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石湾窑的陶塑艺术——概述






[日期:2012-06-12] 来源:《中国陶瓷·石湾窑》   作者:何炽垣 [字体: ]

历史上,石湾窑陶塑制器,除四大名家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名工巧匠。他们的作品也各具风格和特色。从分析几款存世品中,可以看出石湾陶塑艺术是从本地特有的原料和工艺而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的。例如明代的葱白釉钫瓶,以粗质陶土加上草木灰釉,经过了窑变,却变成了象大葱皮衣有锈状的葱白釉。又例如有祖唐居款的酱釉觚挂瓶,制器虽为仿古,但外形与釉色和别的窑区的同样制器有很大的区别。各大窑区都有酱色釉,但这个用石湾陶土塑制的觚瓶,却烧出了凝重、雅朴的效果。如用瓷土塑制的觚瓶施上同样的酱釉,器物却显得轻华,而不够凝重古拙。再如一个清中期的达摩像,是用含铁质较高的石湾红土塑造的,加上塑工得其精神,从而衬托出人物形象的神似。陈渭岩制的古铜釉六祖像是用石湾陶土施上用金花铜屑和草木灰配制的古铜釉,烧制出的人物看上去就象铁铸铜浇似的。还有那些小如米豆,大似指头的山公盆景人物、鸟兽、树木、花卉、鱼虫的小型陶塑以及有艺术魅力的琉璃瓦脊人物群塑(佛山祖庙瓦脊),都是风格独特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例如瓦脊中塑造出各种大型的人物群像,其中许多是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传统戏剧。有折子戏,有莲台剧六国大封相八仙过海群仙祝寿等等。如果人们看过了这些戏剧,再观看立体感强烈,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瓦脊群塑,更将萦回脑际,历久不忘。

    石湾陶塑的艺术特点是传神。传神不是孤立的艺术效果,而是由多种形式美的完美结合所产生的一种艺术意境。石湾窑陶塑构成传种效果的主要因素为:

一、炼制特有的胎泥。把含铁较高的红岗泥炼成京柿核色的胎泥,用来龌造人物的头腧、手足和肌体。作品烧制后尤如被阳光晒黑了的肤色,与黑褐色石绘画的眉、发、及乌亮的眼珠,会配合得维妙维肖。品脸部形象和手足不上釉,使塑造的手法、刀法不被釉彩所盖,真实的神态不会受到破坏,人物脸部的纹理和四肢络脉,在胎色的衬托下,栩栩如生。这种艺术上的真实感和胎泥的特有表现是分不开的,

二.运用窑炉气发挥釉彩变化的效果。由于石湾不断吸取各大窑区的优点,使釉彩品种丰富多采。配合锻烧过程中掌握窑内气氛,使釉彩在火候变化中产生多种多样的窑变。再配合施釉过程中的特殊处理,该厚的厚,该薄的薄,或者施二、三层不同的色釉,以求得在一个基本色调中产生变幻无穷的色彩。

三.运用夸张和概括的创作方法。艺术的真实并不等于生活的真实,没有艺术的夸张也就没有艺术的生命。石湾陶塑艺术,由于充分运用了夸张和概括的手法,赋予了制品以艺术生命。艺人们为了表现佛教祖师达摩坚韧不拔的形象,一件大袍罩着全身连四肢都覆盖着,人物以眼神为主,其眼球深陷于眉弓之下,那双炯炯的眼珠,却几乎突出于眼睑之外,那种神态表现了达摩不畏艰苦、远涉重洋从印度到中国传授佛教的顽强毅力。人们可能会发现不少石湾陶塑人物形象的比例不当或头部和身段的比例失调,或手足的长短不一,会不尽符合解剖学的理论要求,但是却不会产生不自然的感觉。这可见石湾艺术家们善于运用艺术夸张手法,既有解剖学关系,又不受解剖学的制约。例如作品《弃官寻母》(图124),本来坐着的和跪着的人的高度是不一致的,但真实的位置差距会削弱相认的魅力。石湾陶塑艺人总结了一些表现人物的规律:文长武短,英雄无颈,美人无肩,英雄人物需要身材高大,国字口面,五官端正,轮廓分明;文人秀士眉高额广,印堂宽阔,天庭饱满,颧插天苍;而反面丑角人物则头尖额窄,卷毛勾鼻,面青唇薄,脑后见腮……。夸张而能恰如其分,是由于这种夸张产生于现实基础上,是合理的夸张。而且出自主题的需要,是从艺术美感出发,并服从于视觉形象的要求,因而能为欣赏者所接受。



图124. 弃官寻母像 近代 高23.5cm 底长13.0cm 广东省佛山市祖庙

 

建国以来石湾窑陶塑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古雅传神的石湾陶塑艺术,建国以来,由于无数艺人的辛勤劳动,在继承传统中努力迈进,使石湾陶塑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时代。三十年来,石湾陶塑艺术在挖掘传统过程中,艺人老师傅精湛的艺术得到不断发挥;青年新秀,师承众艺,各显其长。他们都发挥了聪明才智,创造出许许多多新工艺、新品种。

工艺美术家刘传,数十年来,努力继承和发展了石湾传统的优秀技法,精心塑造出各式各样的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无不栩栩如生,生动传神。《达摩》图136、《李时珍》(图139)、《虬髯公》、《钟馗》、《布袋山人》等作品,先后送往海外及港澳等地展出,均受到广泛的注意并得到很高的艺术评价。



图136. 达摩 现代 高49.5cm 广东省石湾美术陶瓷厂资料室



图139. 李时珍 现代 高37.0cm  广东省石湾美术陶瓷厂陈列室

刘传塑造人像,十分注意前辈(陈渭岩、潘玉书等)的经验,自己又十分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因此他塑造的人物既注重脸部表情,又注意身段、衣纹的刻划,吸取中国人物画的长处,处理好文与武,动与静,刚与柔的关系,使人物作品形态表现得传神入化如维妙维肖《屈原》(图135)。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不但作品艺术有较大的发展,创作的艺术理论也有所提高。经过了多年的实践,他提出了“动中有静,起中有伏,粗中有细”,“反映主题最好有生动的情节才有戏文,而情节的处理该是宜起不宜止,宜藏不宜露”,“夸张要服从三原则:在现实的基础上夸张,服从主题思想需要;由视觉产生错觉的夸张适可而止”的精辟的理论。



图135. 屈原 现代 高78.0cm 广东省石湾美术陶瓷厂资料室

刘传有三位艺徒:庄稼、刘泽棉、廖洪际。他们在师承技艺中,创作技巧日趋成熟,自成风格,各显其长。刘泽棉的作品表现较为严谨;庄稼的作品表现较为细腻;廖洪标的作品则表现较为豪放。三人的作品均以形神兼备而称著于世。如刘泽棉的《钟馗饮酒》图148、《降龙罗汉》(图169)和《伏虎罗汉》;庄稼的《葫芦仙》(图153)、《丝路乐音》(图182);廖洪标的《关羽》、《炼丹罗汉》图168、《时迁盗宝》图146等等,在海内外展出均获得很高的艺术评价,人们赞誉他们的作品师承其艺,各具神韵。



图148. 钟馗饮酒·局部 现代 高31.0cm 底长32.0cm 广东省石湾美术陶瓷厂陈列室



图169. 降龙罗汉 现代 高47.0cm 广东省石湾美术陶瓷厂陈列室



图153. 葫芦仙 现代 高22.0cm 广东省石湾美术陶瓷厂陈列室



图182. 丝路乐音 现代 高45.0cm 广东省石湾美术陶瓷厂陈列室



图168. 炼丹罗汉 现代 高24.5cm 底长35.0cm 广东省石湾美术陶瓷厂陈列室



图146. 时迁盗宝 现代 高25.5cm 底长7.0cm 个人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