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展堂:收藏要有闲钱就买一件,做一个纯粹的收藏家!
2016/4/6 18:23:10

      7000万收藏大军,所谓“盛世收宝”,近年来,艺术品收藏热带动了拍卖热,从2003年开始,艺术品投资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共有105家公司参与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举行拍卖专场689个,总成交额近150亿元人民币,比2003年拍卖总成交额25亿元人民币翻了六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拍宝”、“藏宝”队伍中来,进行艺术投资。据中国收藏家协会统计的数字,中国目前有7000万收藏家,而且每年仍以10%~20%的速度在发展。
      与此同时,中华大地上也正掀起一股私人创办博物馆的热潮。各具特色的私人博物馆像高楼大厦一样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有370多家私人博物馆和个人收藏室。收藏的物品来源已从陆地向海洋(如海洋动植物标本)和天空(如酸雨、陨石)发展;物品从“古玩”到“今玩”(如光盘、电脑)扩展。在山西平遥古城,城中的明清街已成为来平遥不可不观的一大景观。在这条长仅数百米的大街两边竟汇集了二三十家反映明清时期商贾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私人博物馆。
      为什么收藏热一下子就起来了,是谁把它挑起来的?徐展堂回顾自己的收藏经历,认为收藏热的缘起,和中国文化和经济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20多年前我想中国文物一定要涨价的,人有钱了,文物就会涨价。我们中国人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虽然现在沦落为第三世界国家了,但是它的文化还是受到世界尊敬的。古玩是文化的载体,随着经济发展,市场机制自然会把人们手里的闲钱调节到这里”。
      记者:为什么造假这么猖獗,价格又升得离谱,还是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骛?
      徐展堂:有人买就说明它正常。不过,也不要以为价格升了很多,现在很不正常的一个现象是内地文物价格比香港文物价格不实很多。内地市场可以说它比较活跃,也可以说它比较冲动。在香港,如果举手拍卖之后都会来提货的,内地很多拍了以后就不提了,这样那个价格就变成了虚构的数字。
      白明:这叫中了邪。玩收藏的,都希望收到一个好东西,一个整东西,什么元青花,什么明三代清三代,都想收。但我们收藏了20来年,一年能见到一两件真品就不错了。艺术真品就这么一点点,其实根本没有机会“捡漏儿”了。而“打眼”的事情,倒是每分钟都在发生。多少年来,古玩市场里元青花的赝品充斥,稍不留神就让人打眼,但有人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什么?让人打眼的恐怕不仅是那些制作高超的仿真赝品,还有购买者的“心魔”在暗中作祟。
      不要想着靠文物来赚钱
      记者:收藏艺术品的年平均投资回报率则是26%。这么大的升值空间,难道就没有机会暴富吗?
      白明:古玩确实是在升值,但它的升值空间根本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收藏其实是小众的,如果全民收藏的话,那90%的人肯定要买假的,因为根本没有那么多真的。我们在行里都知道,有数的几件好东西,就是在拍卖会上传来传去,一年比一年疯涨。最珍贵的文玩一定是在那些大企业家手里流传,小老百姓根本甭想,买不起。我再收藏,你让我收官窑、让我收五大民窑,打死我也收不来呀。我没那么多钱,就是这么简单。您瞧我,花十块钱买块民窑的青花瓷片,能乐好几年,比花十万块钱买件赝品合算多了。
      徐展堂:如果想靠买文物来出名,或者作为一个投资手段的,本身就有问题了,动机不纯正。没有通过学习和研究,光听人家怎么宣传,那你就会判断不准确,不但不会赚,还会亏本。我觉得不要想着靠文物来赚钱,要先从你本业来赚钱,然后找些有信誉有名气的大的古董店来买,做一个纯粹的收藏家。
    记者:那有没有机会在古玩市场“捡漏儿”呢?
      白明:我听过这样的故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