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吴树:我爱北京天安门只是首儿歌






[日期:2013-01-14] 来源:《谁在拍卖中国》  作者:吴树 [字体: ]

记者:“您能告诉我,您熟悉的朋友当中,热衷于收藏中国文物的人多不多?

 

  贝尔:“对不起,他们都非常热爱中国艺术,但是目前还没有人注重收藏中国文物。我想以后也许会的。”

 

  记者:“为什么是以后?”

 

  贝尔:“因为以后中国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具有魅力!”

 

  最后一句话让我刚有些高兴,略显天真的贝尔又补充说:“你们中国人不都是这么讲的吗?”

 

  尽管采访贝尔律师没达到我所希望的效果,但起码那位英国绅士没怎么让我尴尬。在记者对其他一些国外收藏者的采访过程中,听到更多的是一些中肯却很难为国人接受的言论。诸如:

 

  “中国人好大喜功,哪怕拍卖行将一件普通不过的拍品炒作成中国国宝,他们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把它买回去请功、登报、上电视!”

 

  “中国富豪看重面子,把接受拍卖行送来的请柬视作荣誉,能参加一次晚宴就更是值得炫耀的事情。为了报答拍卖行,他们进入卖场,就必定要血战到底,毫不吝啬、大把大把地砸钱!”

 

  “中国的收藏者就象一群没有主心骨的羊,佳士得、苏富比就像两只牧羊犬,他们一驱赶,中国人就呼啦啦地跟上去,指东买东、指西买西……”

 

  在外国拍卖行混过的同胞叹息国人“太傻”、“太实诚”,可到底是太傻还是太实诚可能要因人而异。但是,那些赚了我们同胞的钱,却反唇相讥嘲笑我们“好大喜功”的老外,却实实在在地点出了国人共生的软肋。也许我们可以无奈地责备西方人读不懂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却无法回应别人讥讽我们只知道秦皇汉武,而不知道亚历山大帝是谁。也许我们还可以自豪地显摆元营清宫里精美绝伦的彩瓷美玉,却同样无法阻止别人去仰慕欧洲大皇宫里美轮美奂的金银餐具和壁挂。文化差异本来就客观地导致了审美偏差,我们为什么非得要把自己的光环强加到别人的头上?真正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或许不会张口就说:“5000年文明征服了谁谁谁”,也不会天真地以为中国天价文物的出现,真的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地位”提高了中国的文化地位。相反,真正懂得了文化差异,我们倒是能够更加客观地去判断艺术品市场上的泡沫,识辨甜言蜜语背后的欺诈与骗局。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