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东、西周时期遗址






[日期:2021-11-29] 来源:文博中国  作者:佚名 [字体: ]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

虢国墓地是一处等级齐全、保存完好的大型邦国公墓地。虢国墓地发现于1956年,先后经过五次钻探及两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第一次共发掘234座墓葬,3座车马坑,1座马坑。共出土工具、武器、车马器、礼器、乐器等14000余件。第二次共清理了各类墓葬18座,车马坑4座,马坑2座。所有的发掘单位均位于国君兆域区内,且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国君家族。此次发掘共出土青铜、玉、铁、金等二十多个品类的各类文物23000余件。

第一次发掘找到并确认了虢国墓地的所在。第二次发掘不仅找到了本墓地的国君兆域区,确认了虢国墓地是一处大型邦国公墓地的性质,而且发掘了2座保存完整的国君墓,收获甚丰。

虢国墓地的发现填补了西周考古史上的空白,尤其是两座国君墓葬的发现使对西周时期的高等级国君墓葬的丧葬制度有了新的认识,大量遗物出土为周代考古增添了许多有价值的科学研究资料。虢国墓地等级齐全、保存完好,其研究成果可树立中原乃至全国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考古学文化断代和研究标尺,对深入探讨两周之际考古学文化及社会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M2001车马坑发掘现场

M2001玉柄铜芯铁剑

M2001缀玉瞑目

虢国公园布局示意图

主要发掘单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大学 等。发掘领队及历年主要发掘参与者:姜涛、林寿晋、贾连敏、王龙正、宁景通、杨海清 等。

河南洛阳东周王城遗址

东周王城的考古工作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也已开展六十余年。考古工作明确了宫殿区、王陵区、手工业作坊区、仓窖区等城内布局,布局充分体现着《管子·乘马篇》“因天材,就地利”、《周礼·考工记》“面朝后市”的建都原则,东周王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各时期墓葬分期较为明晰,为东周墓葬的断代提供了考古学标尺。

其作为我国早期都城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尽管春秋时期诸侯称霸、王室衰微,但东周王城作为天子之都的重要意义,远非列国都城所能比拟,东周王城规模宏大、规划有序的宫殿礼仪建筑群,城市规划中“面朝后市”的布局设计,王陵区中“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的车马制度,丧葬制度中的列鼎制度,埋葬制度中的公墓、邦墓制度和昭穆制度等,均涉及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的中华礼乐文化,为研究周代政治、经济、文化和整个城市发展史的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长期以来,关于王城与成周的关系、东周王陵的认定等历史问题存在着不同观点,东周王城持续六十余年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对这些东周史实有了历史与考古整合后的初步系统认识。

 2008年东周王城东墙发掘现场

瞿家屯建筑基址第二组建筑

宫殿区出土建筑材料

王城陵区出土铜礼器

39西周君陵区出土金带钩

主要发掘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第二文物工作工作队、洛阳博物馆、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现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等。遗址发现者、发掘领队及历年主要发掘参与者:郭宝钧、苏秉琦、郭引强、叶万松、朱亮、俞良亘、徐昭峰、薛方、杨宏军、申建伟 等。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