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青凝玉琢 传神写照——专访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黄胜






[日期:2011-08-24] 来源:景德镇日报   作者:佚名 [字体: ]


  走进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黄胜的青凝斋,仿佛进入了一个幽静、自然、清雅的世界,这里摆放着一件件造型各异、制作精美、温润典雅的青瓷作品,它们不仅是自然美的化身,品性中还有一种超然、平淡、含蓄的美感与文人雅士的情趣。故而青瓷也是恬淡闲逸生活的良伴。“青瓷”可堪称“君子瓷”。
  这些青瓷作品的作者正是黄胜。他在创作上一直坚持真实的个性,表达他对所处时代深深的忧虑和对未来生活无限的憧憬,淡淡的忧郁感充满乐观的精神状态。他选择温润典雅的影青釉色,作品强调生命的宣泄、强调直觉与无意识,强调对偶然效果的把握,强调视觉的冲击力,强调作品的构成效果,强调艺术语言的纯化。
 一、青年时代的追求与向往
  黄胜的创作之路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有着一段怎样的故事?
  上饶自古以来就以风光秀美、景色怡人著称,这里的文人名士代有辈出,各领风骚数十年。黄胜就出生在这座秀美的城市。他出生于文人家庭,父亲是上饶市文化馆馆馆长,美协主席,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爱好美术、喜好绘画,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9年,黄胜以优秀的成绩考进了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在那段时期,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开始革新思想,改革政治思路,而这之前,艺术为政治服务,艺术家不能张扬个性,不能接受西方艺术流派思想。改革开放后,中国艺术界非常活跃,各个艺术流派都迸发出自己的艺术思路与想法,更多地去与西方艺术交流相融,甚至在这时有人提出了“反传统” 的艺术思路。

   





      黄胜在陶院学习期间,就已能感受到这种新文化思想对学院教师、学生的影响与导向,张扬的艺术个性,追求新颖、怪奇的艺术风格,最大限度地释放被压抑的能量与创造力。学院雕塑创作方面又以周国桢、吴天保、姚永康、吕品昌老师为风向标,他们从传统中走出来,积极探索现代陶艺手法,不断用充满性格的作品去征服美术界。在这期间,他虚心地向老师们讨教学问,勤奋好学、善于琢磨,张扬艺术个性,积极探索学习现代陶艺,对新鲜、怪奇的艺术风格非常喜欢。

  “比我大10岁的吕品昌(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是我父亲的学生,后来又成为我的老师、我的兄长。他曾用他的艺术打动了我,每次他去宜兴、宁国等产瓷区创作陶瓷作品时,都会一车一车地带回大量的陶瓷艺术品。我被他的旺盛艺术精力和大量的陶瓷艺术作品所折服!“在这一阶段,吕品昌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对我的触动较大。”
 
二、从“泥塑”到“君子瓷”
  
    1993年,黄胜毕业后留校任教。在这期间,黄胜对于运用陶泥去表现人物非常感兴趣,作品以泥塑为主,擅于用各种表现手法表现一种自然、朴实、无华的物性,去表现各种人物造型。这一时期的典型作品,如《妞妞系列》、《人物仕女》都很具有典型代表。
  黄胜的青瓷作品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采莲曲”、“清商初起”、“游春”、“西江月系列”等作品为代表,作品用纯熟的陶瓷造型手法塑造了端庄从容的人物或嬉戏于湖舟、或抚琴于蕉叶、通过描绘传统文人生活的片段来勾勒出生活中本应占有重要地位的精神生活之美和对静泊处世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对现实中焦躁繁杂,急功近利的生存状态的担忧和反思。继人物瓷事之后,黄胜进入创作的一个崭新阶段———“山水系列”及“溪山系列”,作品中,形体渐渐变得简单甚而模糊、开始向我们展示一种宽广博大、富有传统人文精神的场景,其山、其水、其人,或听泉、或对坐、或行吟、把“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诠释得如此完美。

 从用陶泥做各种“人物塑像”,到运用瓷土材料制作“青瓷”作品。在这个嬗变的过程中,黄胜不是一种简单的抛弃与更新,而是在多年的创作积累上,用现代陶艺手法——泥片、泥条、捏塑,结合创新理念,呈现给我们一个惊喜,在遵循陶艺语言规定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青瓷在纯审美形式创造上的各种可能性,最大限度地发掘青瓷的表现潜力,以新奇的结构和颖异的空间建构,寻求个性的表达方式,寻求超越传统青瓷固有的语言样式,追求青瓷自身的形态意味和更大的精神性意义,侧重艺术语言的开拓,注重中西文化的碰撞,放任,偶发、自由的形式表现,一种情感观念的新风格在创作中的充分体现。
  另一个重大嬗变的因素在于,改革30多年,社会形态天翻地覆的巨变,体制转型带来的种种客观原因,都为这一时期前去搞陶泥创作增加了经济成本,而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国际国内重视,也使得这个时期的艺术家纷纷把眼光转回,开始重新审视传统与本土文化。  瓷土相比陶泥,要细腻许多,怎样用新的创作手法,用新的创新理念去表现,释义一种新的陶瓷语言,成为黄胜青瓷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内容。
 三、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古老的青瓷艺术仍然得到现代人的青眯,人们祟尚大自然的美,回归自然的愿望使青瓷艺术再度升温,一部分陶艺家把青瓷作为艺术创作的媒介,不断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东方与西方文化,从而逐渐形成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中国现代青瓷文化。
黄胜的青瓷作品,开始表达新的内容,开始探索用人与自然和谐为主题去他创作青瓷作品,来表达他对所处时代深深的忧虑和对人类生存的反思。
  “在社会形态与价值观念极度物质化倾向,人文精神进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时,人类需要自我反思,对生存条件的极度掠夺,是对子孙万代毫不留情地摧毁。人类不能将自己过于夸大,而忽略了大自然的博大神奇。” 黄胜想通过他的青瓷系列作品表达一种思想,“人在自然界中是这样的渺小,大自然是这样的宽广博大,让观者反思自身生活方式,让人与山与水相融,感悟人生。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山头不得一样,树头不得一般。山籍树而为衣,树籍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山之精神。能如此者,可谓名家之画山水。” 黄胜的作品《山水系列》讲究意在笔先,是非常典型又有代表性的。他吸引了传统文化中的 “高士“、“隐士”、“云”、“树”、“人”等意象组合的思想,以解构和重新诠释的造型语言,把传统文化意蕴与现实情感相结合,形体变得简洁而朦胧,渐渐脱离传统的雕塑手法与造型趣味,向我们展示出一个更为宽广的世界,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文精神,和对一种淡淡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创作中,黄胜运用了点、线、面的不同造型,运用雕塑陶艺语言写意地表达了山、水、树、人等意象符号,涉及或尝试将雕塑与青瓷结合的表现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手法,为雕塑与青瓷的融合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视觉体验。以雕塑的造型并结合陶艺的表现语言来进行青瓷艺术创作是现代青瓷艺术中最有特点的话语方式。青瓷可以说是传统意义上的视觉符号,这种视觉符号被运用到现代陶艺创作中,比较容易解读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因此,运用雕塑和现代雕塑手法,符号语言作为外化形来诠释传统文化主题已成为现代青瓷创作较独特的方式。然而,这类创作要求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和文化观念的各方面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对雕塑与陶艺形式的操作相当谙熟悉,从中寻找表达传统意识的途径,以最敏感的方式,最恰当的技术手段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