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明清时期佛像艺术






[日期:2013-02-25] 来源:首都博物馆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911年)

    明清时期,佛像艺术表现出明显的衰退迹象;造像体态丰臃,装饰繁缛,姿势呆板,题材单一,整体风格趋于世俗化与程式化,虽然仍能给人雍容华贵、端庄慈祥之感,但普遍流于浅显与媚俗,缺乏内在精神力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与佛教发展的真实水平和面貌。另一方面,一些民间造像则注重表现百姓的喜怒哀乐,富有生活情趣,尚能体现出一些生机与活力。



1、明 铜漆金地藏菩萨与二弟子像

 

    这尊像为地藏菩萨化身——新罗国王子金乔觉(法名地藏)形象。地藏游戏坐于山石上,面形圆润,神态安详,身着袈裟,左手持摩尼宝珠,右手持锡杖。身侧立二弟子,左为闵长者,右为道明和尚,是金乔觉居九华山时供养他的父子二人。座下有一犬,称地听善听,是金乔觉来华时随身带来的。头顶有三世佛和四大菩萨像。



2、明 铜释迦 多宝二佛并坐像

 

    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来源于佛教《法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多宝佛赞叹释迦牟尼佛演说《法华经》,而分半座与释迦佛共同说法的故事。这两尊像形象特征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各自结不同手印,左释迦佛右手结触地印,右多宝佛右手结说法印。这一题材在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



3、明 铜大肚弥勒佛像

 

    这尊像为弥勒佛化身——五代浙江奉化僧人契此(俗称布袋和尚)形象。弥勒游戏坐姿,满脸堆笑,身披袈裟,袒露胸腹,右手持念珠,左手按在一只老虎头上。其左右各有一胁侍坐像,左胁侍头缠巾,身着交领长袍,右手置头右侧,呈思维状,为思维弥勒;右胁侍坐在老虎身上,头梳两个朝天髻,右手持经卷,是羯磨札拉居士。这组造像形象生动活泼,题材少见,是明代大肚弥勒佛像经典之作,对研究弥勒造像题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明 弘治元年 铜释迦太子像

 

    释迦牟尼佛原名悉达多,姓乔达摩,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据佛经记载,悉达多太子从母亲摩耶夫人右胁降生后,分别向东南西北四方各行七步,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宣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尊像表现的就是悉达多太子降生时的情形。莲座上刻有一周铭文:弘治元年发心男善人杨智造泰子一尊。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