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郭琳山卷——文静少年有天分
2017/9/25 17:22:11

      郭琳山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1920年其父郭颂铭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走出浙江台州临海的小乡村,远渡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入法国蒙波利埃农业专科学校学习蚕桑专业。1925年回国后参与筹建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1928年改为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1934年在南京创建东流农场,从事农桑的研究和生产。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浙江省农业厅蚕业改进所副所长、浙江省蚕种公司经理,是我国蚕桑生产和研究的先驱者。母亲也曾学习蚕桑专业,他们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教育,不仅要求自己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帮助家乡办学堂,办农业学校。在他们那一辈知识分子心中秉承一个强国的理想,认为教育和科技可以让国家得以繁盛。
      讲述者:郭行平(郭琳山大姐)
      琳山生于1939年2月,正值抗日战争风火年代我们全家从南京逃难到湖南。因父亲的桐乡及留法好友朱洗伯伯,在浙江临海西乡创办琳山学校,该校设有小学、中学及农校,于足他邀请我父亲去任教。我们就住在学校里,在那里母亲生下琳山。当时没有正规的医院和妇产科医生,是朱伯伯亲自接生的,为了纪念他故取名郭琳山。母亲生他后身体不好,常为躲避日本飞机轰炸,四处迁移,生衍不安定而奶水缺乏,只好由奶妈喂养。奶妈带了两三年,十分宠爱他,总是挑最好的东西给他吃穿。琳山幼时眉清目秀,十分乖巧,很讨人喜爱,是兄弟姐妹中的佼佼者。
      他的胆子比较小,特别害怕庙宇中的四大金刚。我老家浙江临海康谷村里有一所小学,是设在庙宇中,进入学校必须经过四大金刚的大殿,为此,5岁的琳山已到快上学的年龄,他还不敢靠近学校。
      琳山自幼显示出美术的天赋,开始是用石笔在石板上画人、动物、房子,以后在纸上用彩色蜡笔画,常会通过自己的想象来画图。有一次他看见工人在电线杆顶端工作十分危险,又担心他下不来,就画了一张工人在上而干活,电线杆自下而上有一个个木块作台阶,地上有个小孩张开双臂仰视杆顶。他在想象中保护这个人,恐怕他掉下来。琳山对任何事物的观察都很仔细,从他各个时期的作品中都可以反映出来,作品中还有他年幼时乡村的印象,如早期坐在水牛背上戴着银项圈的牧童,以及后来的一系列得种姿态的小顽童,这些作品将我们带回童年时代的记忆。
 
郭琳山5岁时与兄弟姐妹合影(左二为郭琳山)
      少年时期的琳山也爱好钓鱼。那时我们家住在杭州湖滨路,后门弄堂直通西湖,并有一个木头做的小码头,那是他经常去的地方。每次他都可以钓到鱼,让我们羡慕不已。记得刚开始的州候,网渔具是他自己做的,只能钓上一些小鱼,后来也可以钓到大鱼作为餐中佳肴了。
      琳山十分孝顺父母亲,他在小学、中学的成绩都很好,但因种种原因,没有被理想的大学录取。他担心父母难受,因此乐观地面对下乡、进厂当工人,同时他也未放弃绘画,总是与朋友一起到处写生画画,学习提高美术的理论和实践。1959年父亲去世后,他更是发奋学习,考上了上海同济大学来报答父亲的期望。
      讲述者:郭英英(郭琳山二姐)
      琳山小时候长得嫩白细长,文静而听活,从不和其他孩子吵闹、打架,所以很受大人们的喜欢,甚至宠爱,大约在五岁,有人还愿意认他做干儿子。
      他八岁左右,从浙江临海乡下由父亲带到杭州读书,仍然文静听话。他自小就酷爱绘画,经常跪在凳子上画上半天,一动也不动地画了一张又一张,而且几乎每天都要画,画的内容基本上是人和佛,还有些连环画。自己对自己说话。那时的画也只有他自己懂,有时我问他画什么,他就会将那一幅幅的故事讲给我听。这些绘画的内容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因为这些都是他精心编撰出来的,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参照,那时他还没有一本图画书。童年的琳山就有了别人没有的持久性和韧性,想象力和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