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经过压坯,反而比腹壁要稍薄一些。
此片为杭城遗存,在杭城出土的同类龙泉窑瓷片中属凤毛麟角,非同寻常,十有八九为宫中之物。


葵瓣洗残件,胎壁极薄,腹壁作葵瓣式,平底,支钉细小,极似汝瓷芝麻钉,无论形制釉色均神似汝官瓷器。此残件由数枚破片拼合而成,似人为打破而致,据悉为龙泉大窑区片的“官场”一带农田里所出,若非知其出土地,极易误作汝瓷。
以上二者均为白胎器,绝非传说中的“杭窑”所作,龙泉大窑烧制无疑。而以其臻至完美的极致品质,神似汝窑的形制釉色风格来推断,应是当年宫中使用之物,因为只有皇权才会不惜工本人力追求极致,而宋室对汝瓷之爱更有史书文献可稽。
处州龙泉有这么高的技术水平烧出皇室御用所需之物,若不是官窑性质又是什么呢?宋代官窑之制度,我们要进一步认识,才能真正理解龙泉窑的官方地位。
之前我已讲到过宋代黑胎的用途和特点,黑胎与粉青釉之有机结合烧出如青铜器般的峥峥铁骨,一是代替,二是摹古,或用于祭祀礼典,或满足陈设器复古好雅的审美需求。有人说南宋官窑瓷器均为黑胎瓷器,是不是除铁不净的缘故呢?不是的,南宋官窑并不缺乏淘洗除铁的技术,黑胎瓷器的烧制是服务于其特殊用途的。当然这里边也有因地制宜,当地材料的特性也是一大因素。相同地,龙泉窑在宋代烧制香灰胎、黑胎、白胎产品也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群、不同使用目的的需求,官方的、民间的,共存共荣,相当复杂,这需要更多发现,更进一步的研究。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