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景德镇现代陶艺诌义






[日期:2011-07-27] 来源:网络  作者:张甘霖 [字体: ]

    21世纪的十年,正是景德镇陶艺创作逐步由探索走向成熟的十年,是景德镇当代陶艺创作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在中西艺术融合、文化创意经济、时代主题精神的冲击下,陶艺家们在创作观念上以陶艺材质语言为主,在形式手法上以中体西用的面貌为主要参照,集体参与全国范围内的陶艺创作运动。一批初入陶艺创作领域内的青年陶艺家成为运动的主将,这批作品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陶艺展、杭州陶艺双年展、中国美术馆景德镇陶院师生作品展、景德镇赴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展等展览上得到了展示。其中出现了许多理性、真挚、有探索价值的陶艺作品,显示了景德镇本土陶艺家们严谨的创作态度和对民族艺术精神的反思,这种陶艺创作新的倾向成为当前中国陶艺创作群体当中非常重要的现象。

一、景德镇当代陶艺创作走向

      景德镇陶艺家群体随着教育背景、学术经历、国际交流、创作视野的不断扩大化,在美学思想、陶艺观念上自觉意识不断的提高,表达个性和独立意识的不断的强化,使得他们内在的创作欲求得到升华,一批中青年陶艺家开始逐步从依赖绘画与雕塑运动中走出来,在陶艺本体语言的思考与创作中主动寻求自我的形态方式,开始塑造和重建陶艺的语言和个性。从内心的诉求当中寻找合适的艺术形式、风格和特征。

    近几年景德镇的陶艺创作形式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陶艺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对陶艺形式的生成和时代旋律契合的风貌,成为景德镇中青年陶艺家创作的一种趋势。全国美展金奖获得者青年陶艺家孟福伟的陶艺《生死时速》,突破传统陶艺的形式技法,写实手法塑造人物,还原千钧一发的现场感,人与物组合的整体面貌给人以山的凝重感、建筑的永恒意味,性灵的审美崇高,这种叙事状态的表达使得现代陶艺获得了一种崭新的表现形式。他将现代生活的感同身受和写实的创作形式与风格结合起来,来发现生命的价值与审美的力量。青年女陶艺家张婧婧的陶艺作品《弧系列》获十一届美展铜奖,她将现代构成和抽象感受统一于形态之中,追求陶艺的秩序感,使得陶艺获得空间的灵透,给人意象化的装饰美感,达到中国诗意的意境与现代抽象结构的统一。另两件十一届美展获奖提名作品是姚永康教授的陶艺《世纪娃》和金文伟、杨青的陶艺《追梦系列》,这两件作品都注重在景德镇传统陶瓷元素中吸收文化特征的语言形态,并从中提炼出独自的图式和表现的张力。用卷泥片、捏花雕的塑造手法从传统陶艺中蜕变而出,来表现对象的流转韵律和独特蕴含。何炳钦陶艺作品《祥云》将哲学沉思和现代陶瓷科技成型结构形式有机的结合,给人耳目一新,用水平曲面和垂直线作为统一形体和装饰性的表现手段,使作品具有概括、洗练的现代特征。黄焕义陶艺《传统与现代》吸取传统青花这种体裁,并将之与现代风格及西方艺术巧妙融合,把矛盾斗争着的视觉触动造成了纯碎色彩壮丽、宏伟的运动。还有邹晓松、张亚林、黄胜、陈丽萍的陶艺作品从普通生活内容中探索和获取自己的独特样式。以上评价的主要是景德镇中青年陶艺家的创作,他们已成为景德镇陶艺创作的中坚力量。此外刘颖睿、刘海峰、赵兰涛、李伶美、张凌云、何科丁、郑欲晓、李婳、赵春雷、袁乐辉、彭赞斌、干道甫、詹伟、李超等青年陶艺家,他们的创作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创作力量。

    景德镇新时期的陶艺创作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个人风格、形式个性的作者,一方面他们会不断完善与发展自己的风格特征;另一方面,在一些默默无闻辛勤探索的陶艺家中亦有可能出现新的创作态势和成就。

二、图像背景下景德镇当代陶艺创作

    进入21世纪后,审视我们的时代,你会发现海德格尔所预言的“世界图像时代”已经到来。图像的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感知事物和认知事物的常见方式,它进入到了家庭和个人生活之中,并且与个人的精神生活紧密相关。应该说“图像时代”带领我们进入了人类历史上继图腾时代、文字时代之后的第三个时代。在这个新时代里,陶艺的属性发生了很多变化,由传统陶艺借助实用器皿的物象对人世的间接性和想象性体会和感悟,转变为借助图像对现实的记录、展示与消费;图像以无法回避的姿态渗入到我们的陶艺创作之中,图像逐渐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了解事态、掌握规则等的认知方式,并且正以其快速、明确、直接、动态、具象的特点,被广泛的传播、复制、生产和消耗,并仍在持续不断地改造着我们的视觉经验和视觉图式。

    当今景德镇的当代陶艺家们,他们正深处于这个图像时代之中,他们的艺术关注点及表达方式更多地偏向于这个时代图像文化特征,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与文化立场。他们的作品既善于利用图像的直接性、直观性、当下性,同时又对公共传播图像的视觉元素进行了积极的吸纳、改造和挪用,使得他们的陶艺在许多方面共同获得了当代图像的某些特质,如视觉效果的单纯强烈和易于记忆,以及直接运用现成的图像资料作为陶艺形象表现中有机组成的一部分。这批年青的艺术家们则更多的是根据图像照片来构思作品,其中既有图像对陶艺的侵入又有陶艺对图像的移植,正是这种交错的艺术实验使得“图像陶艺”在当代媒介的传播中获得了更多的优势。

    在当代陶艺走向融合、交叉并呈现出更强的综合性背景下,图像的视觉经验对传统陶艺样式的改造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传播手段,它体现了视觉的优先性在当代文化中的强势地位和对其它媒介形式形成的压力。同时,还应看到,图像时代带给我们的形象的内涵和意义的表面化,使得陶瓷艺术原有的审美观照和对意义的体味也转变为视觉快感的追求,其结果是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艺术品迅速商品化,在传媒和公共传播的强大力量面前,陶艺作品的现场展示或许会越来越变成一种仪式,但陶艺作品的现场体验是永远无法替代的,对于陶艺和陶艺家们来说,不管怎样,保持一种自觉的批判意识和对现实的追问将是不容置疑的。

 三、景德镇现代陶艺理论的建设

    景德镇现代陶艺理论研究近十年来属于慢热期,相比现代陶艺创作仍然薄弱。在现实层面上属于矛盾的现实。当然,更多的是陶艺家们主动参与现代陶艺理论的建设,和部分理论工作者作些方法论上的整理。在理论层面上,随着国际陶瓷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以及现代化欲求的日益高涨,景德镇现代陶艺理论逐渐融入了新的学术思想,在观看角度和研究方法上產生多种方向的变异,这一变化使处於世纪之交的景德镇现代陶艺理论研究显得更加丰富。
    景德镇现代陶艺理论研究也开始以陶瓷艺术的本质、规律、原理和趋势為主线,着重於现代陶瓷艺术的思想、源泉、图式、方法的研究,从其本源分析人造物的辨证关係,以达到对陶瓷艺术本质的理性认识;以其人文艺术性、生活性、经济价值性、科学技术性、综合创新性概括现代陶艺的基本原理,进而阐述其理论体系,揭示资讯时代现代陶艺的新特徵。
    近年来,景德镇现代陶瓷艺术史研究的学风,似乎又由以作品研究為核心的导向,转到了探求其週边的文化史方面的议题。事实上,每一个时期、每一种方法、每一种学风都反映了学者在不同的情境下自然形成的独特的治学态度。学术研究工作的意义,在於它的承先啟后。当然,方法论研究不能脱离研究实践而孤立发展,方法论的科学性质及效应,必须接受研究实践的检验,因此,我们提倡方法论研究与实际研究实践的结合,以避免方法论研究变得空疏。这可能就是廿一世纪的景德镇现代陶艺理论发展的啟迪。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