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孙同鑫谈青花泼墨






[日期:2010-03-01] 来源:瓷器  作者:张钧和 [字体: ]

 用“心”泼洒 大气磅礴-省工艺美术大师孙同鑫谈青花泼墨

    从1987年《景德镇陶瓷》刊发了一副青花泼墨瓷盘开始,到如今,其诞生已经20余年了,“青花泼墨”这个名称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它以大气磅礴、意境深远的艺术视觉冲击效果,征服了陶瓷艺术爱好者,成为景德镇艺术陶瓷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日前,创作了第一幅青花泼墨艺术作品并致力于青花泼墨技法研究与创作的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孙同鑫,就青花泼墨话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记者:提到青花泼墨,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孙老师您,青花泼墨,应该是青花陶瓷彩绘的一种探索与创新,您是否是青花泼墨的首创者?这种新方式的创建有何历史渊源? 孙同鑫:在青花泼墨领域,我应该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吧,而且初步形成了一种画风,尽管其中可能有些夹生。据考古发现,唐代就有青花彩绘,成熟时期是在元代。从民国往前推,青花彩绘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先勾线后分水,二是先分水后勾线,三是搨画结合的写意。到了民国时期,最有影响的要算王步,是青花彩绘的一个里程碑,他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把青花分水与国画写意相融,形成了一种与历代青花不同又区别于国画的艺术效果,把青花分水推向了一个极致。 我看历史上青花彩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成果,如先分水,就不会受线条的约束,青花料色有晶莹剔透的有流动感,釉上色彩平实,浓中有淡,富有变化,这些成就也够我学习一辈子。但我在学习实践中,还是感觉到有些局限性,大面积的水墨效果难以表现出来。于是我就想,是否在泼墨上用点办法。在1984年,我就开始尝试用泼墨的方式进行青花彩绘,历经几年,到1987年,我的第一幅青花泼墨作品诞生,并发表于1987年《景德镇陶瓷》第三期上。

    记者:青花泼墨,在创作技法上与传统青花彩绘有什么不同? 孙同鑫:大家都知道,泼墨是写意国画中的一种传统技法,但运用到陶瓷材质上,是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我在调料方面做了些研究,如果按传统方式调料,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尤其是颜色颗粒的粗细方面,不是越细腻越好,要粗细相间,泼出去才能有一种强烈的肌理效果。第二、相对于传统的青花彩绘,使用工具不同,如传统的青花分水是用鸡头笔来控制水的流向,颜色的厚薄浓淡。泼墨基本上不使用鸡头笔,是用碗或盘来装颜料,浓水、淡水分别装,按作者构思的画面来起用浓水、淡水。其中,充分掌握好青花料在坯体上的流速来形成和达到画面要求的肌理和浓淡效果。一个画面的主体是泼墨,但一些细节还是需要分水笔和画笔来补充。

    记者:青花泼墨作品,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视觉冲击,尤其是画面意境上,艺术效果特别明显。那么,在创作的时候,作者要做到哪些呢? 孙同鑫:用“心”泼洒,胸有成竹,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与传统青花相比,青花泼墨更多的是从意境来考虑画面的整体效果,而不是拘泥于细节的描绘。我感觉,要把握好画面的浓淡,是在一瞬间的掌握。这就要求作者熟练地掌握青花颜料的操作技巧。总体来说,要创作好一幅理想的青花泼墨作品,作者必须具备以下几点:一是要有工笔、分水、写意画的基础;二是在操作上要有一定的基本功;三是要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四是要有恒心和信心。 青花泼墨作品,给人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不是具体物象的再现,而是经过思想的提炼,给人一种新的境界。所以说,如何体验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作者在日常创作中主要思考的对象。任何技法都要服从于画面,都要使画面有一种内涵。任何一个新技法的诞生,都要靠许多人来丰富、提高与发展。青花泼墨技法,我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我愿意看到更多的人,去提高、发展这种技法。

    人物名片:孙同鑫,1943年4月生,江西丰城人。祖辈四代以陶瓷为业,绿宝石玉瓷网签约的著名陶瓷艺术家、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经勤奋探索,突破釉下彩历来采用分水及勾线等传统表现方式,不拘一格利用新工艺新材质,用水、油、色、泥四元混合,将泼墨画技法融入釉下彩画面之中,并准确把握高温烧成后的呈色变化规律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1974年,他设计的釉下彩“碧桃花”咖啡具,成为红旗瓷厂首次出口加拿大的外销釉下彩咖啡具。1992年,他设计的300套“茶花”温酒炉被选为***总书记出访日本的礼品瓷。1998年成立孙公窑艺瓷坊,专心致力于高温颜色釉的研究。北京故宫博物院首次收藏了其青花泼彩“深山岁月不知年”、“人在天涯”瓷板画。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管理员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