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恢复国宝名瓷的大师——叶宏明






[日期:2013-01-07] 来源:文物天地   作者:方竟成 [字体: ]



叶宏明



与技术人员研究国宝复活的关键环节


叶宏明作品:窑变梅瓶
 

   叶宏明,新中国首届硅酸盐本科毕业生,1958年一跨出天津大学校门,就参与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一定要恢复龙泉青瓷,让国宝复活”的特殊使命,进行龙泉青瓷的研究和生产工艺探索及新产品的研究与试制工作。在龙泉山区六年,他分别与老一辈陶瓷科技工作者李国桢、劳法盛、查永庆、赖自强等合作发表了《龙泉青瓷釉的研究》《龙泉青瓷生产工艺总结》《龙泉青瓷新产品试制报告》等论文。他的龙泉青瓷研究,获得1979年浙江省科学大会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和1991年国家发明三等奖;2001年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五十多年来他对龙泉青瓷的研究先后共获省级以上九个科技奖项;2002年,中组部、国家人事部授予叶宏明“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此后,他的南宋官窑恢复研究又于1991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如今,已近八十高龄的叶宏明教授依然奋斗在陶瓷科研与教学的第一线。

  “创造的神秘,犹如夜间的黑暗——是伟大的”。以此泰戈尔的名句,品读叶宏明这位执著地力耕于冶瓷事业,总是在夜色般不可为而为之之中,迸出黎明金光,屡屡创造复活龙泉窑和官窑巅峰之作的老者、智者、健者,会发现一种伟大的力量。

  何处可觅“雪拉同”

  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是奥斯曼帝国第三个国都。所藏一万多件中国瓷器,是世界上品质最高的收藏之一,也是中国境外数量最多、深具历史意义的巨藏,超过了伊朗、叙利亚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其中,超过1350件美轮美奂的青瓷,均为13-15世纪龙泉窑所制,是现今世上数量最巨的龙泉窑收藏之一。那或凝厚泛蓝、或亮如橄榄、或绿中泛黄的青翠釉色,是中国青瓷巅峰之作,令世人惊叹。随着郑和下西洋,龙泉瓷惊现法国巴黎,同样震憾了以文化著称的法国人。因其釉色与著名舞剧《牧羊女亚司泰来》男主角雪拉同(Celadon)的青色衣裳相似,法国上流贵族遂将龙泉瓷呼为“雪拉同”。

  龙泉窑创烧于隋唐,巅峰期在南宋,是继越窑、婺州窑之后,又一出自浙江的名窑。其厚釉如翠玉、开片似金线的魅力,征服了世界。然而,战乱兵燹,国弱瓷衰,在宋元明无比辉煌的中国“雪拉同”,至清末民初,虽有陈佐汉等人企图“力挽狂澜”,但总体已奄奄一息。1957年底,一位在华工作多年的苏联专家回国之前,提出可否要一件仰慕多年的“雪拉同”作为纪念品。不料,这一要求将了有关部门一军。“雪拉同”瓷器在北京工艺美术商店等艺术品商场根本无货,只有在故宫博物院展柜才可见那“嫩荷含露、古镜破苔”的真容,但那都是宋元明国宝级的文物,岂可相赠?

  1958年春,周恩来总理听取外交部汇报后,指示轻工业部长、党组书记宋乃德:“要恢复五大名窑生产,首先要恢复龙泉窑和汝窑。”轻工业部之后发出了《关于恢复历史名窑的决定》。时任浙江省轻工业厅厅长翟翕武特意向著有《中国青瓷史》、《青瓷与浙江》等论著的故宫陶瓷专家陈万里请教,陈老告诉他,一要找龙泉老艺人李怀德,二要培养有才干的年轻专家。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攻读硅酸盐专业的人才,1958年叶宏明刚从天津大学毕业,分配到浙江轻工业厅。经过一番考察,翟厅长认为他可以担当这项重任。从此,历史将叶宏明推入了与“雪拉同”荣辱与共、生死相交的漫漫征程。

  重现“雪拉同”

  乾隆《龙泉县志》载:“章姓生二名,不知何时人,尝主琉田窑,凡瓷器之出于生二窑者,极其青莹,纯粹无瑕,如美玉然。今人家亦鲜存者。或一瓶一钵,动博数十金。”可见,300多年前的清乾隆年间,南宋龙泉窑瓷器已极为珍稀,章姓两兄弟所制的“章器”,更是出类拔萃,极具神韵。粉青、梅子青为章器弟窑极品,釉面呈自然开片如冰裂纹、百圾碎特征的极品,则为章器哥窑所制。

  “雪拉同”,准确地说就是指粉青、梅子青的弟窑。陈万里告诉翟厅长,老艺人李怀德应该有祖传配方,要启用他。但他是地主出身,这在当年是用人大忌。龙泉县委书记不敢做主。翟厅长找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江华,江华同志表示可以破格启用。然而,虽然李怀德积极参与恢复工作,却流着泪说列祖列宗的规矩不敢破,祖传制釉配方不敢拿出来。翟厅长别无选择,只得将这一历史重任全部寄希望于叶宏明等人。

  “雪拉同”这样的人间绝品,来自优质的原料、高超的制瓷技艺和烧成技术,来自天时、地利、人和,来自神来之笔的神秘配方,但这一切现在都需要从头探索。

  25岁的叶宏明没有退却。寻找哥窑、弟窑的原始瓷片,成为必不可少的开始。而野兽出没的丛山密林,何处是古窑遗址,并无现成记录。大海捞针般探寻,困难可想而知!

  半个多月里,翟翕武和叶宏明像两个“野人”,风餐露宿,踏遍龙泉西南地区木岱、源底、木岱口、宝溪及大窑等地,终于在崇山之中找到了古瓷的原始碎片。他们将这些宋代龙泉瓷碎片、胎釉矿石标本送至北京、上海进行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测试后,研制出多种配方,又全身心地投入建窑、采土、配方、烧制、火候试验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原料粉碎、陈腐、拉坯、成型、素烧、上釉之中,披星戴月,以窑为家。

  1959年国庆节前夕,在陈万里、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周仁、轻工业部李国桢、浙江美院邓白等多位专家指导下,叶宏明等人终于从黑暗探索中迎来了金色黎明,宛如原汁原味的弟窑精品的300套龙泉青瓷,摆进了新建成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成为国庆十周年大典的一道风景。叶宏明激动得泪流满面。这时,李怀德也流着泪,将祖传釉料秘方献给了国家。经核对,其釉土、石灰、谷壳以及紫金土等元素与比例和叶宏明等人经过225个配方试验筛选而成的配方竟如出一辙。

  复活哥窑和南宋官窑瓷器

  再现“雪拉同”令叶宏明振奋,但他没有沉浸其中,而是奋力再攀哥窑巅峰。哥窑的开片有文武之分,小开片为文片,大开片为武片;与南宋官窑又有细微差异,绝少官窑之金丝铁线,而以多有金丝、少见铁线为特色。冰裂、牛毛、流水、叶脉蟹爪、鳝血等自然纹路气象万千,恢复难度更胜弟窑。在历尽失败的最艰难之际,陈万里先生拿出自己珍藏的一只南宋哥窑瓶,允许他们将釉面割下部分以进行试验研究。最后,他们发现,哥窑与弟窑的区别关键在于胎的化学成分,尤其是氧化铁和氧化铅的含量对釉色与开片至关重要;另外,哥窑瓷的烧成温度和冷却的时机也十分关键。

  哥窑瓷器在1963年4月得以复活。那典型的哥窑裂痕,真是天然去雕琢,神似南宋极品!启功先生为此曾赋诗一首:“呕心沥血集群英,多番奔波龙泉行。入手夺得千峰翠,哥弟再度扬美名。”

  但是,在所有传统文化都被作为“四旧”砸烂的岁月里,叶宏明所有公开的青瓷创造活动都被迫中止了。但是这无法压制他心中的另一个梦想——恢复与龙泉窑紧密相关的南宋官窑瓷器。

  “文革”结束后,叶宏明又可以公开地“重操旧业”,将他多年来“秘密”研究的成果付诸于行动。他一次又一次地对南宋官窑瓷片进行化学、光谱、电子等一系列理化分析,发现其用料十分考究。他找来浙江绍兴花街瓷石、湖南平江长石、广东高州长石、安徽祁门瓷土、湖南桃花泥等50多种用料,研制一个个配方,结果均以失败告终。一个星群闪烁的夜晚,叶宏明注视着古籍上“其土紫,故足色若铁,时云紫口足”的记载,他猛然醒悟,突破在紫金土!接下来的整整两年时间里,他带着一把锄头,掘地三尺,在杭州宋城遗址附近寻找烧制南宋官窑必需的紫金土,杭州的将台山、凤凰山、玉皇山、乌龟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一个暴风雨之日,淋得像落汤鸡似的叶宏明发现脚下流淌着一股不同一般的紫水,他顿时兴奋不已。顺水而上,叶宏明终于和藏在石隙间的紫金土相遇了!不久,紫口铁足、釉色莹澈、开片似哥窑又别于哥窑的南宋官窑瓷器终于烧制成功。

  从弟窑、哥窑到南宋官窑瓷器的复活,叶宏明成为世界的一个热点。2010年,在深圳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上,叶宏明烧制的一只官窑大盘拍出112万元的高价。德国一家公司出资50万美元向他购买弟窑和哥窑的配方,日本、新加坡、意大利的巨贾几次登门拜访,恳求他能受聘于他们。叶宏明以礼相待,但毫不心动,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离开祖国。我恢复了国宝,国宝属于祖国,国宝的配方怎能出卖?

  继续前行

  一辈子同泥土与火在一起的叶宏明,一刻也没有忘记泥土的质朴,炉火的热诚。在复活国宝的基础上,他和其他专家共同努力,创造性地研制出哥弟窑结合、青瓷彩绘等多种产品,如免烧瓷、变色釉、香味釉和彩陶等等。龙泉青瓷成为了一个世界品牌,叶宏明的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

  高岭土犹如和田玉雕的籽料,是高档瓷器的血肉。随着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高岭土日渐匮乏,开采成本高昂,陶瓷生产已经面临资源危机。叶宏明发现,远在商代中期,浙江已应用多硅质矿物生产青釉器。到春秋战国时,在浙江萧山的进化区、绍兴的富盛区已广泛应用多硅质矿物,大量生产青釉器。浙江多硅质矿物原料丰富,金华、丽水、温州、嘉兴等地已发现陶瓷用多硅质矿产地计92处、矿点127个。叶宏明挂帅的科研组,突破了多硅质矿物原料难以在青瓷、紫砂等高档陶瓷制品中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采用独创的工艺,研制出高档陶瓷产品,为寻找高岭土取代品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目前,龙泉青瓷、紫砂陶瓷茶壶、洋河大曲的酒瓶都已经应用这一技术。2010年,叶宏明主导的《基于劣质瓷土原料的高档陶瓷制品研制与产业化》项目,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近年来,他又对秦兵马俑的烧制技艺提出了自己的推断。

  对这一切,叶宏明却看得很淡。他最大的心愿,是在西子湖畔建立一个中国瓷器的展示和研究中心,让“雪拉同”和其他巅峰之作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与财富,为人类共享。未来,他仍将继续前行,以试验来检验他颠覆性的猜想。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