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中国“大师瓷”还缺些什么






[日期:2010-11-01] 来源:网络  作者: [字体: ]

 王者能否归来?

      一个很让人郁闷的现实是,中国瓷器曾经是欧洲贵族才用得起的东西,而现在,随便一个欧洲餐馆都有可能把中国瓷器当做一次性餐具随意处置。对于当代中国艺术陶瓷来说,昔日王者归来,还需要什么呢?

      按照吕品昌的想法,这个答案是这样的:“从中国陶瓷的高峰来看,个性追求和思想境界,原创的精神都是构成高峰不可或缺的元素。不管哪个时代,我们都需要大师,只是看我们的大师能不能把重点放在原创精神和作品的思想追求上。”

      20多年前,吕品昌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时,就曾把传统经典器形的瓷器进行摔打和扭曲,用碎片重新组合成他所认为的艺术品。在当时的一些人看来,吕品昌的行为简直就是胡闹,而在此后攻读硕士学位时,吕品昌将“胡闹”进行到底——他把历来视为大忌的陶瓷缺陷,如“釉裂”“气泡”和“黑点”等放大到极致。之所以有如此举动,是因其发现当时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沉浸在传统技艺氛围中,缺乏创新;而其“胡闹”的作品正是其内心的写照。

      其实,在吕品昌开始“胡闹”之前30多年,西方的当代艺术陶瓷就已经进行了一番轰轰烈烈的“胡闹”。1954年,奥克兰加州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的硕士彼特·沃克思在美国发起了“奥蒂斯革命”。这场“革命”的内容就是要陶瓷完全脱离日用品的束缚,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变身为纯粹的艺术品。同样在1954年,日本人八木一夫创作出了《萨姆萨先生的散步》,改变了花器的本质,使其不再实用,而纯粹成为一种造型。八木一夫的创造力,使得陶瓷从传统实用领域上升到纯精神领域,确定了陶瓷艺术的地位。可以说,吕品昌的陶瓷“胡闹”更像是中国当代陶瓷艺术与国际接轨,至少也是在试图与全球当代艺术陶瓷站在同一个层面上。

      “从内心出发,把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赋与陶瓷,带来与传统陶瓷迥然不同的东西,这是当代艺术陶瓷在全球划时代的潮流。”吕品昌说。岳岩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