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东|民间藏鹤壁钧窑款铭初识
2018/6/7 15:05:05

2016年12期总第330期《收藏》杂志,刊登了鄙人撰写的《元鹤壁窑天蓝釉红彩'张字'盘真伪辨》一文。引起了大家对鹤壁窑钧瓷的热情关注,也提升了鹤壁瓷的知名度。由于篇幅所限,未能尽其全意。今再续,一考款铭之事。瓷器款铭其主要功能是为了纪年、标记、参数、 装饰,主要形式有姓氏名记、家堂庙号、窑主造记、吉祥语句、烧造窑具款等等。归其类,目前发现的鹤壁钧窑有四种类型的款铭:
  一、彩釉款铭
  在我国钧窑史上,彩釉款铭至今尚未有文献记载,鹤壁民间收藏首次发现了彩釉款铭。
  1、元代天蓝釉红彩“张”字款铭盘。

(图1)(现为河南私人收藏)
  此盘内用红釉书写“张”字款铭(图1),其字红紫交融,字边缘所呈现出的紫蓝莹润散晕的现象,这说明元代鹤壁窑匠已经能掌握使用铜红釉的技艺,在钧釉瓷上,人们可随心所欲,任意挥洒,表达自己所期盼的心愿。此盘非一般人所为,见其盘,观其字,知其书,此“张”字应为文人(因穷困潦倒而落魄的文人)所书写,从对字体的造型和书写而呈现的字态,可以感悟书写者的驾驭字形的能力。其款铭在土与火的艺术中,生化出钧釉的自然之美,也折射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阴阳、虚实、疏密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内涵。笔者认为“张”字款铭,其字布局饱满,占据整个盘心,应为家堂庙号或者是窑主造记器,其口径16厘米,高4.2厘米, 足径6.2厘米,该标本出自鹤壁市龙卧窑 。

(图2)(原为鹤壁私人收藏)
 2、元代天青釉蓝紫色斑纹“王文”字款铭盘。
此盘釉面深沉厚重,大部分残缺,留存圈足,足径6.5厘米,底足无釉,周围露胎呈月牙状,釉面开片有棕眼。盘心用红彩书写“王文”,由于窑中含有各种色元素,经还原气氛作用下,而呈现出蓝紫色斑纹。笔者仔细辨识认为有“王女、王火”之意,如上面加有两点那就像“姜”、"美”之字,由于笔画和釉色模糊,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图2),此标本出自鹤壁市窦马庄窑 。该铭文书写盘心位比较适中,应归为姓氏名记之列。在民间民俗文化中,村庄举办红白喜事,一家之具难以酬谢众乡亲,借用各家各户所用碗筷,归还之时,容易出现一些张冠李戴的问题,标记姓氏名记是解决归还的最佳办法。至今,在广大的乡村,还存留标记碗盘的风俗现象。

(图3)(现为鹤壁私人收藏)
3、元代天青釉紫红色斑纹“王”字款铬碗。
  此红彩铭文字是在一个残器荷叶筋碗心中剔出来的,由于覆烧碗中使用垫圈,在烧造过程中,上器釉色流动出现了窑沾现象,而被废弃。碗中其字“王”,从字口釉色的断层分析,如果上面紫蓝釉橫道成立的话,其字应为“王”字,如不成立或者为“工、土”字而已(图3)。其胎质为深灰色(俗称香灰胎),足径8厘米。按“王”字款来分析判断,该字也应视为姓氏名记范畴,此类产品都是客户专门定烧所制,其标本出自鹤壁市高家窑 。

 
(图4)(现为河南私人收藏)
4、元代天青釉褐色斑纹“长生不老”字款铭盘。
 
  此盘大部残缺。口沿呈淡黄色釉,逐渐过渡至盘心为天青釉。盘外壁釉不至底,圈足露胎,呈灰白色,足圈内留有微微的旋突。盘中留存一个完整的楷书“不”字。但“长”字,虽缺失下半部分,还可清晰判断出是一个“长”字。从“老”字留存来看,再比较上下句意,应为“长生不老”吉祥语句(图4)。再从“长”字上部残留蓝斑、铁锈斑和褐色斑纹来分析,其四字书写时所蘸的红彩的多少,在窑温的作用下,产生的铁结晶釉,使得其他字呈现出蓝斑、铁锈斑与褐色斑纹。吉祥语句在钧瓷上书写是首先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