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古陶瓷》图集
2021/11/1 13:25:27

 
陶器最早出现在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发明,标志着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它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几千年来一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与人类的历史发展相始终。
周口地处中原,制陶历史悠久,而且历代陶器均有出土。从目前考古发现情况来看,距今约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制陶已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周口发现的裴李岗文化遗存主要是以陶片为主,但所制陶器比较原始,都是手制,器形简单,种类少,火候低,工艺粗糙,陶质疏松,多为素面红陶,不太注重装饰。
大汶口文化时期,周口境内遗存最为丰富,属河南大汶口文化中心区域,发掘了一批遗址和墓葬,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陶器。主要是磨光白陶、灰陶、红陶,特征是高圈足,带镂空,有鸟喙状泥突。这批陶器在有关大汉口文化的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仰韶文化,彩陶为其主要特征。较多的陶器在成形之后,器表除了磨光,往往还施以陶衣,然后彩绘几何纹、动物纹或日月星象等天文图案。丰富的内容,流畅的笔法,绚丽的色彩,令人赏心悦目。此时器物的种类也大大增加。在制造陶质用具的同时,还捏塑出不少的人和动物形象,使陶器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周口烟草公司仓库遗址、西华小白庄遗址、商水马村遗址都发现有彩陶。
龙山文化时期的制陶手工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时的陶器以灰色为主,红陶减少,黑陶增加。轮制陶器得到推广,使器形规整,厚薄均匀,火候较高,胎质坚硬,色泽纯正。尤其是黑色蛋壳陶和白陶的出现,为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增添了新的品类。在龙山文化晚期的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内,出现了目前我国最早的陶排水管道。
相当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青铜器铸造工艺的应用,为制陶手工业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时的陶器造型相似于青铜器,以三足盘、觚、高、簋、斝、豆、盆等为主要造型,陶色仍以灰陶为主。陶质纯净、洁白细腻、纹饰精美的白陶器逐渐增多,到商代后期达到鼎盛时期。商代还出现了以含铁量较高的黏土为原料、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的印纹硬陶。在鹿邑长子口大墓中,发现数十件原始瓷器。
西周的陶器仍以灰陶居多,除满足当时人们生活的日用器皿外,也沿袭了商后期专为死者随葬而烧制的各种陶质明器。
东周时期的陶器,仍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然而表面的花纹装饰日趋简单,品种也日趋减少。由于丧葬制度的变化,许多贵族墓和平民墓多用陶礼器代替铜礼器随葬,因而陶明器的生产得以迅速发展。陶塑品在这个时期也有较大发展。
商周时期还普遍兴起了一种建筑用陶制造业,除了地下用的陶水管道外,还有了大型建筑所使用的板瓦、筒瓦、瓦当等陶器构件,以及用于建造坟墓的大型空心砖。在西华、扶沟、鹿邑、郸城等地都发现有空心砖墓。
秦代陶器最具特色的是茧形壶和蒜头壶,在鹿邑和沈丘都有发现。
汉代的陶器,除了日常生活实用品和陶塑制品外,还有大批的明器。在明器中,式样繁多的陶建筑明器可谓是汉代陶器的代表作品。这些建筑明器,既有供人居住的宅院和楼阁,也有供储藏粮食的仓廪,还有供游览狩猎的苑囿水榭,供瞭望守卫的楼橹坞壁,供表演乐舞百戏的舞楼,以及供舂米磨面加工粮食的作坊和供饲养家禽家畜的鸡埘、羊舍、猪圈,等等。这些建筑明器结构严谨、形象逼真,反映了当时的建筑习尚。而其精巧的设计、富丽的装饰,完全是汉代地主庄园经济生活的真实缩影。此外,低温铅釉陶器和内容丰富的画像空心砖,也是汉代陶器工艺的杰出成就。周口所发掘的汉墓中,以陶器出土为主,有少量釉陶和陶建筑模型,具有代表性的是淮阳于庄汉墓出土的三进陶院落和水田模型,扶沟出土的彩绘女俑,以及西华、扶沟、商水等县出土的内容丰富的画像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陶器,造型以各类陶俑等明器为主。低温铅釉陶在汉代的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从单色釉发展为多色釉,用途日益扩大,品种花色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