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艺术品投资与收藏的11条军规






[日期:2014-05-04] 来源:第一收藏  作者:佚名 [字体: ]

    不时有朋友、网友询问什么样的艺术品值得收藏?”“投资什么样的艺术品有前景?这类问题,其实这乃是一个一言难尽的问题,如果摊开来讲,是完全可以写成一本大书的。但是我的朋友们恐怕等不及我将来用一本大砖头去回答他们,更何况我是否会烧制这块砖头也是个未知数。那就简明扼要地给拟出几条军规吧,军规的含义就不需解释了,你一旦犯了,后果是很严重的。

    第一条 艺术性第一,年代第二

    收藏古玩的朋友往往看重年份,而忽视东西本身的艺术性。须知,你收藏的是古代艺术品(或是今天可作为艺术品欣赏的物件),不是所有的古物。有的古物年份很足,却不具艺术性或艺术性甚低,则不宜纳入艺术收藏视野。如宋元时期的青白瓷圹碗,出土量非常巨大,真正具备艺术收藏价值的并不多,还不如年份短得多的清代艺术瓷(如花瓶、瓷塑等)。还有一个误区需纠正:总认为年代早的存世量比年代晚的少,宋代的比元代的少,明代的比清代的少,错。一般而言,艺术品比日用品少:清代的花瓶(艺术品)肯定比明代的盘碗少是肯定的。(也有个别例外:如元代的青花盘碗比宋以后任何朝代的普通花瓶少)。

    第二条 宁收碎玉,不藏全瓦

    艺术品有时因各种原因难保十品,尤其是古玩,经历岁月沧桑,常难达十分之完整度。当一件精彩但有残损的作品和一件品相完善却平庸的作品在你面前,你如何选择?你是选断臂的维纳斯还是选完整的泥人张?收藏的原则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本来古玩收藏就是抱残守缺,不宜有过分的求全心理。当然在两件艺术水平相当的作品前,你还是要选品相完善的那件,哪怕价格要高出几倍。另外,碎到什么程度可以接受也是必须考虑的。破损率超过一定限度就必须放弃,核心部分和关键部分如果缺损也必须放弃。比如明代德化窑观音像,如果缺一手,可藏;如果缺在头脸部,则不可藏。虽然二者破碎率都是百分之十,但后者缺损的是关键部分。此道理于书画亦然,名款缺失,与一花一石的缺失收藏价值差别甚巨。

    第三条 宁收小名头精品,不收大名头烂品

    作者知名度是艺术收藏投资必须考虑的一项,但是,并不等于说知名度越高越有收藏投资价值。收藏原则仍然是艺术性第一,知名度第二。其实,知名度是动态的,今天这幅作品的作者是小名头,五年以后或十年以后完全可能成为大名家。而你手头决定去留的作品却是静态的,今天它是名家的烂品,五年后十年后一百年后它仍然是烂品,仍然改变不了其平庸低劣的本质。

    第四条 不是所有名家作品都有价值

    这条有两层意思:其一,有的大名家名实难副。在中国内地这种逆淘汰的体制下,平庸者往往居上位,杰出者却居于野,此在艺术界亦然。像黄叶村、陈子庄、黄秋园这样的艺术大师甚至一生都被排斥在体制外,直到身后才大放异彩。其二,即使是名副其实的名家,其作品也不是每件皆优秀。有时因为应酬、身体健康、情绪低落等原因会创作出低劣平庸或不尽人意的作品。另外,在艺术家一生的艺术生涯中,其早、中、晚期的作品水平悬殊往往是非常大的。早年稚嫩而不成熟,晚年体衰而精力不济。是故收藏某艺术家作品有掐头去尾之说。一般来说,50岁到70岁这二十年是一个艺术家人生最饱满,创作最成熟而频出佳作的年龄段。当然也有早慧和早衰的例外,有大器晚成的例外。

    有不少朋友存在两种误区:一是认为大名家的早年作品因距离今天更久远,故存世量少,更值得收藏,错。姑且不说存世量与年代久远与否不成反比,即使其早年作品存世确实少,但这些作品大多在艺术上并不成熟,这种早年作品仅仅对其艺术生平的研究者有意义,对欣赏和收藏投资都不是上选,虽是真迹,艺术水平却往往不到位。二是认为大名家的暮年作品因人书俱老”“炉火纯青,往往又是最后绝笔所以更值得收藏,亦错。对于绝大多数艺术家来说,进入暮年,因身体原因其艺术也进入衰退期,个别艺术家甚至罹患老年痴呆症,神智尚且不清,何能期望其暮年作品能炉火纯青

    第五条 不以市场表现为收藏投资依据,只收好的,不收贵的

    当代中国的艺术市场仍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中,过度炒作和虚假成交已经是司空见惯之事。许多艺术品的市场表现与其实际的艺术价值往往不同步,甚至与其艺术价值背道而驰。那种认为拍出高价的就是好作品的观点和以市场风向标入仓依据的做法是很幼稚的。中国的艺术市场还很不成熟,所以其风向标并一定不指向未来,它甚至可能指向死胡同,指向绝境。但中国艺术市场最终必然会走向理性,在今后理性市场中,你高位入仓某名家的作品(如范某、刘某、崔某等等)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所以一定要记住:只收好的,不收贵的。当然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好的?这关乎收藏投资者的艺术鉴赏水平或其艺术收藏投资顾问的鉴赏水平。至于什么是贵的什么是不贵的?必须与艺术品的质量联系起来考量,而不是仅仅看其一平尺多少。

    例如黄宾虹一平尺50万,刘主席一平尺5万,行家肯定不会说后者便宜前者贵。但是如果黄宾虹一平尺卖到100万,以目前的物价来说显然是贵了。虽然一平尺100万的黄宾虹在市场出现过,但这恰恰是目前中国艺术市场非理性的一个表现。或许有人会说艺术是无价的,黄画作为艺术大师的作品卖怎么高都不高。这样的话往往也成为拍卖行的煽动语。艺术无价不等于艺术品无价,艺术品一旦进入艺术市场,那么它无论多么伟大都是有价的,都是有顶的。有一些潜力股的艺术家,你一时可能觉得买高了,但几年之后,你会发现其实是捡了漏。潜力股艺术家的知名度和市场成长往往是呈跳跃型上升的。所以贵与不贵需联系作品的艺术水准及其艺术家的发展前景来辩证判断。

    第六条 收藏投资三两家,不要遍地开花

    当代艺术家多如牛毛,群星璀璨。你不可能也没必要见好必收”“遍地开花。除非你资金特别雄厚,精力特别旺盛。否则最好选取一两家或两三家(我的意见是不超过3家,而且应该先选取1家,一定时间后有心得了,根据经济实力和新大陆之发现再扩选其他家)。当然如何选择艺术家也颇有讲求。总之在选择艺术家上要重质量,而不是重数量。其实即使是一些大的艺术品投资机构,其选择的艺术家也多是三五家。这有什么道理?大概跟你买股票类似。至于投资古玩,也是一样的道理,要有精品意识和专题意识,同样不宜遍地开花。必须说明的是:上面的建议是针对收藏和投资艺术品,直白说就是要动到你的银库的行为。你当然还很有可能有只鉴赏不收藏投资的活动,这种纯鉴赏的活动则应该开拓视野,古今中外广泛涉猎,不局限于三五家,这对你提高鉴赏能力和理性收藏投资艺术品有莫大帮助。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