到泰国、日本考察和交流。1958年出席全国第二次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获毛主席金质奖章,1988年出席全国第三届艺人代表大会,获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专业人才银质奖,1990年11月获淄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2年当选为中共山东省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11月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9年获淄博市首位“老有所为十大状元”称号。2001年5月当选为山东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2003年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同年当选为山东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2006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贻谟,尽管在淄博知道他名字的人不是很多,但在淄博乃至全国陶瓷工艺美术界他却是响当当的人物。
  大师陈贻谟出身于传统陶瓷艺术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陶瓷艺人,受家庭的熏陶,陈贻谟从儿童时期就开始接触陶艺,几年下来,已完全掌握了陶器制作的工艺。新中国解放后,陈贻谟进入国营陶瓷厂当了一名工人。他开始不满足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汉唐雕塑的艺术特色,又对比现代造型艺术的风格,这时候,他的作品开始有了自己的东西,开始有了他自己的风格特点。
  1958年,陈贻谟有幸进入中国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在这里他第一次开阔了眼界,受教于著名图案专家。副院长雷圭元和泥人张的第三代传人张景祜教授,他又发现自己在创作上更多的不足,在这里他才开始了自己真正的创作。扎实的基本功加上勤奋好学,他进步很快,艺术素养和造型能力有了显著提高。1964年,周总理把他设计的竹节盖杯作为礼物送给了索马里国家元首。
  改革开放以后,陈贻谟进入他创作生涯的黄金时代,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张衡、祖冲之、孔子、蒲松龄……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形象在他的手中诞生。他的作品也开始受到国内外陶瓷艺术界的关注,他的作品先后在许多国家展出,有8件作品被选为国家礼品瓷;还有11件作为珍品,收藏在全国一些大型博物馆中。1993年,陈贻谟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及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有了大师头衔后的陈贻谟,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感受到了现代艺术的冲击,他开始改变他的艺术风格。1989年,已是56岁的陈贻谟开始致力于黑陶艺术研究,他在黑陶艺术中追求现实主义的结合,利用现代艺术的创作手法,把他的思想融入创作中。现代艺术雕塑流畅的线条,抽象的造型,更能体现出艺术家个人的创作风格与个性。陈贻谟的黑陶作品整体造型夸张,将传统文化的底蕴巧妙地融入现代感非常强的外形中,意蕴深刻,耐人寻味。黑陶凝重浑厚的质地材质美感,给人以历史的沧桑感。作品更多的体现出了他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作品《衡》可以称为他近期的代表作:环绕太阳的地球和月球旋转于一条水平线上,象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三个抽象的圆,一幅和谐的图案,构成了他对人类发展应遵循的规律的思考。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