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谦:我不幻想一夜暴富,但我不放过每次收藏的机会!
2016/8/5 10:46:57

      在艺术品投资界,刘益谦不是中国最有钱的富豪,但绝对是在艺术品投资上最舍得花钱的富豪;他不是私募、公募圈儿的一员,却是自A股诞生之日起,在市场上做得最好的一个人;他掌控的新理益投资集团,虽不是如雷贯耳,却是最擅长做“杠杆”投资的企业,其手法直逼巴菲特。他信奉的人生格言是,不放过每次机会。 
      2014年4月,刘益谦以3630万美元的价格在苏富比拍下明代瓷器小件“鸡缸杯”。不久后,他用这只古董杯饮茶的照片被传到网上,引起舆论争议。
  “越贵的东西越有人争,越有人争的东西越是好东西。”这是刘益谦投资艺术品的简单逻辑。“我有20年的收藏经验,同时也有20多年参与市场经济的经验,”他说:“我在区分一件艺术品的艺术性和价值时,会将两种经验结合起来判断。”
      2014年的艺术品市场上,刘益谦是绝对的主角,先后花数亿巨资拍下苏轼《功甫帖》和明斗彩鸡缸杯,而就是前者,让他陷入长达半年的真伪漩涡中。
 
5036万买一本字帖
      刘益谦在2013年9月的苏富比纽约拍卖上买下了苏轼《功甫帖》(约1790年),这件具有争议的作品。这件作品的真实性遭到了上海博物馆专家的质疑,他们称这是一件19实际的临摹品,但是刘益谦却坚持说这是真品。刘益谦还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在会上分享了高清的扫描图像以及详细的科学鉴定,以支持自己的说法。
      2013年9月19日,《功甫帖》在纽约苏富比拍卖,刘益谦以822.9万美元(约5037万人民币拍下。随后,上海博物馆3名研究员在媒体上公开联合指认《功甫帖》并非真迹,而是晚清的伪本。2014年2月,刘益谦把《功甫帖》带到北京进行验证,并邀请上博3位专家去验证,然而上博专家并未现身。
      “《功甫帖》贴好了我的肾结石,记得去年12月20日,我因为肾结石疼痛难忍,住进了中山医院。第二天上海博物馆在媒体上向该帖公开发难,我从病床来到龙美术馆,疲于应对各路媒体,如此数日,虽然辛苦,却发现肾结石在不知不觉间已经不痛了。”5月6日,刘益谦在微信中发了上述内容,以表明心迹。
      5月19日,刘益谦在上海龙美术馆浦西馆接受了《华夏时报》专访,那幅有“争议”的《功甫帖》静静地放置在地下一层展厅中,此时他已用超然的心态去面对此前的争论。
      “无心插柳”的大藏家
      裁剪得当的精致西装配上白衬衫,刚刚年过半百的刘益谦头发已经花白,没有染发的他有着上海阿叔的特有气质,当记者赶到美术馆时,他已在大厅内等候。刚刚忙完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接待事宜,让刘益谦看起来有些疲惫。
      “18日浦西龙美术馆接待人数超过12000人,浦东馆超过3000人,确实让所有的工作人员忙得人仰马翻,很多员工都是九十点才下班的。”刚刚坐定,刘益谦就如是说。
      2012年,刘益谦投资建成的上海浦东龙美术馆,共3层,馆藏非常丰富,从陈逸飞的油画到张大千、齐白石、吴湖帆、八大山人的山水花鸟画,从王羲之、赵孟頫的字帖到清朝多位皇帝的御笔奏章,甚至包括动辄数千万的青花大罐到皇室所用玉器龙椅。
      愿意花费难以计算的金钱去拍卖场一次次一幅幅一件件地买下它们,又愿意耗时耗力建起两个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多年所藏。刘益谦为什么如此大手笔?
      “在艺术品投资方面,我和爱人从第一次买到现在已经有20年了,一开始自己不太懂,也没有学过这方面的知识,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富强,人们会关注和喜爱艺术品。而我这些年购买的艺术品太多,没有地方放,艺术品开放可以带给公众愉悦。多年来花费的资金我们也从来没有做过预算,应该有几十亿了。”刘益谦笑言。
      在刘益谦看来,在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