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任星航:参悟宋代钧瓷柴烧的千年密码






[日期:2012-05-29]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任星航钧瓷艺术中心展厅。



任星航作品天蓝丁香紫鼓钉洗。

  3月底,任星航钧瓷艺术中心在北京开放,这是北京艺术市场中第一个专注于钧瓷艺术的文化场馆。钧瓷作为宋代大五大名瓷之一,再次进入收藏界的视野。钧瓷以“雨过天晴云破处,夕阳紫翠忽成岚”的窑变效果,一改自汉至唐以来“南青北白”的单色釉发展脉络,自此中国瓷器开始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美丽颜色。造烧于唐朝的钧瓷,到宋代成就了第一个瓷器艺术高峰。宋代钧官窑瓷器雅致、温润的艺术效果,也成为了钧瓷审美的最高标准。但是,由于战乱频仍,朝代更替,宋代钧瓷烧造技艺一度失传,宋钧的神韵成为湮没于典籍与泥沙下的历史密码,直到宋代窑炉残骸的出土和复原,才让人参悟到了宋钧神韵的千年密码——柴烧。而破解这个密码的人,正是钧师艺术大师任星航。

  父亲遗愿:干好钧瓷!

  神垕古镇,自唐代钧瓷自此造烧以来,窑火鼎盛,渐次发展成了中原地区的一大瓷都。现在走在神垕的大街上,除了静默千年的古镇建筑,还有到满街的钧瓷店铺和琳琅满目的各种钧瓷瓶罐钵盂。你也许想不到,这样绚彩夺目的瓷种,历经几次断烧,清朝中期及建国前,钧瓷烧制已经成迷。钧瓷得以重现人间,任氏家族功不可没。

  任星航的父亲任坚(1921年——1990年)是新中国钧瓷复烧的奠基人,任家钧瓷烧造技艺到任坚这第六代传人上,已经在禹州神垕这块钧瓷故土上传承了百十年,其高祖任志修(1811年——1870年)生于嘉庆十六年,监生出身但却无意于功名。痴迷于钧瓷艺术的任志修与同时期的卢振太,共同成为清末恢复钧瓷烧造的的奠基人。任志修晚年总结自己的钧瓷烧造经验,于同治六年编著了《瓷器构造备要》一书,全面详尽地记述了钧瓷制作技术,是钧瓷历史上第一部技术专业书籍,为钧瓷的传承接续了文脉。任志修不会想到,任坚、任星航作为他的子孙在一百年后,同样会矢志于那一把火与泥的历史纠结之中。

  任坚16岁起师从李志伊、卢广华等钧瓷名师,在四十年代的动荡岁月里,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李志伊心怀产业救国的理想,担任禹县陶瓷职业学校校长,下车伊始便礼聘钧瓷名匠卢广华出山任教,而此前,就职于禹州职业中学的卢广华因文化水平低,言语表达能力差,竟被当局以“藏奸保密,教学不力”的罪名将其逮捕入狱!任坚有幸得遇两位名师,使自己对家传的制瓷技艺开始了科学上的理论研究,开始了半个世纪的艺术苦旅。

  建国后,任坚创办了河南省最早的国营陶瓷厂并担任经理,并负责全面的技术工作,任坚发明了方解石釉料,替代高腐蚀的柴灰釉,让制瓷匠人的双手不再因为施釉而遭受腐蚀。改良釉料配方,烧制出钧红、天青、鸡血红、茄皮紫等名贵釉色。同时,任坚还改革发明了多种钧瓷窑炉,这方面对任星航以后的艺术道路更是影响颇深。

  任星航回忆起父亲时说:“在我的意识里,父亲永远是一座令人高山仰止的丰碑。不管是他的道德人品,还是他的成就业绩,他所达到的高度,恐怕尽我一生的努力追求也根本无法企及。”《钧瓷志》(苗锡锦著)中如此评价任坚:“他的命运与钧瓷的命运息息相关,在陶瓷界是一位有名望、有造诣、有发现、有创造的杰出人物。”

  正是对于父亲的景仰与热爱,任星航日后的钧瓷道路上,背负了更多的责任。

  复原窑炉和柴烧  宋钧的雅韵之道

  宋代柴烧钧瓷技术失传近千年,在极度缺乏历史资料的情况下,不少专家级人物都认为对柴窑的复烧几乎是一种神话,面对这个不可能完成的梦想,铭记父亲“干好钧瓷”的任星航开始了艰辛的艺术苦旅。

  1974年,在北京大学和河南省考古队对宋代钧官窑遗址进行重点发掘。在东西长1100余米,南北宽350米,总面积达38万平方米的遗址内,除发掘出窑炉、作坊、泥池、灰坑等遗迹外,更让人惊喜的是还发掘出了一座“双乳状火膛窑炉”。这座残存半壁的宋代柴窑窑炉封存千年,拱顶基本塌陷,只有地下部分保存完好。而就是从这座柴窑的“半壁江山”上,任星航看到了复制宋钧的一线希望。

  通过对宋代钧官窑遗址的双乳状柴烧窑炉的反复分析论证,任星航掌握了大量的理论依据和数据参数。在作了大量的物资准备和技术理论准备之后,2004年初春,作为任星航筹建的“禹州钧瓷窑炉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仿宋代柴烧钧瓷窑炉开始动工兴建。2004年11月,窑炉建成后进行了素烧试验,素烧效果让人非常满意,但是这离宋钧的烧成还很远很远。

  随后又经过无数次的素烧,任星航与他的工作团队制订了严谨的烧成工艺,反复验证了一系列技术数据,任星航感到万无一失了,就毅然决然地点燃了釉烧的炉火。

  2004年11月22日,任星航的仿宋代双火膛结构柴烧窑炉开始了首次釉烧,在长达十八个小时的烧制过程中,任星航寸步不离,日夜坚守。23日,窑炉达到预期温度而住火。24日,仿宋代双火膛结构柴烧窑炉出窑。当最终60余件柴烧钧瓷作品整齐地摆放在窑前时,所有人为之一震。60余件作品中,20余件具有明显的宋钧特征,9件经自然窑变将一幅幅宛若晨曦、酷似映霞的图案,奇迹般地呈现在了世人面前。这些钧瓷作品自然天成,意境妙趣,经窑变形成的自然景观画面神奇逼真,呈现出清丽淡雅、俊秀飘逸的艺术风格。

  故宫(微博)博物宫研究员李辉柄先生看了任星航的仿宋钧作品后说:“钧瓷就是钧瓷,不是唐三彩,也不是景德镇的瓷,它有它的特点,有它的烧制规律,更有它独具魅力的地方。所以,钧瓷的发展,首先要继承传统工艺和烧制方法,任星航恢复了宋代的柴烧工艺和窑炉,这的确是钧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窑炉博物馆  钧瓷柴烧文明的观望地

  柴烧钧瓷复烧成功后,任星航继续躬耕于这一事业,为了继续弘扬这一传统技术,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钧瓷的文明,任星航创办了中国第一座钧瓷窑炉博物馆。任星航认为,钧瓷是火的艺术,其神奇和绝妙之处是独特的自然窑变,而决定自然窑变的关键是窑炉,窑炉是钧瓷窑变艺术的基础,可以说窑炉是钧瓷之母。钧瓷窑炉的构造不同,燃料不同,决定了烧制方法不同,其窑变艺术风格也各具特色。而这方面,正是很多艺人所忽略的。

  任星航筹建的钧瓷窑炉博物馆于2006年9月建成对外开放,是中国第一座陶瓷窑炉专题展馆。博物馆占地6000平方米,环境清幽,由窑炉展区、传统工艺坊、品钧庐展厅、研究室等建筑组成。来宾们在参观过程中可以了解钧瓷发展历史和全部制作工艺流程,感受钧瓷窑变艺术的独特文化内涵。

  窑炉展区有十种在中国钧瓷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钧瓷窑炉,这些窑炉,都是任星航在查阅大量史料、研究了多个窑炉遗址后,经过多年的设计而仿建的。以年代上划分,有唐、宋、金元、明清及现、当代各个时期的代表窑炉;从燃料上讲,有柴烧、煤烧、炭烧、气烧各个种类;从形式上说,有麻斗状、双乳状、马蹄状、鸡窝状、抽屉状各个类型。它们分别是唐代柴烧钧窑、宋代双乳状柴烧钧窑、元明时期柴煤过渡时期钧窑、清代炭烧钧窑、当代直焰钧窑、倒焰钧窑、无匣钵钧窑、煤烧抽屉式钧窑、煤气混合烧钧窑、节能环保新型柴烧钧窑。这里不仅凝聚着任星航的心血,更有其父亲任坚的在建国后恢复钧瓷艺术而多个开创之作,这是任星航对父亲的最好怀念。

  正是柴烧工艺加上宋代窑炉的恢复,使任星航成为钧瓷艺术史上继往开来的大师。任星航的作品浑厚凝重,乳光玉润,窑变自然,五彩辉映,变幻莫测,在钧瓷界独领风骚。任星航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对钧瓷艺术的执着追求实践着任氏钧瓷世家几代人的理想――――复兴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再现钧瓷昔日辉煌。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