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青花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2010/4/2 22:12:22

    一、认识现代青花
    青花是我国陶瓷装饰中发明较早的装饰方法之一。历史上,在景德镇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陶瓷装饰中,  尤以”青花”影响为大。青花所用的钴青料,  最初是一种自西域输入的称作“sma“e”的含钴的琉璃色的玻璃,后来才改用一种天然出产的黑褐色矿物  (即钴土矿,我国叫它作“珠明料”,  日本称作“吴须”),把这种原料磨得极细加茶水使其成为墨汁般的乌黑东西,  然后在坯上绘画。  民间青花是景德镇陶瓷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它从一开始就继承了唐代长沙铜官窑釉下彩绘的优秀传统,  又吸收了宋代磁州窑和吉州窑的艺术特点,  把釉下彩民间艺术推向了更高、更新发展阶段。景德镇民间青花艺术自元、明、清直至现代,历久不衰,  以其雄浑博大的民族气魄,浓郁的东方艺术特有魅力,蜚声中外,驰誉艺林。
    民间青花艺术是相对于官窑青花艺术而言的,是指基于人民大众生活的直接需要、广为流传民间、  由置身于人民大众的民间艺术家创造的青花装饰艺术。这种装饰形式是民间艺术家们以钴为着色剂,在瓷器坯体上表现自己对客观事物感受和认识的陶瓷装饰形式。它的工艺特点、艺术风格、生产方式、销售对象等等都是不能和官窑相提并论的。它具有自身特定因素、特定内容、特定风格、特定价值,  非官窑青花所能代替。
    现代民间青花与传统民间青花,  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创作思维的更新、创作行为的变革,现代的从传统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现代民间青花是传统民间青花的延伸、蜕变和发展的结果。
    二、现代青花的民族性
    景德镇民间青花艺术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是根植于人民大众土壤中的乡土艺术,也和其他陶瓷装饰艺术一样,  是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现。在发挥陶瓷功能、材质、工艺特点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它的艺术表现手法既吸收了中国民族图案的特点,  又融进了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艺术的技法,  以其纯真想象、生动布局、高度概括、大胆夸张产生了美妙绝伦、令人陶醉的艺术形象和美的境界。这些作品质朴简练、气韵生动、  自然烂漫、潇洒豪迈,  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景德镇青花艺术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民族化、大众化、多样化的特点贯穿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它所表现的题材,  以造化为师,来源于生活。描绘人物、  山水、花卉、动物、  图案、书法等大都是寓吉祥如意、  向往美满幸福等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反映了中华民族固有的习俗爱好。有赞美生活的牧牛图、  婴戏图、  耕作图、  捕鱼图、松下读书图:有体现幸福吉祥的福寿图案  、龙风图案、牡丹、云鹤、雨水纹:  有反映民俗风情的狮子戏珠、对弈图;  有表现高风亮节的松竹梅、兰菊、高士图、陶渊明爱菊;  有描绘历史故事的萧何月夜追韩信、王昭君等等。这些都是民间艺术家们丰富想象力和对生活感受的倾吐,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人民大众审美情趣,  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右图的青花“喜”坛是清代父母在女儿结婚的时候给女儿的嫁妆,  既表 示祝福,  又暗示着自己女儿的清白之身。  “喜”坛折射出浓厚的民俗气息。
    曾经不止一位西方设计家说,  中国拥有丰富的设计资源。的确,  中国文化面貌最为西方人所赏识的莫过于艺术与设计上的表现。西方学者拉图勒(Lat。uret“)说过:  “假如艺术为民族灵魂之体现,假如一国文化之纲领,可以一切求之于审美形式,  则中国文化乃最为多方面的。譬如中国人之帝国思想的豪壮气魄,  可见之于京城的宫墙及大殿的空间设计中:其保持疆土、斥攘夷狄德奋斗毅力,可见之于长城之建筑设计中:  其儒家哲学所鼓吹之节度,可见之于其整齐之宫室房屋的设计观念中:其与天地合一的愿望,可见之于宋人山水中:其对于来生的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