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初露端倪的古陶瓷鉴定及仿古陶瓷初现






[日期:2011-03-07]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 [字体: ]

  古陶瓷仿制、作伪之风虽然开始于明代中晚期,但还只限于个别民间小窑中的小打小闹。严格来讲,这一时期的古陶瓷赝品根本谈不上仿制,它的造型、纹饰、釉色等均为当朝风格,只是将款识写成前朝。如正德时期的青花产品书写“宣德年制”款、康熙时期的产品书写“宣德年制”款、“成化年制”款等等。我们称这一时期为古陶瓷造假的第一阶段,也叫初创期。人们给这种不如实书写的伪款,起了一个十分文雅的名字,叫“寄托款”。辨别这一时期的仿品并不困难,只要我们对各个时期古陶瓷的造型、颜色和纹饰有所了解即可判定。它也是标形学鉴定的三大基本要素。

  这一时期也应是古陶瓷鉴定学研究的初创期,它以标形学研究的诞生为标志。标形学又称“眼学”,是通过对器物外观形态的观察和分析,并同人们已知的同时代、同产地、同品种的器物进行比对后作出的鉴定结论。这里的“标”是指标准,“形”是指外观形状和形态。标形学的标准来自于古代文献、考古资料和古董商的约定俗成。鉴定专家通过多年的学习和观察,将古陶瓷的各种外观特征和特质烂熟于胸,当遇到鉴定物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与头脑中的参照物进行比对,然后得出结论。这种鉴定方法的最大特点是简便、易行,基本不需要复杂设备和工具,多凭鉴定者的眼、耳、鼻、口、手等感觉器官和头脑中的知识记忆。它也是古陶瓷研究领域最普及最常用的鉴定方法。

  古陶瓷的鉴定,源于仿古陶瓷的初现。所谓仿古应当是后朝仿制前朝产品,同时代的产品不能称其为“仿古”。它们只能算是相互影响和借鉴。即便存在仿制的因素,今人也很难说清楚谁仿谁。宋代青釉刻花器是陕西耀州窑的主要产品,同时期河南临汝也有生产,且风格极为相似。究竟是耀州仿临汝,还是临汝仿耀州?宋代磁州窑风格的产品几乎涵盖整个北方地区,又有谁能说清楚它的最初发源地是哪里?尽管河北邯郸地区古窑址的考古发掘工作进行得较早,当年生产规模也较大,但这些绝不是证明发源地的理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事情屡见不鲜。

  另外,即便是后朝产品在装饰风格与制作工艺上与前朝产品极其相似,多数情况也都不是仿古,只是后朝对前朝传统工艺的继承与自然延续。在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里,古陶瓷的制作技艺往往是以父子相承,师徒相传的方式缓慢向前发展,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为皇室的变迁和朝代的更迭而产生突变。一种工艺、造型和纹饰延续几百年乃至上千年都不足为奇。笔者遇到过许多这样的收藏者,拿着现代仍在生产的民间陶瓷让其鉴定。它们中的大多数产自交通闭塞的边远地区,其制作工艺、造型和装饰风格延续数百年者不足为奇。有时很难说清楚它们是现代、近代还是古代的产品。只有在某种装饰风格与制作工艺的产品真正退出历史舞台后,又被人们重新开发和刻意制作才能叫“仿古”。

  通过对现有实物资料和文献的分析,最早的仿古瓷出现在明代早期,首先是官仿官。宣德皇帝突发思古之幽情,从宫中所藏宋代瓷器中拿出几件作样品,命景德镇御窑场仿制,于是就出现了今天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宣德景德镇御窑场制作的仿宋代汝窑、官窑和哥窑等瓷器,多数器物的底部都书有“宣德”年款。由此可见,这还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古陶瓷作伪。只有在民间,受经济利益驱动,才会出现古陶瓷作伪之事。这种现象是明代中晚期以后才在景德镇出现的。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