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谁在收藏中国》——拷问中国文物现状






[日期:2012-11-16] 来源:《谁在收藏中国》 第八章  作者:吴树 [字体: ]

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先生说:“尽管考古年年都有新发现,但古遗址、墓葬的盗掘现象依然相当严重,如甘肃省的一处遗址曾经连续两年被盗,有些重要文物已经被走私出境,这是令考古人员尴尬的事……盗墓猖獗,有些地方几乎失控,除了当地职能部门监管不力外,巨大的利益驱使也是一个原因,一些电视节目片面宣传‘文物值钱’,也助推了贩卖文物行为。”

  一位湖南的朋友发来E-mail:“去年回湘西老家一看,漫山遍野都有盗墓者留下的盗坑,

  犹如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挖的战壕……自古以来,盗墓者称贼,为人所不齿、世所不容。现如今世道昌明,社会上反称盗墓贼为‘业余考古队’,给予了充分的谅解与纵容。一些农民公开结伙掘坟毁墓,成为令人仰慕的农村新富!事态越来越严重,却没人认真去抓、去制止!看不懂、看不懂啊……”

  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院顾问、资深文物鉴定专家孙学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焦急地说:“……我们国家地下、地上的历史文物已经遭受了重创,如果再不能有效遏制疯狂的盗墓行为,势必造成文物资源迅速枯竭、历史标本匮缺,有许多事关物种起源、民族发展的线索将会发生断裂,这是对历史的犯罪!”

  第二,巨量文物走私活动已经造成我国历史文化面临“国难”。虽然中国幅员广大、历

  史悠久,地下文物储藏量丰富,但是若按照近20年文物流失的速度计算,再有几十年,我们很快就会由一个文物富国变成文物穷国。

  河南公安系统的一位警官在来信中透露:“近年来,我国每年走私出境的文物多达几十万件,仅从香港、台湾两地非法流出的就有10万件以上。”他还忧心忡忡地说:“……长此以往,我们的后代要学历史、看文物,会不会得坐飞机去外国博物馆?”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先生对文物走私想象更是深恶痛绝,愤懑之心脱口而出:“(文物走私)比贩毒更厉害,贩毒不过是毒害了几个人,但文物是祖先留下的遗产,毁了就再难补救了……这里丢了的东西(文物),很快就在境外出现了,这里面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甚至牵涉腐败。被枪毙、判重刑的(盗墓者)都是农民,其实他们拿到的钱最少,拿大头的倒没逮住。他们有的是钱,明天再给俩钱,又有人来了……这里面和腐败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官员和开发商、商人相互勾结,搞腐败,结果出了很多事情!”

  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流通处干部任杰对此很有同感,他说:“中国文物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一再降低,很多博物馆将中国文物摆在走廊上,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大批量的文物走私败坏了市场。”

  一位讲学伦敦的学者来信佐证了任杰的说法:“在伦敦的一条小街的一个普通古玩店里,我看到货架上摆着100多片商代甲骨文,售价一共不过5000英镑……老板告诉我,他是以每公斤论价从一个英籍华人手里购买的,那人告诉他,这些甲骨文是2006年从中国河南出土的。店主人还说,头几年中国文物卖得很贵,象这么多甲骨文起价就要10几万英镑。现在很多人很容易就从中国带回大批文物,再好的东西多了就不值钱……”

  第三,目前国内文物鉴定队伍管理混乱、素质低下,老专家普遍缺文化,部分年轻专家缺德。前者面对高科技制假束手无策,“假作真时真亦假”,或对民间藏品一概否定,或铜雀春深、闭目塞听,不“识”人间烟火,以求洁身自好;后者是“钱到手时假亦真”,只要给钱就开鉴定证书,有的人干脆自己就跳进浑水,参与制假卖假,造成文物市场上假货遍地摆、证书满天飞,从而导致收藏者屡屡买假、海关频频放真(文物)的惨状不断发生。

  美国耶鲁大学人文科学专业华裔教授秦博士在复函中写道:“……在国内,真文物看假、假文物看真的现象已不是新闻。海关如此、鉴定机构如此,就连一些国家级的文物‘法老’也时常大跌眼镜……我和朋友曾凑钱在美国购买了几件走私过来的先秦陶器,要求捐赠国内某博物馆。在美国做过碳14测试认定,可是一入国门就被专家轻率地鉴定为赝品。无奈之下,这几件东西又被一个美国人买下捐献给纽约的一家大学博物馆收藏。后来,我们听说在国内捐献文物还要附带赞助费……”

  对于第三个问题:“我国的文物政策该‘放’还是还‘收’?”虽然对立双方在人数上悬殊较大,‘放’派占48%,‘收’派只占12%,主张维持现状的占40%。但是,双方的观点却是针锋对麦芒,听起来言之凿凿、各占其理。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