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这幅画像竟成了我的一副有代表性的国画作品。
 
阎先公国画作品 《晚年》
      我们又给供销社的几位服务员画了几幅。巳丢失,现有那年代的一幅创作(图五),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凡是人物画像,大部分都是把家人当成模特,这是因为条件的便利。还有画自画像,也是研究的需要。我给我夫人画了几幅肖像画和人体画,既有油画也有国画。1981年的一个中午,夫人在电磨坊工作,我用她中午回家吃饭的空当,给她画了一张国画像,用了半个多小时,效果还算满意(图六)。
 
阎先公国画作品 《世珍》68*48cm 创作时间:1981年
      不管你画什么画,最终都要用创作的作品来检验你的实际能力,当然也要用作品来反映你的思想还有对社会的责任。肖像画虽然也是一个独立画种,但我更热衷于主题性创作。只有创作才能体现作者的艺术价值,只有用创作的艺术品才能表现出对社会的态度。1995年,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我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更应该积极地参加这项纪念活动。
 
阎先公国画作品 《抗日英雄》98*98cm 创作时间:1995年
      所以我专门创作了一幅名为《抗日英雄》的国画(图七)。我把抗日战士那种豪迈之气和对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心表现的淋漓尽致。抗日战士胜利归来,提着缴获的枪,枪刀上还挂着几个日本人的头盔,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喜悦,身后弥漫着未散去的战火硝烟。我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虽笔墨上没有新意,但画面效果还可以。自此,我想在国画的笔墨上探索一下。
 
阎先公国画作品 《血战马鞍山》130*150cm 创作时间:2015年
 
阎先公国画作品 《爷孙情》 134*134cm 创作时间
      2000年,我创作了《爷孙情》一画(图九),内容画的是爷爷在给孙子挑风筝,爷爷、孙子,及卖风筝的美女之间的关系,画面的左右还有在挑选货物和奔走的人。这幅画有两大特点。一是构图,我把买风筝的焦点集中在画面中央,至高点是飘摆的风筝,几个人的视线都集中在风筝上。在生活中,这种情况不存在,不可能把风筝挂在架子的最高处。但在艺术创作上是能讲过去的,这就叫艺术高于生活。该画的第二特点是表现手法,我没有用传统的勾线,而是用无数的小点线组成的面,淡化边缘,使其有朦胧感。
 
阎先公国画作品 《造林汉子》134*134cm 创作时间:2000年
      我用同样的手法还创作了一幅《造林汉子》(图十),这两件作品都是在参加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大型美展上,分别被承办方收藏。
 
阎先公国画作品 《前程似锦》 68*68cm 创作时间:2014年
      尽管我后来投入到了陶瓷的创作中,未能对国画继续研究创新,但也从未停下,仍然随心所欲的画些小品。我特别喜爱画牛,把画牛看作是练笔墨的最好载体,大片的浓淡墨和挺拔的结构用笔,能体现出牛的特点。牛在大牲畜中很受喜爱和赞赏。早年它是农民种地的好帮手,耕田犁地都离不开它,还能做其他农活,那时的牛受保护,不能随便屠杀。现在的农民种地全部用机械化了,牛的性质也变成了食用牛。人们养牛不再是用来耕田,而是为了食用而圈养或是放养,变成了人们发家致富的途径。再结合牛本身又有许多好的“品德”,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这就为画牛增添了许多内容和题材。
 
阎先公国画作品 《前景美》 68*68cm 创作时间:2014年
      我很少单纯的画牛,总要画上老人,少女或儿童,使原本的动物画有了更多的内容和寓意。比如《前程辉煌》、《前景美》、《致富路上》、《歌声嘹亮》等作品,都是画牛与人的关系所形成的画面,而表现出来的某种内涵,再加上合适的题目,就使作品有了现实意义和趣味性。
 
阎先公国画作品 《致富路上》 68*68cm 创作时间:2013年
 
阎先公国画作品 《歌声嘹亮》 102*52cm 创作时间:2014年
 
阎先公国画作品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