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曝光古玩行“造假城市”
2016/3/16 12:30:45

目前艺术品市场存在着一条成熟的制假、造势、假鉴、拍假、护假的链条。鱼龙混杂、维权困难,让许多人对收藏市场望而却步。面对假货,就没招儿了吗?新修订的《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于3月15日起施行,要求经营机构对相关信息应“尽职调查”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卖家要对艺术品的真实性负责,“元宝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那些以造假“闻名”的城市,在低成本高回报的利益驱动下,造假者的造假手法日趋多样,有些地方的赝品制作更是形成了规模化、科技化的产业链,一张中国“造假地图”在我们面前慢慢展开。
 
江西景德镇:瓷器:中国的瓷都,曾傲视天下千百年,现在是古瓷赝品的最大产销地,不仅接受高仿的高级定制,亦能批量生产各种瓷器。从这个地方出来的赝品,数量之多,品种之丰,技术之精,手段之高,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近年来,还有不少赝品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国际性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
 
河南南阳:玉器:中国规模最大的玉器交易集散地,从小如米粒的玉石项链,到高约两米的器具摆件,新疆和田玉、云南黄龙玉等应有尽有。“天下玉雕数镇平”,当地玉器造假从两汉时期就开始,此地玉器作坊从低端到高端,应有尽有,从业人员数量、造假手法以及品种都堪属第一,玉器交易额占到当地产业的76%!
 
河南洛阳:青铜器:河南省伊川县烟涧村是中国著名的“青铜器之村”,村子里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制作青铜器。每天成千上万的仿古青铜器从这里流向全国和世界,赝品造假作旧的技艺精湛,能逃过科学手段的检测,不少专家都曾经栽在“河南造”上。
 
北京:假货集散地:有亚洲最大的古玩市场,被称为国内最高端的艺术品交易中心,但是这里也是全国最大的赝品倒手处,从全国的造假作坊出来的赝品大都流入到北京,在这里,一件几十块钱的仿古物品极有可能以真文物的价格被收购到一些收藏者的玻璃壁橱中。
 
陕西西安:唐三彩:西安的假古董是有底蕴的,所以很多人慕名前来。就像名画的赝品也很值钱一样。西安是仿古作伪较早的地区,在真器上錾刻伪铭便始于西安。西安不仅仿制铜器,做汉罐、唐三彩也是一绝。
 
安徽蚌埠:玉器:在百来平方公里的蚌埠市区,分布有3000多家玉器加工作坊,组成了若干驰名中外的“玉器村”、“玉器街”。其间有近10万人以古玉销售业为主,约占市区总人口数的1/8,每年产品销售额近50亿元人民币,约占地区GDP总数的1/6。
 
湖北荆州:铜器:荆州造兵器与铜镜,早己名扬天下,高仿品供不应求,其中仿造铜兵器己达到乱真的地步,铜兵器错金也是荆州造一大特色。荆州铜镜因其产量有限,据说仿家附近宾馆常年有人住着等货。
 
天津:书画:天津是京津画派的发源地,该地书画行货在造假界最为出名,且规模最大,从业人数最多,仿制的书画作品从近现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到中国当代国画大家何家英。书画造假在此地成公开的秘密,“流水线”的一条龙作业方式。
无论真假都要“故事”包装“制造噱头,讲故事”是这行的传统。2011年河南商丘的几个农民伪造了一千多幅画家石鲁的作品,为了让这些假画成真,造假者曾出版过画册、找过国内著名书画鉴定专家题跋、找媒体进行大量报道,甚至还在北京举办过“石鲁遗作研讨会”。
无良鉴宝师利益熏心,鉴定家群体掌握了艺术品真伪的话语权,就算艺术家本人或家属宣称赝品也没用。原本应该作为行业基础的鉴定体系,几乎成了整个行业最混乱的环节。2011年,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等5名国内文博界知名专家,将一件伪造的“金缕玉衣”鉴定为真品并估价24亿,鉴定过程中甚至连玻璃罩都没打开,之后便获得了几十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